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口川字閘

鎖定
海口川字閘,原名屢豐閘,又稱為白鶴橋,位於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海口鎮中灘村,建於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是清朝時期的建築。 [4] 
海口川字閘,由石材壘成,閘全長約109米,20孔,橋面寬3米,18個橋墩每個高6米,寬4米。川字閘是一座橋閘結合的多孔石拱橋,是傳統古橋閘結合的典範,滇池水經川字閘導入螳螂川、普渡河,最終流入金沙江。橋分跨於由河心小島分隔形成的三股河道之上,每個橋孔兩側橋墩設溝渠,可啓落木板為閘,故稱川字閘。閘分為北閘、中閘、南閘,皆為石砌,其中南閘最為雄偉。海口川字閘是滇池蓄水、排水的樞紐工程,既是古代的水利工程,又為水陸交通提供了方便。海口川字閘是中國最大的古代船閘結合的石拱橋,是古代昆明人治理滇池水患的重要實物見證,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 [2]  [4]  [6] 
2019年10月,海口川字閘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海口川字閘
地理位置
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海口鎮中灘村
所處時代
清朝
保護級別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8-0452-3-255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海口川字閘歷史沿革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時任雲貴總督伊里布住持在海口中灘川字河上建造了閘橋結合,可以開啓和關閉的屢豐閘。屢豐閘建立後,免除每次疏挖海口河築壩挖壩的麻煩,而且對保持滇池的水位發揮了巨大的作用,170多年來,滇池水位一直沒有大的變化,基本保持在1887米左右。 [5] 
1964年後,人民政府分別在川字閘三河上另建電動平板鋼閘—“海口閘”,取代了“屢豐閘”的閘水功能。 [3]  [5] 
海口川字閘 海口川字閘
2009年,對川字閘進行了修葺加固。 [3] 

海口川字閘建築格局

海口川字閘 海口川字閘
海口鎮中灘村,是滇池唯一出水河道,有“滇池囊鑰”之稱。河道上建海口川字閘,由石材壘成,閘全長約109米,20孔,橋面寬3米,18個橋墩每個高6米,寬4米。這是一座橋閘結合的多孔石拱橋,是傳統古橋閘結合的典範,滇池水經川字閘導入螳螂川、普渡河,最終流入金沙江。橋分跨於由河心小島分隔形成的三股河道之上,每個橋孔兩側橋墩設溝渠,可啓落木板為閘,故稱川字閘。閘分為北閘、中閘、南閘,皆為石砌,其中南閘最為雄偉。南閘全長約50米,10孔,每拱高3米,跨度4米,拱圍為縱聯砌置,閘面闊3米,高5.6米;中閘全長約37米,7孔,中孔較大,跨徑4.45米,其餘跨度為4.1米,閘面闊2米,高4米,砌法與南閘相同;北閘全長約22米,3孔,橋面已改為水泥結構。兩旁有攔馬石,人馬均可通行。 [2]  [6] 
海口川字閘 海口川字閘
海口川字閘是滇池蓄水、排水的樞紐工程,既是古代的水利工程,又為水陸交通提供了方便。目前仍可發揮一定的治水作用。 [6] 

海口川字閘文物價值

海口川字閘 海口川字閘
海口川字閘是中國最大的古代船閘結合的石拱橋,是古代昆明人治理滇池水患的重要實物見證,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 [2] 

海口川字閘保護措施

海口川字閘 海口川字閘
2019年10月,海口川字閘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海口川字閘旅遊信息

海口川字閘地理位置

海口川字閘位於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海口鎮中灘村。

海口川字閘交通信息

自駕:自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人民政府開車前往海口川字閘,路程約39.4千米,用時約39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