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南島戰役

(解放戰爭戰役)

鎖定
海南島戰役,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十五兵團指揮兩個軍 [13]  ,對海南島國民黨守軍實施的渡海登島作戰。
海南島戰役自1950年3月5日起,至5月1日結束,歷時56天。此戰創造了以木帆船為主,配以部分機帆船進行大規模渡海登陸作戰,摧毀敵陸海空“立體防禦”的戰例,也是人民解放軍大規模登島的成功戰例 [1] 
名    稱
海南島戰役
發生時間
1950年3月-5月
地    點
中國海南島
參戰方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國民黨軍隊
結    果
解放軍勝,解放海南島
傷亡情況
中國人民解放軍4500餘人;
國民黨軍隊3.3萬餘人
主要指揮官
共產黨:葉劍英、鄧華 、韓先楚,國民黨:薛嶽
影    響
宣告了解放戰爭的勝利結束

海南島戰役戰爭背景

海南島又名瓊崖,為中國第二大島,面積為3.39萬平方公里 [2]  ,中部多山,沿海及東北部地勢平坦,海岸線長1584公里,北臨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隔海相望。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瓊崖縱隊堅持鬥爭20餘年,建立了以五指山為中心的根據地,部隊發展到2萬餘人。 [3] 
1949年10月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發起金門戰役。由於多種原因,我軍渡海登島作戰的部隊全軍覆沒,9000餘人或陣亡,或被俘,無一倖免。這是解放戰爭時期我軍損失最慘重的一次戰役。金門戰役失利,給海南島戰役蒙上了一層陰影。與金門島相比,海南島面積更大,而且離大陸更遠。金門作戰的失利,使我軍將士普遍對渡海作戰產生了一定的畏懼心理。
1949年12月,國民黨在海口成立了海南防衞總司令部,以薛嶽為總司令,轄陸軍5個軍和特種兵部隊一部;海軍第三艦隊及海軍陸戰隊1個團,有各型艦船50艘;空軍4個大隊,有戰鬥機、轟炸機和運輸機共45架。三軍總兵力共10萬人。薛嶽經過幾個月的苦心經營,在海南島包括瓊州海峽在內構建了堅固的環島立體防禦體系,以其個人名字命名為“伯陵防線”,並吹噓這條防線固若金湯。其兵力部署是:以三十二軍為主編為第一路軍,擔負瓊東區的守備任務;以六十二軍、暫編十三師、教導師編為第二路軍,擔負瓊北區的守備任務;以新編四軍、六十四軍、海南警備二師編為第三路軍,擔負瓊西區守備任務;以六十三軍、海南警備三師、瓊南要塞司令部和海南防衞總司令部特務團等編為第四路軍,擔負瓊南區的守備任務;另從各防區抽調5個師作為預備隊;海、空軍的艦艇和飛機大部部署於瓊北地區,封鎖瓊州海峽,阻撓解放軍渡海登島作戰。 [4-5] 
1949年12月中旬,中南大陸全部解放後,國民黨軍餘漢謀白崇禧集團殘部逃至海南島。經補充、整訓後,共有第62、第63、第64、第32、第4軍5個軍19個師,另有海軍第3艦隊50餘艘艦船、空軍1個大隊20餘架飛機和地方保安部隊約10萬人。島上守軍為海南島防衞總司令薛嶽指揮,組成所謂海、陸、空“立體防禦”,企圖憑藉瓊州海峽固守,將海南島作為爾後反攻大陸的基地。 [3] 
吸取了金門戰役失利的教訓,葉劍英對海南島戰役極其謹慎。最初,中央軍委要求1950年2月以前開始行動。接到中央軍委的指示後,葉劍英沒有匆忙決策,而是先進行調查研究。他電令瓊崖縱隊司令員馮白駒,要求其詳細報告島上敵軍兵力、佈防情況和中共瓊崖縱隊的戰鬥力及根據地分佈情況。馮白駒先後派出瓊縱副司令員馬白山、參謀長符振中等,帶領約一個連的兵力偷渡過海,到達廣州,向葉劍英和十五兵團負責人彙報情況。葉劍英認真研究了島上敵情和瓊縱的接應能力,綜合考慮我軍的作戰能力及作戰準備情況,認為我軍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倉促進攻,難以取得預期效果,應當推遲作戰時間。中央軍委接受了葉劍英的意見,將海南島戰役後延。
1950年2月1日,廣東軍區和十五兵團召開作戰會議。葉劍英、鄧華、賴傳珠、韓先楚、李作鵬、張池明等軍以上領導幹部齊聚廣州,共商解放海南島之大計。會議分析研究了敵我雙方情況,認為海南島戰役與金門戰役相比,我軍有許多優勢:一是海南島海岸線長,登陸點多,便於偷登與強渡;二是有馮白駒領導的瓊崖縱隊的全力接應,有根據地和游擊區可以立足;三是有廣大人民羣眾的大力支援;四是海南島的敵軍,是國民黨的殘兵敗將,在我人民解放軍的打擊之下,已成驚弓之鳥,士氣低落。葉劍英和與會人員反覆研究,最終確定了海南島戰役的具體作戰方案。 [4]  [6] 

