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子河

鎖定
為磁窯鎮裏的一條城中河,據史冊記載兩岸有很多窯場,仍有大量窯片存在,由於這些年被上游工廠以及肉聯廠污染,已經幾乎斷流,我們期待海子河的明天會更好。
中文名
海子河
河流性質
城中河
現    狀
幾乎斷流
起    源
唐宋時期

目錄

海子河記載

海子河是家鄉一條非常漂亮的小河,上游所有的水庫中,前呂觀水庫秀美出眾,讓人眼前一亮。河堤像一條綠絨絨的毯子圍在水庫四周,把河水映得碧綠;河邊的植物十分茂盛,高的有白楊,矮的是爬地柏和菊類等;水中更是生機勃勃,環着岸邊,密密地生長着蘆葦、菖蒲等水生植物。遠遠看去,青山、碧水、綠樹、幽谷的奇異景觀盡收眼底,蒼蒼茫茫,飄飄渺渺。在河堤上行走,看樹,看水,看山,滿眼都是一片綠色,淺綠、黛綠、水色飽滿的綠,直把人的心染得綠盈盈的。這樹,這水,這山,都獨立着自己的個性,呈現出生態的美,温柔的美,玲瓏的美,美的和諧,美得讓人心醉。
海子河由於眾多支流的彙集,在磁窯西北形成了寬闊水面。這裏草肥水美,綠樹倒映,河水卷着浪花,洶湧奔流。兩岸形成的大面積良好自然生態濕地,為白鷺、翠鳥、野鴨等野生鳥類和水生物提供了一處繁衍生息的好場所。水面上,成百上千只白鷺會集在這裏,它們有的自由翱翔、有的梳理羽毛、有的追逐嬉戲,有的站在水中婷婷玉立,展現出一幅美好和諧的生態畫卷。
她不是一條大河,但卻執着地流着、淌着、洶湧着、澎湃着,或低吟淺唱,或狂放高歌,流出她自己的美麗和優雅,流出讓人魂牽夢繞的心動和愛慕,見證着兩岸勤勞、勇敢、樸實的人民,傳承着兩岸燦爛的歷史文化。她閃着粼粼波光,從遠古流到現在,還將不停地流向未來。

海子河發展歷史

唐宋二朝,在寧陽東部的故城河、海子河兩岸,從靈山下的梅家村,到汶河岸邊的齊家莊,南北長十餘里,東西寬七八里的大片土地上,有古瓷窯好幾百座,一年四季爐火映天,制瓷業非常發達,燒造的瓷器遍及黃淮中下游地區,商賈重鎮磁窯因燒造瓷器而得名,這一時期寧陽經濟之繁榮,手工業之發達,可見一斑。
從元憲宗七年(公元1257年)起,在以後的幾百年裏,多次在大汶河築壩,“引汶入洸以濟運”,堽城壩的修建,洸河的開通,為大運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對大半個中國的經濟文化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堽城壩是古代水利工程的傑作,其科學性、重要性可以與都江堰比美,在中國古代的水利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筆。
保留下來的古代建築有多處,顏廟的建築風格獨特,全國僅有兩處。文廟佔地1萬餘平方米,莊嚴輝煌、凝重神聖。禹王廟古柏掩映,玄遠幽靜,靈山寺、山西會館、葛石八大院等都是有名的古代建築。古建築、古石刻、古墓葬遍佈全縣,有300多處,這些名勝古蹟,處處閃耀着歷史文化的光芒,都是寧陽人民智慧的結晶。
雲山煙雨、蟠龍玉洞、杏嶺丹霏、禹碑虹渚……是寧陽的老八景,神童山、大汶河、落星石、白鷺保護區……是聞名全國的自然人文景觀,既具有時代的風采,又有歷史的厚重,美輪美奐,美不勝收。
昨天是今天的影子,今天是昨天的濃縮,寧陽的歷史是一條生生不息、波湧浪卷的一條大河,展開這幅歷史長卷,我們驕傲、我們自豪。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