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南肋毛蕨

鎖定
海南肋毛蕨(Ctenitis decurrentipinnata (Ching) Ching)是鱗毛蕨科、肋毛蕨屬植物。植株高1.2-1.4米。根狀莖短,斜升或橫卧,粗壯,粗2.5-3釐米,頂部密被鱗片;鱗片線狀鑽形,長1.6-2釐米,先端纖維狀。葉簇生;葉柄長60-70釐米,基部暗棕色,向上暗禾稈色,上面有淺溝;葉片橢圓狀卵形,四回深羽裂;羽片12-15對,下部幾對近對生,向上的互生,彼此接近。葉紙質,幹後褐棕色;葉軸及羽軸淡禾稈色,上面有縱溝並密被有關節的淡棕色毛,兩面均密被與葉柄上同樣而張開的鱗片。孢子囊羣小,圓形,每末回裂片有3-4對,生於小脈的中部以下,稍接近主脈;囊羣蓋圓形,近全緣,薄膜質,棕色,宿存。
分佈於中國和越南北部。在中國分佈於海南(瓊中,五指山、崖縣,洋林山、樂東、尖峯嶺、白沙、英哥嶺、陵水,吊羅山)。生長於海拔600-1400米的山谷密林下溝邊。喜温暖,陰濕的生境。喜疏鬆的腐殖質壤土。
株形高大,葉柄密被片,形態美觀。適宜盆栽或作地被植物;羽片可用於切花。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海南肋毛蕨
拉丁學名
Ctenitis decurrentipinnata (Ching) Ching [6]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木賊綱
水龍骨目
鱗毛蕨科
肋毛蕨屬
海南肋毛蕨
命名者及年代
(Ching) Ching,1938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海南肋毛蕨形態特徵

海南肋毛蕨
海南肋毛蕨(6張)
植株高1.2-1.4米。根狀莖短,斜升或橫卧,粗壯,粗2.5-3釐米,頂部密被鱗片;鱗片線狀鑽形,長1.6-2釐米,先端纖維狀,全緣,薄膜質,平直,淡棕色。葉簇生;葉柄長60-70釐米,基部暗棕色,向上暗禾稈色,上面有淺溝,密被鱗片,鱗片鑽形,長6-7毫米,先端纖維狀,全緣,堅膜質,深褐棕色;葉片橢圓狀卵形,長70-80釐米,基部寬30-40釐米,先端漸尖,基部心形,四回深羽裂;羽片12-15對,下部幾對近對生,向上的互生,彼此接近,下部的近平展,柄長1-1.5釐米,上部的斜向上並近無柄;基部最大一對羽片三角形,長20-25釐米,基部寬15-20釐米,先端漸尖,基部截形,其下側一片小羽片明顯伸長,三回深羽裂;第二對起的羽片三角狀披針形至闊披針形,長15-20釐米,基部寬7-10釐米,先端漸尖,基部圓截形;基部一對羽片的一回小羽片10-12對,間隔3-4毫米,互生,稍斜向上,基部一對有短柄,向上的無柄,披針形,基部下側一片最大的長10-12釐米,基部寬3.5-4.5釐米,先端漸尖,基部圓截形,第二對以上的基部下側略下延,二回深羽裂;二回小羽片12-14對,間隔2-3毫米,互生,斜向上,基部一對近無柄,其餘的多少與一回小羽軸合生,其下側強度下延,橢圓披針形,長2.5-3釐米,基部寬6-8毫米,短尖頭,深羽裂達二回小羽軸;裂片6-8對,間隔1.5毫米,斜向上,橢圓形,長7-10毫米,基部寬3-4毫米,圓鈍頭並稍向上彎,邊緣有疏淺齒或近全緣。葉脈羽狀,小脈4-5對,單一,斜向上,上面不明顯,下面僅可見,兩面均疏被貼生的淡棕色細毛;主脈兩面均稍隆起,上面疏被有關節的淡棕色毛,下面疏被貼生的淡棕色細毛。葉紙質,幹後褐棕色;葉軸及羽軸淡禾稈色,上面有縱溝並密被有關節的淡棕色毛,兩面均密被與葉柄上同樣而張開的鱗片;各回小羽軸暗禾稈色,兩面均密被有關節的淡棕色毛,下面偶有和葉軸上同樣而較小的鱗片。孢子囊羣小,圓形,每末回裂片有3-4對,生於小脈的中部以下,稍接近主脈;囊羣蓋圓形,近全緣,薄膜質,棕色,宿存。 [2] 

海南肋毛蕨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和越南北部。在中國分佈於海南(瓊中,五指山、崖縣,洋林山、樂東、尖峯嶺、白沙、英哥嶺、陵水,吊羅山)。生長於海拔600-1400米的山谷密林下溝邊。 [2]  喜温暖,陰濕的生境。喜疏鬆的腐殖質壤土。 [3] 

海南肋毛蕨生長習性

孢子吸漲後,漸變為綠色,可見孢子內有較多葉綠體產生。培養6天左右,自裂縫處萌發出一條無色透明的初生假根,萌發方式為向心型(centripetal-type)(Momose,1967)。15天左右,原葉體母細胞經過連續分裂形成3-8個細胞的絲狀體,細胞鮮綠色,併發育出多條假根。 [4] 
接種30天左右進入片狀體階段。生長點的形成方式多樣,多數是絲狀體前端的細胞經連續分裂形成偏生生長點,片狀體邊緣細胞排列疏鬆散亂,基部2-3個細胞發育延滯,頂端細胞分裂旺盛,同時分化出毛狀體。片狀體發育方式為三叉蕨型(NayarandKaur,1971)。接種50天左右發育為狹長心形的幼原葉體,生長點偏生,內陷深,生長點處細胞體積小且排列密集。幼原葉體邊緣平滑。 [4] 
接種60天左右發育為成熟原葉體,兩翼闊圓呈蝶形,基部近平直,原葉體頂部中央下陷深,翼片內側邊緣在生長點上方接近,邊緣細胞的緣側平滑。毛狀體為短棒狀,末端略膨大,其基部的營養細胞略向外凸出。毛狀體幼時含葉綠體。精子器近球形,頂端較平,底細胞低於環細胞,常與其它精子器或毛狀體着生在同一細胞上。70天左右出現頸卵器,頸卵器羣生於原葉體生長點下方中褥處,頸部細長。假根數量較多,多彎曲,少數假根末端膨大。成熟原葉體細胞為多邊形,內含較多葉綠體。當pH值小於6時,部分原葉體細胞失水壞死,細胞內的葉綠體逐漸沉積。 [4] 

海南肋毛蕨主要價值

株形高大,葉柄密被片,形態美觀。適宜盆栽或作地被植物;羽片可用於切花。 [3] 
海南肋毛蕨 海南肋毛蕨

海南肋毛蕨保護現狀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