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寧

(期刊)

鎖定
《 海寧 》1939年6月15日創刊於上海,屬於同學會刊物,雙月刊,由海寧中學留滬同學會編輯併發行,主編徐啓明,地址最初在愛麥虞愛路59號,後通訊處在河南路吉祥裏十八號。1941年第12期後即出現稿源不足、資金困難的問題,不久即停刊。定價不詳,現館藏最後一期為1941年發行的的第12期。《海寧》刊載內容上偏重於關於同學同鄉的生活報告,內地和家鄉的通訊記錄。但也不忘刊載也關反映各方有關各種時代的呼籲,有助於為關注上海的又身處各方各處間的同學同鄉們提供溝通和聯繫的渠道,是研究海寧同鄉會和抗戰時期上海和海寧社會發展的重要參考資料。
中文名
海寧
類    別
同學會刊物
創刊時間
1939年
出版週期
雙月刊

海寧辦刊理念

該刊的目的,在聯絡同學感情、光大校訓和切磋學術之外,並負有聯絡全海寧同鄉的感情責任。

海寧欄目方向

該刊以宣傳抗戰為主要內容,設有短論、小講座、生活記錄、故鄉音訊、怒集潮等欄目。“短論”欄主要對當前社會局勢的評論,對同學會的感想和介紹,對海寧同鄉會發展的展望,主張團結海寧的留滬人員,增進聯繫,加強彼此之間的溝通,增強感情,展現強大的海寧力量。小講座、小言論欄主要是發表對當前形勢和社會動態的演説和言論,如發表關於三民主義的談論,論述對憲政的看法,還有一些哲理性問題,如《人生為的是什麼》,以喚醒讀者的愛家鄉和愛國情懷。“怒潮集”欄是發表有關家鄉和母校的文藝作品,表達了對故鄉的關心和熱愛之情,還有一些愛國情感的表達。“故鄉音訊”欄是該刊的重點內容,以通訊的形式反映故鄉軍民抗戰、鋤奸以及日軍在故鄉殘害百姓是紀實,也注重對當時孤島生活的素描,以使同鄉們瞭解故鄉現狀和上海生活的情形。“會訊”欄介紹了該會會務及章則等方面的文字資料。此後,該刊還介紹了詩歌、小説、小品文等文藝作品,也刊有“婦女界”一欄介紹了抗日戰爭中婦女的表現,其內容不斷豐富,為讀者瞭解時事和家鄉動態提供資訊。

海寧文化傳統

《發刊詞》
我們離開母校離開故鄉的懷抱,已有二十餘月了,在這歷史的空前劇變之中,我們從前是早夕晤首的,現在呢,有的在川滇,在湘桂,在浙皖,在孤島以及其他各地,是東分西散了。從前是同堂切磋,現在呢,有的棄學經商或找其他工作了,僅有一部份幸運的人,還在繼續求學。總括一句話,我們從前是共同生活,現在是各自東西被迫分散而且像一盤散沙一樣了。我們願意永遠這樣被分離起來嗎?這是誰都不願的,我們要互相幫助,互相照應,親密地重新聚集起來!這不僅縣中的留滬同學願意如此,其他各校的留滬同學也願如此。並且不僅海寧藉的留滬學生們要求如此,即所有海寧在滬的職業人士,家庭婦女都要求如此。
縣中留滬同學會,是在這個要求上建設起來的,它負有聯絡在滬海寧同學同鄉的責任,它負有促進互相幫助,互相照應的使命。這支重的意義,縣中同學會在過去,已經這樣地做過了,並且在今後,還要這樣的做下去。
為了要有效地實現這個使命,並且要使同學會更多的容納同學同鄉起見,本刊是誕生了。同時因為要廣泛地適應各方要求,本刊的內容,也就異於單純的校友性質的刊物。它必然要成為學校中的。商店裏的,家庭中的,以及內地,家鄉和孤島各方各處間的同學同鄉們的構通和連繫的機關。所以本刊內容的比重上,關於同學同鄉的生活報告,內地和家鄉的通訊記錄,也就佔了較重的地位。然而本刊也沒有忘記反映各方各種時代的呼籲,更歡迎桑梓先進的贊助和指導,藉使同學會能夠順利完成它客觀的要求。
最後,我們要謹記嚴諤聲先生的贈言,“我們要學海寧之潮,整齊、勇敢、前進。”同時更要把握王哲安先生的指導,“我們要以聯絡友誼,光大校訓,並援助母校在最後勝利時的復活,以繼戰前未竟之志的種種準備工作。” [1] 
參考資料
  • 1.    海寧  .全國報刊索引[引用日期202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