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印寺

(韓國伽耶山寺廟)

鎖定
海印寺位於韓國伽耶山,在新羅時期是華嚴宗十大道場之一,現為曹溪宗五大叢林、三大寺、三十一座禪教大本山之一。寺內保存有高麗大藏經版,作為最古老的三藏收藏庫,1995年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寺中藏經版庫裏存放着13世紀問世的世界級文化遺產高麗大藏經版81258塊,號稱“八萬大藏經”,約5200萬字,藏經版殿按南北方向並行排列有正面15間的兩座大規模建築。
中文名
海印寺
外文名
英文Haeinsa Temple
類    別
歷史博物館
開放時間
公元802年
地    點
韓國伽耶山
竣工時間
公元802年
館藏精品
藏經收藏地
級    別
世界文化遺產

海印寺遺產資料

遺產名稱:海印寺及八萬大藏經藏經處
Haeinsa Temple Janggyeong Panjeon, the Depositories for the Tripitaka Koreana Woodblocks
入選時間:1995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iv)(vi)
地理位置:N35 47 60 E128 5 60
遺產編號: 737

海印寺遺產描述

海印寺在新羅時期是華嚴宗十大道場之一,現為曹溪宗五大叢林、三大寺、三十一座禪教大本山之一。因寺內保存有高麗大藏經版,即所謂的“八萬大藏經”,因而被尊為法寶宗剎。寺內目前有五百多位僧人,是擁有禪院、律院、講院的海東名剎。
1995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iv)(vi),海印寺及八萬大藏經藏經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海印寺委員會評價

海印寺位於伽耶山,寺中藏有高麗大藏經版。高麗大藏經版是現存最完整的佛教全書,全書用80000塊木版雕刻而成,完成於公元1237年至1248年。藏經閣建於公元15世紀,是專門為收藏高麗大藏經版而建造的,這一建築也被認為是傑出的藝術作品。作為高麗大藏經版最古老的保存地,海印寺和藏經閣有着非常特別之處,其保存木版技術的發明和實施讓世人驚歎不已。 [1-2] 

海印寺遺產介紹

海印寺初建於新羅時期的公元802年,海印寺位於慶尚南道伽耶山南側山麓陝川郡紅流洞溪谷的盡頭,是韓國最著名的三大佛寺之一,創建於新羅哀莊王3年(公元802年)。海印寺之所以聞名於世,主要是寺中藏經版庫裏存放着13世紀問世的世界級文化遺產—高麗大藏經版。大藏經版共81258塊,號稱“八萬大藏經”,總字數約5200萬之多,據稱無一錯漏,既工整又精緻,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文獻價值,是現存大藏經中,歷史最悠久,內容最完善的。 [2] 

海印寺建築歷史

海印寺
海印寺(4張)
據傳梁朝寶誌禪師臨終以《踏山記》囑門徒曰:“吾寂後有高麗二僧求法而來,以此記付之。”之後,果有順應、理貞二僧來中國求法。志公門徒以《踏山記》付之,並説志公禪師臨終時語。順應、理貞聽後,問法師葬處,而往尋之,謂人有古今,法無前後,乃七日七夜入定請法,遂感墓門自開,志公親出為之説法,以衣缽傳之,又贈蟒皮鞋(衣缽與鞋至今傳為寺寶),並囑曰:“汝國牛頭山西,有佛法大興處。汝等還國,可創立大伽藍海印寺。”言訖還入。 二師還國,到牛頭山,自東北逾嶺而西,遇見獵人問道:“汝等因打獵,遍閲此山,有適合建寺之地否?”獵人答曰:“此去小下,有一水泊處(今毗盧殿所在),多有鐵瓦(即今毗盧屋上所覆鐵瓦),宜往觀之。”二師到水泊處,見之甚愜其意,遂籍草而坐。入定之後,頂門放光,紫氣沖天。時新羅第三十九王哀莊王王后患背瘡,求治無效,王甚為憂患,遣使臣分往諸方,冀得碩德異僧扶救。使臣在路上望見紫氣,疑其地有異人。便到山下披榛入洞,至數十里許,溪深峽窄,行不能前。徘徊久之,忽見一狐緣巖而去,使臣隨後行至,見二師入定,光從頂門出,便敬信禮拜,因請隨往王宮。二師不許,中使告以王后患背瘡之事。師授以五色線,曰:“宮前有何物?”答曰:“有梨樹。”師曰:“持此線,一頭繫於梨樹,一頭接於瘡口,即無患。”使臣還報於王,王依言試之,梨枯患瘥。哀莊王深為感敬,遂使國人助二師創立該寺,並賜田二千五百結。后王又遣人至唐地請回大藏經,並建樓閣安置。
後因多次遭受火災,除憧千支柱和石塔,大部分被燒燬。李朝末年重建,主要建築有一柱門、鳳凰門、解脱塔、九光樓、冥府殿、大寂光殿、法寶殿、藏經閣等40多座雄偉精美的古建築。寺內的牆壁上繪有李朝時代的風俗畫,還有石塔、玉燈、塔香爐等30多件文物。

