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南紫荊木

鎖定
海南紫荊木(學名:Madhuca hainanensis Chun & F. C. How)是山欖科紫荊木屬 [7]  常綠喬木植物,別名鐵色、刷空母樹、海南馬胡卡。樹高達三十米;樹皮暗灰褐色,內皮褐色,分泌多量淺黃白色粘性汁液;葉聚生於枝頂端,革質,長圓狀倒卵形或長圓狀倒披針形,頂端圓而常微缺,花朵腋生,下垂;花梗密被鏽紅色絹毛;花冠白色,子房卵球形,被鏽色絹毛;果綠黃色,卵球形至近球形,被短柔毛,先端具花柱的殘餘;種子網狀橢圓形;花期6-9月;果期9-11月。 [8] 
海南紫荊木僅產於中國海南中部以南山區。生於海拔300 -1100米山地的山坡及較寬的山脊上,常與杏葉柯、陸均松、竹葉青岡等混生, [9]  生長適温在18-22℃,喜濕潤,土壤為山地黃壤和磚紅壤。繁殖方式為播種繁殖。 [10] 
海南紫荊木材質特重堅韌,可沉於水中,極耐腐,切面光滑,為海南的特類木材,可作造船、軸承、機械器具、車輛等用;種子可榨油供食用或工業用。樹皮可提製栲膠。 [9] 
中文名
海南紫荊木
拉丁學名
Madhuca hainanensis Chun & F. C. How [6]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杜鵑花目
山欖科
紫荊木屬
命名者及年代
Chun et How,1958

海南紫荊木形態特徵

山欖科紫荊木屬 [7]  常綠喬木植物,高9-30米;樹皮暗灰褐色,內皮褐色,分泌多量淺黃白色粘性汁液;幼嫩部分幾乎全部被鏽紅色、發亮的柔毛。托葉鑽形,長3毫米,寬1毫米,被柔毛,早落。葉聚生於小枝頂端,革質,長圓狀倒卵形或長圓狀倒披針形,長6-12釐米,寬2.5-4釐米,頂端圓而常微缺,中部以下漸狹,下延,上面有光澤,無毛,下面幼時被鏽紅色、緊貼的短絹毛,後變無毛,中脈在上面略凸起,下面凸起,側脈極纖細,20-30對,密集,明顯,成60度角上升,上面微凹,下面微凸,網脈不明顯;葉柄長1.5-3釐米,上面具溝或平坦,被灰色絨毛。
海南紫荊木
花1-3朵腋生,下垂;花梗長2-3釐米,密被鏽紅色絹毛;花萼外輪2裂片較大,內輪的較小,長橢圓形或卵狀三角形,長1.5-8(12)毫米,寬5.5-6.5毫米,先端鈍,兩面密被鏽色氈毛;花冠白色,長1-1.2釐米,無毛,冠管長約4毫米,裂片8-10,卵狀長圓形,長約8毫米,上部短尖;能育雄蕊28-30枚,3輪排列,花絲絲狀,長約1.5毫米,花葯長卵形,長約3.5毫米;子房卵球形,被鏽色絹毛,6-8室,長約2毫米,花柱長約12毫米,中部以下被絹毛。果綠黃色,卵球形至近球形,長2.5-3釐米,寬2-2.8釐米,被短柔毛,先端具花柱的殘餘;果柄粗壯,長3-4.5釐米;種子1-5,長圓狀橢圓形,兩側壓扁,長達2-2.5釐米,寬0.8-1.2釐米,種子褐色,光亮,疤痕橢圓形,無胚乳。花期6-9月;果期9-11月。 [8] 

海南紫荊木近種區別

海南紫荊木
紫荊木
葉長圓狀倒卵形或長圓狀倒披針形,先端圓而常微凹,下面幼時被鏽紅色、緊貼的絹毛。
葉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先端闊漸尖而鈍頭或驟然收縮,基部闊漸尖或尖楔形,兩面無毛。
花冠白色,長1-1.2釐米;花萼裂片長6.5-8毫米。
花冠黃綠色,長5-7.5毫米;花萼4裂,稀5裂,裂片卵形,鈍,長3-6毫米,寬3-5毫米。
海南紫荊木 海南紫荊木
紫荊木 紫荊木

