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南江蘺

鎖定
海南江蘺的藻體直立,圓柱狀,單生或叢生,近基部略細,基部具一小盤狀固着器,個體較大,一般高15~35cm,有的可達45cm;藻體慄紫色或海帶綠色,有時分枝稍帶有綠色;新鮮時肉質而脆,易折斷,幹後質軟。大量生長在內灣港口淡水流入的泥沙灘上,附生在砂粒或各種貝殼上,漲潮時水深約5~6m,退潮時2~3m處。
中文名
海南江蘺
拉丁學名
Gracilaria hainanensis Chang et Xia,1976 [2] 
植物界 [2] 
紅藻門
紅藻綱
杉藻目
江蘺科
江蘺屬
海南江蘺
分佈區域
海南省 [2] 

海南江蘺形態特徵

海南江蘺外形特徵

海南江蘺的細部結構圖
海南江蘺的細部結構圖(10張)
藻體直立,圓柱狀,單生或叢生,近基部略細,基部具一小盤狀固着器,個體較大,一般高15~35cm,有的可達45cm,不規則地互生或偏生分枝1~3次,可達5次,但極為罕見;枝很長,可達30~40cm,徑2~3mm,枝端逐漸尖細,延伸成鞭狀,基部常強烈地縊縮成一個細小的柄,長1~1. 5 mm,柄橫切面觀中央為幾個胞壁極厚的較大細胞和很多小的細胞組成的極厚的皮層構成。有時枝本身由於折斷或損害後,往往在斷面邊緣上再生1~4個分枝,在有些標本中個別的分枝具有明顯不縊縮的叉分現象。藻體慄紫色或海帶綠色,有時分枝稍帶有綠色;新鮮時肉質而脆,易折斷,幹後質軟,製成的臘葉標本不完全附着於紙上。 [1] 

海南江蘺細部特徵

藻體的橫切面,髓部為幾個大而不規則帶角的薄壁細胞,徑500~550μm,最大的可達950μm,壁厚7~10μm;內皮層細胞不規則的卵圓形,直徑23~33μm;外圍1~3層,微圓,正方形或卵形的表層細胞,含色素體,多少背斜排列,7~9μm × 5~7μm;皮層和髓部之間界限較明顯;體表的膠質層7μm厚,可達13μm。 [1] 

海南江蘺生殖特徵

四分孢子囊呈十字形分裂;表面觀圓形或卵圓形,徑33μm左右;切面觀多為卵圓形或長圓形,37~39μm × 21~26μm,錦葵紅色到石竹紫色;囊周部分皮層細胞變態,呈長卵形。囊果較小,高414~435μm,錐形,無喙,基部不縊縮;薄壁細胞組成的產孢絲頂端形成果孢子囊;成熟的果孢子囊圓形或卵圓形,徑26~30μm,具有明顯的星狀中心體;吸收絲位於產孢絲和囊果被之間,囊果被由9~11層細胞組成,厚90~120μm,表層細胞1層,呈角圓的方至長方形,其內為橫橢圓形至角圓的橫長方形細胞,胞壁明顯,在低倍鏡下觀察,細胞排成縱列;囊孔位於頂端。精子囊窠埋於皮層細胞中;切面觀呈圓形的腔狀,“V”型,37μm × 39μm,上面有一個開口,精子囊位於腔壁的周圍,光亮無色。 [1] 

海南江蘺生長環境

大量生長在內灣港口有淡水流入的泥沙灘上,附生在砂粒或各種貝殼上,漲潮時水深約5~6m,退潮時2~3m處。四分孢子囊、囊果和精子囊均見於5月。 [1] 

海南江蘺分佈範圍

中國海南省越南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