海印寺九光樓

是海印寺眾多建築中深具特色的一座建築物。最初修建此樓的動機,是因過去的法堂除了大德長老之外,一般人不許入內,一般信眾難以在法堂親聆佛法,故建此樓讓普通信眾能隨時念佛聽法。九光樓現在是海印寺保管佛教文物之地,也叫寶藏殿。

海印寺大寂光殿

為海印寺的主殿。因海印寺原本是華嚴寺剎,殿內供奉的是華嚴宗的本尊毗盧遮那佛,大殿名稱也不叫大雄殿,而叫大寂光殿。大寂光殿是在開山祖順應和理貞二位祖師建寺的原址上,於1818年重新修建的。殿內總共供奉了七尊佛像。左側是鐵鑄的觀音菩薩、木雕的文殊菩薩和毗盧遮那佛,中間是本尊毗盧遮那佛,右邊供奉的是木雕普賢菩薩和地藏菩薩、鐵鑄法起菩薩。本尊毗盧遮那佛是1769年塑造的。在大殿沒有供奉本尊佛之前,木雕毗盧遮那佛作為本尊佛供奉,左右是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像,都是高麗時代用銀杏木雕成的,世稱為三尊佛。三尊佛最早供奉在慶尚北道的金塘寺,後又遷移到伽耶山的龍起寺,1897年遷移到海印寺大寂光殿。 [2] 

海印寺藏品

海印寺大藏經版

海印寺 海印寺
海印寺之所以聞名於世,主要是寺中藏經版庫裏存放着13世紀問世的世界級文化遺產—高麗大藏經。大藏經版共81258塊,號稱“八萬大藏經”,總字數約5200萬之多,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文獻價值。在現存的大藏經中,這一部歷史最悠久,內容最完善。這部大藏經刻於高麗高宗二十三年至三十八年(公元1236年~1251年),歷時15載,共有1251部,6791卷,每塊經版寬69.5釐米,長23.9釐米,每版22行,每行約14個字。在平整而有光澤的版面上雕刻的成千上萬的字,均以歐陽修體刻成,八萬多塊經版如出一人之手,其高超的木版雕版印刷技術水平在世界文化出版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大藏即三藏,是佛教經典的總稱,集經藏律藏論藏之大成,是研究世界佛教的寶貴文獻。八萬大藏經是現存大藏經中歷史最久、內容最豐富、舉世公認的標準大藏經和佛教全書。大藏經在高麗王朝時代曾收藏於江華島傳燈寺內,到李氏王朝太祖七年(公元1398年)運至海印寺,保留至今。儲藏大藏經版的版庫建成於1488年,建成後從未遭受過戰亂和火災,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保管大藏經的建築。
海印寺 海印寺
高麗顯宗仿宋朝的《開寶大藏經》下令製作了初雕大藏經,由於被蒙古軍的入侵而燒燬,現存的高麗大藏經是後來重新雕刻的,因此也被稱為再雕大藏經。初雕大藏經被燒燬以後,高麗高宗19年(1232)為了抵擋蒙古的入侵,遷都到江華島,從國家的角度設立了大藏都監機構,開始重新雕刻大藏經版。 一開始大藏經版在慶尚南道南海雕刻後挪移到江華島大藏經版堂進行保管,但由於高麗末期倭寇的頻繁侵入,朝鮮太祖時期(1398年)挪移到現在的海印寺藏經版殿中保管至今。此大藏經版是開泰寺的僧統守其對照北宋官版和契丹本及高麗初雕大藏經進行校正的大藏經。
從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至同治年間,海印寺因戰爭等原因,七次遭受火災,新羅、高麗時代之建築遺物悉歸烏有,唯收藏大藏經板木之屋舍倖免,實屬不易。 供奉在海印寺東、西寺刊版殿的佛教經典與國家組織雕刻的高麗大藏經版不同,是在高麗時期寺剎中雕刻的高麗刻版。八萬大藏經集佛教經、律、論三藏之大成,因此成為世界佛教研究的寶貴文獻。

