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南金星蕨

鎖定
海南金星蕨(Parathelypteris subimmersa (Ching) Ching)是金星蕨科金星蕨屬植物。木質根狀莖粗壯。葉近生;葉柄長几達1米;葉片大,長圓狀披針形。葉脈明顯,側脈單一。圓形孢子囊羣背生於側脈中部,蓋圓腎形,近革質。孢子圓腎形,周壁具刺狀突起及稀疏小刺。
中文名
海南金星蕨
拉丁學名
Parathelypteris subimmersa (Ching) Ching [3]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木蘭綱
水龍骨目
金星蕨科
金星蕨屬
海南金星蕨
海南金星蕨
保護級別
極危(IUCN標準)

海南金星蕨形態特徵

海南金星蕨線稿圖 海南金星蕨線稿圖
植株高2.6-3米。根狀莖粗壯,木質,斜升。葉近生;葉柄長几達1米,基部粗約1釐米,基部被有長約1釐米、厚而堅硬的披針形鱗片,向上疏被短剛毛,深禾稈色;葉片大,長1.6-2米,寬50-60釐米,長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並羽裂,基部幾不變狹,或有時基部一對羽片略縮短,二回羽狀深裂;羽片多數,近對生,平展,無柄,上部的相距約3釐米,下部的相距5-6釐米,中部羽片長25-30釐米,寬2-2.5釐米,線狀披針形,先端尾狀漸尖,基部對稱,截形,羽狀深裂達羽軸兩側的狹翅,翅寬約2毫米;裂片60-70對,平展,篦齒狀排列,彼此以1-1.5毫米寬的缺刻分開,長0.8-1釐米,寬2.2-2.5毫米,線形,先端圓或急尖,全緣。葉脈明顯,側脈單一,斜上,每裂片12-14對,基部一對出自主脈基部,均伸達缺刻以上的葉邊,或基部上側一脈接近缺刻。葉紙質,幹後草綠色,羽片下面僅沿葉脈多少被有硫磺色的圓球形小腺體,其餘光滑;上面沿羽軸的縱溝密被灰白色的細長針狀毛,並沿葉脈疏被短毛。孢子囊羣圓形,中等大,背生於側脈中部,每裂片8-10對;囊羣蓋圓腎形,近革質,無毛,邊緣有硫磺色腺體,宿存。孢子圓腎形,周壁具基部相連的不規則的刺狀突起及稀疏小刺。 [1]  [4] 

海南金星蕨生長環境

生長於山坡林下濕潤的砂質土上。 [1] 

海南金星蕨分佈範圍

僅產於海南昌江(如龍山),生長於山地密林下濕潤環境。 [1] 

海南金星蕨近似物種

本種近似馬來西亞產的Amphineuron immersum(Bl.)Holtt.,但後者羽片較寬(3-3.3釐米),裂片下面密被灰白色的細長針狀毛。由於大金星蕨屬AmphineuronHolttu.的特徵過於混染,本種除植株特別高大外,其他特徵和本屬一致,故仍列於此。 [1] 

海南金星蕨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極危(CR)。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