海南紫荊木生長環境

海南紫荊木在海拔300 -1100米米左右的山地常綠林中最普遍,生長適温在18-22℃,常與杏葉柯、陸均松、竹葉青岡等混生 [9]  [1]  。為中國海南山地雨林喬木上層的組成部分。分佈區年平均温18-22℃,最冷月(1月)平均温14-18℃,極端最低温達0℃,年降水量1600-2200毫米,月平均相對濕度不低於80%。土壤為山地黃壤和磚紅壤,pH值4.5-5.5。為陽性樹種,主根發達,側根稀少,在鬱閉的林冠下更新困難,只有在林冠稀疏的局部空地上才有生長良好的樹苗。 [3] 
海南紫荊木為中國海南熱帶山地雨林的常見樹種,垂直分佈於600-1000米,常與針葉樹混生,與陸均松等樹種組成優勢羣落。也下延到400-500米潮濕的熱帶山谷雨林中,數量頗多,常與大葉白顏、盤殼櫟、青皮、大葉石櫟細子龍等樹種混生;下木及地被植物有大葉紫金牛、海南山竹子、大葉卷柏山姜等。 [4] 

海南紫荊木分佈範圍

海南紫荊木僅產於中國海南中部以南山區,分佈於海南東方、樂東、屯昌、瓊中、保亭和陵水等地 [4]  ;在中國福建、雲南、廣西、廣東等地有少量的引種種植。介於 108°46′06″-111°03′06″E 與18°3′-18°64′N之間。其野生種羣分佈區集中於尖峯嶺林區及馬咀嶺以北的天然混交林中。三亞市甘什嶺自然保護區、獼猴嶺及吊羅山林區也有散生植株。海南紫荊木分佈最集中、面積最大、蓄積量最多的地點位於尖峯嶺林區。 [2] 
海南紫荊木 海南紫荊木

海南紫荊木生長習性

海南紫荊木喜濕潤,土壤為山地黃壤和磚紅壤。 [10] 

海南紫荊木繁殖方法

海南紫荊木採種

果熟時顯淺黃褐色,多集中在枝端,易於收集。果實成熟時,將果實採收堆放3-4天待軟化後擠出種子,再用水將種子洗淨,種子淺棕色至褐色,具光澤,稍晾乾後即可播種。種子含油量高,不宜暴曬,久藏易變質。種子千粒重為1400-1690克,每千克592-713粒,立地條件不同,種子大小差異較大;種子純度90%以上,屬忌乾性種子,可用濕潤椰糠保濕貯藏半年,但在貯藏過程中,每月翻動1次,黴變種子立即去除。 [4] 

海南紫荊木播種

幼苗耐蔭,生長緩慢,主根長,側根少,因此苗圃宜選擇在日照少,土壤結構好,排水良好的地方,播種前提早整地,按常規起好苗牀。播種採用密播法,省工,便於集約管理,將種子密播於牀面,用細表土或火燒土覆蓋,以不見種子為度,然後覆蓋一層薄草,早晚淋水,保持牀面濕潤,約15-20天種子陸續發芽出土,延續12-20天結束,發芽率達90%以上。種子發芽出土達1/2時即揭去蓋草,換搭活動蔭棚。將芽苗分期分批移入營養袋中培育,按常規育苗方法管理,搭蓋蔭棚半個月後拆除,早晚淋水,定期施肥(尿素或薄尿水)一般採用1.5年生苗上山種植。 [4] 

海南紫荊木栽培技術

海南紫荊木栽植

造林地應選擇在海拔300米以上土層深厚、濕潤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土壤屬微酸性土為宜。坡度大於25度時帶狀整地,砍山煉山,帶寬1.5米,挖穴應在雨季前完成,植穴規格50釐米×50釐米×40釐米,株行距3米×3米或3米×2米。在造林前施放基肥後將穴回滿表土,在雨季8-9月陰雨天氣進行造林。 [4] 

海南紫荊木撫育

幼林階段生長極慢,造林後加強撫育管理非常重要,在定植3年內,每年至少要進行撫育管理2-3次,包括砍雜、鬆土、除草、施肥,才能促進幼林生長,以後每年撫育、施肥1-2次,直至鬱閉成林。 [4] 

海南紫荊木病蟲防治

病蟲危害甚少,在育苗期發現少量蚜蟲危害嫩葉,可採用90%敵百蟲或用80%敵敵畏乳劑1500-2000倍液噴灑。 [4] 

海南紫荊木主要價值

  • 經濟價值
海南紫荊木材質特重堅韌,可沉於水中,極耐腐,切面光滑,為海南的特類木材,可作造船、軸承、機械器具、車輛等用;種子可榨油供食用或工業用。樹皮可提製栲膠。 [9] 
木材散孔材。心、邊材顯著,界限不分明,心材大,深紅褐色,縱切面同色;邊材棕褐色,縱切面色較淡。年輪界不分明。木材紋理交錯,結構極密緻而均勻,材質極韌而堅硬,特重,加工困難;乾燥後少開裂,稍有變形;極能耐腐;切面平滑,略具光澤,色調鮮明而均勻。為重要的商品材之一,適用範圍很廣,尤其適用於作強度很大之用材,可作水工、橋樑、柱、門窗、機械器具、特種傢俱等。種子可榨油,種仁含油率達50-55%,油屬不乾性油,可作食用或作工業用油。樹皮含單寧19.11%,可提製拷膠。 [4] 