海印寺藏經版庫

海印寺的藏經版庫 海印寺的藏經版庫
海印寺藏經版殿是保管13世紀製作的八萬餘張世界性文化遺產高麗大藏經版的寶庫,是海印寺現存建築中最古老的建築。藏經版殿按南北方向並行排列有正面15間的兩座大規模建築。藏經版殿南面的建築為修多羅莊,北面的建築為法寶殿,東面和西面各有一座小規模的東、西寺刊版殿(側殿)。藏經板殿建於1488年,採用了精湛的科學技術,增強通風、防濕效果,以防木材經板腐蝕。藏經板殿建在海印寺高度最高的海拔700 米處。四座建築相對圍建,呈長方形,通風效果極好。因伽倻山 的地理特性,從溪谷吹來的風可起到自然通風的效果。尤其是, 牆壁上下面和建築物前後面的格子窗大小不同,可使空氣進入室 內後上下循環再排出室外。該格子窗使得空氣自然循環、室內温 度自行保持,顯示出優秀的科學建築技術。修建地板時,還深挖 地面後撒了木炭、黏土、沙子、鹽以及石灰等,可發揮雨多吸濕, 乾旱加濕的作用。 該建築用簡潔的方式進行了處理,只具備了作為版殿所需要的功能,而沒有進行任何裝飾,前後面窗户的位置和大小互不相同。良好的通風、防潮效果、保持室內的合理温度、版架的陳列裝置等都非常科學,這一點被認為是大藏經版能夠完整地保存到今天的重要原因之一。
藏經版殿的精確的修建年代不詳,但據記載,在朝鮮世祖三年(1457年)奉諭旨重新修建了40餘間版殿,在成宗十九年(1488年)由學祖大師得到王室支援重新修建了30間大藏經經閣後被命名為普眼堂。光海君14年(1622年)和增建了修多羅莊,仁祖2年(1624年)重新修建了法寶殿。由於藏經版殿建在伽倻山山腰的海印寺內,自公元1488年朝鮮初期修建以來,沒有一次遭受火災或戰亂的破壞,具有超常收藏價值的八萬大藏經被完美無缺地保存下來,這是一件十分萬幸的事情。藏經版殿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保存大藏經的建築,海印寺的建築手法體現出朝鮮初期傳統木製建築式樣,不僅其建築本身很優美,而且建築內部採用了能自然地進行合理的換氣和温濕度調節等功能。
這座建築在海印寺的的伽藍布局上,與大寂光殿同位於中軸線上。其木結構建築形式屬早期朝鮮傳統建築風格,南北各一長間,東西各一小間,形成矩形建築羣體。大藏經版庫不僅以其建築優美著稱,尤其令人稱奇的是,該建築沒有特殊的通風設備,卻保持良好的通風狀況,並有調節温度濕度的功能,完整地將藏經保存了數百年之久。大藏經版和版庫於1995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海印寺藏經版殿被指定為第52號國寶進行管理,其收藏的文化遺產有:大藏經版 81,258部(第32號國寶)、高麗刻版2,725部(第206號國寶)、高麗刻版110部(第734號寶物)等。其中,1995年12月海印寺藏經版殿(第734號寶物)被註冊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的世界文化遺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