海南紫荊木保護狀況

海南紫荊木保護級別

中國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 [5]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1998年 ——易危(VU)。

海南紫荊木物種現狀

為海南特有種,木材為海南特類材 [3]  。由於20世紀中後期的連續採伐和周邊羣眾偷砍濫伐,原有的21300萬畝海南紫荊木到1996年僅剩1萬畝左右,在2007年對尖峯嶺自然保護區的部分珍稀瀕危植物的分佈進行調查,海南紫荊木僅調查到134株。野生資源處於瀕危狀態,雖然海南紫荊木野生資源急劇縮減,但是對海南紫荊木的保育技術、人工繁育、化學成分等方面的研究仍處於初級階段。 [2] 

海南紫荊木瀕危原因

人為:由於過度採伐利用,致使分佈區不斷縮小,資源急劇下降。 [3] 
自然:自然條件不是制約海南紫荊木分佈的主要原因,種子的傳播方式少、種子發芽期短等是造成海南紫荊木分佈地域窄的主要原因。海南紫荊木種子發芽勢在9天左右即可達到頂峯,自然界的海南紫荊木種子成熟脱落後如未接觸到適宜發芽的環境,很快就會失去活力,無法成苗,導致種羣自然更新能力低。 [2] 

海南紫荊木保護措施

分佈區內已建立了一些保護區,如尖峯嶺壩王嶺吊羅山等,應列為保護對象,林業生產部門應選為造林樹種,在適宜地區發展人工林。 [3] 
海南紫荊木種子發芽率高,人工育苗成活率較高,作為經濟價值極高的樹種,值得在中國華南適生地區大力推廣種植。開展海南紫荊木質資源收集、保存等研究,對加速海南珍貴鄉土用材林建設、滿足國內木材市場對高級用材的需求、提高中國熱帶珍貴木材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都有着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對於海南紫荊木野生資源的保護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就地保護好天然林資源,採取封山育林措施,使熱帶天然林得到充分恢復和發展,從而保護好海南紫荊木的立地環境,以促進種羣的更新和發展。
開展海南紫荊木種羣結構特徵和動態演替規律研究,對比研究其種羣結構、空間分佈格局動態、種間關聯及環境因子對其種羣分佈的影響等,以探討海南紫荊木分佈格局及其形成機制,對保護、恢復與擴大海南紫荊木種羣具有重要意義,還可為分析熱帶山地雨林多物種共存機制提供參考。
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完善物種分佈信息,在現已記錄到的海南紫荊木地理分佈信息的基礎上,開展紫荊木資源與分佈區現狀調查,分析區系特徵及地理分佈規律,建立GIS信息管理系統檔案,為今後海南紫荊木的科學管理和深入研究提供信息支撐。
進行人工栽培技術研究,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和野外迴歸有機結合。海南紫荊木野外種羣自然更新能力差,僅就地保護還遠遠不夠,通過收集野外種羣的種子,建立保存圃,異地保存種質資源,開展良種選育,將人工培育的苗木引入到其原來分佈的生境中,以建立可自然維持和更新的新種羣。同時對海南紫荊木的配套栽培技術開展研究,從長短週期結合經營的長遠角度考慮,將其作為造林樹種,在適宜地區推廣種植,發展人工林,並在培育大徑級材方面着力研究,在海南紫荊木人工林開展集約經營、高效培育技術研究。 [2] 
參考資料
  • 1.    海南紫荊木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林玲,曾冬琴,陳飛飛,劉明虎.珍貴用材樹種海南紫荊木研究現狀及建議[J].熱帶林業,2018,(第3期): 26-29
  • 3.    海南紫荊木  .中國數字科技館[引用日期2019-01-21]
  • 4.    周鐵烽主編.中國熱帶主要經濟樹木栽培技術[M],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年09月第1版,第271-272頁
  • 5.    海南紫荊木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1-06-18]
  • 6.    海南紫荊木 Madhuca hainanensis|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3-03-13]
  • 7.    海南紫荊木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4-16]
  • 8.    凌光振,李鎮魁,李靜鵬主編,防城港古樹名木及珍稀植物,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9.01,第146頁
  • 9.    戚康標等主編,中國珍稀瀕危動物植物辭典,廣東人民出版社,2001.09,第563頁
  • 10.    韓陽主編,國家生態保護叢書 國家保護植物卷,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12,第24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