海南島戰役戰爭起因

1949年底,國民黨殘部敗退至台灣、海南島、舟山羣島和閩浙沿海島嶼,企圖利用海峽天塹固守島嶼,阻止人民解放軍進攻。為消除國民黨對東南沿海的破壞、騷擾,中央軍委指示第四野戰軍第15兵團,在瓊崖縱隊的配合下,實施人民解放軍第一次大規模登陸作戰——解放海南島 [1]  [7] 
1949年12月,第4野戰軍根據中央軍委關於充分準備,爭取於1950年春夏兩季內解決海南島問題的指示,以第15兵團司令員鄧華、政治委員賴傳珠指揮第40、第43軍2個軍及1個加農炮團、1個高炮團和部分工兵、通信兵、反坦克炮兵共10萬人,組成渡海作戰兵團,於12月下旬進入雷州半島,進行戰役準備工作。 在該地政府的大力協助下,經過2個月的努力,徵集、修補了2000多隻木帆船,部分改裝了機帆船,動員參戰船工4000餘人,至此解決了渡海作戰的主要問題。 [3] 

海南島戰役戰爭經過

海南島戰役首批登陸

1950年2月中旬,島上國民黨守軍除以海空軍封鎖海峽、加強正面海岸防禦外,還集中了5個師的兵力,“圍剿”瓊崖縱隊和山區根據地,妄圖消滅人民解放軍登陸時的接應力量。
解放軍渡海作戰 解放軍渡海作戰
1950年3月5日19時30分,第40軍118師352團1個加強營799人,分乘13艘船,從雷州半島燈樓角啓航。至6日11時,到達海南島西部儋縣以西海域,發現船隻10餘艘。該部尾隨這批船,14時到達預定登陸點(白馬井以南海域),隨即冒着守軍的飛機、軍艦和地面火力,強行突擊登島,擊潰守軍的兩個連,與接應的瓊崖縱隊第1總隊會合。戰鬥中人民解放軍傷亡33人,船隻大部被國民黨軍炸燬。
1950年3月6日19時,第40軍119師356團從北海市東南的白虎頭啓航,向潿洲島進發。7日2時,該團登陸成功,至10時全殲潿洲島守軍,繳獲大小木船300餘艘。
3月10日13時,第43軍128師383團1個加強營1007人,乘21艘船,從湛江東南硇洲島啓航。航行中遇到7級大風,與風浪搏鬥十幾小時後,於11日9時在海南島東北部的赤水港至銅鼓一線先後登陸,粉碎國民黨1個團的抵抗,當日下午與瓊崖縱隊獨立團會合。
3月11日,四十三軍以一二八師三八三團一營,配屬九二步炮連共1000多人,組成第二個渡海先遣營,由團長徐芳春率領,瓊崖幹部林棟協助,突破了國民黨守軍的封鎖,於12日晨到達文昌游擊區。26日,四十軍以一一八師三五二團主力、三五三團二營和炮兵大隊共3000人,組成先遣偷渡團,在瓊崖縱隊副司令員馬白山和一一八師政治部主任劉振華率領下,第三次偷渡成功。 [4]  [8] 

海南島戰役二批渡海

第一批2個營的偷渡成功和潿洲島戰鬥的勝利,不僅有力支援了瓊崖縱隊的反“圍剿”鬥爭,繳獲了一批船隻,更查清了守軍的海防虛實。為了繼續加強島上力量,人民解放軍決定派出2個團,實施第二批偷渡。
1950年3月26日19時,第40軍118師1個加強團(2900餘人),分乘81艘木船,自雷州半島燈樓角啓航。由於啓航後不久風停,又遇大霧和潮水東流,船隊無法保持隊形,各船隻好自行按預定方向行駛。27日晨,陸續在臨高角東北寬20多公里的地段上分散登陸。登陸後部隊逐步集中,先後擊潰國民黨軍10多個營的層層阻擊,於29日與接應部隊會合。
3月31日22時30分,第43軍127師的4個營(3700餘人)組成加強團,分乘88艘船,從博餘港啓航。部隊大部於4月1日3時至6時在北灣港一帶順利登陸,在接應部隊配合下擊潰岸防。其中2個連誤登白沙門孤島,與國民黨軍隊苦戰兩晝夜,大部傷亡。另有4艘船航至海岸,發現主力未到而返航,途中遭國民黨軍海空兵力突擊,傷亡170餘人。

海南島戰役主力登陸

人民解放軍兩批偷渡部隊登陸後,國民黨軍隊非常恐慌,隨即停止進攻瓊崖縱隊,集中力量加強正面海防。此時,人民解放軍已登島部隊近1個師,戰役準備工作也已基本就緒,1950年4月21日前後還有東風可以利用,人民解放軍遂決定擇日組織兩個軍的主力強行渡海。
海南島戰役 海南島戰役
1950年4月16日19時30分,人民解放軍第40軍和第43軍共8個團2.5萬餘人,分乘380艘帆船、32艘機帆船,從雷州半島南端啓航。經過與國民黨軍艦徹夜海戰,突破了海上封鎖。
4月17日2時至6時,人民解放軍在海口以西至臨高角地段突擊登島。第40軍指揮所率第118師第353團2個營及第354團、第119師3個團、第120師第258團共6個團在博鋪港、臨高角地段登島後,擊潰了國民黨第64軍2個團的抵抗,當晚進至臨高東西一線,與接應部隊會師。
4月18日拂曉,國民黨第62軍2個團和暫編第13師2個團由福山市向人民解放軍進攻,被人民解放軍127師擊潰。128師一部乘勝攻入福山市,殲守軍大部。當晚,人民解放軍在福山及其東南部集結,準備圍殲澄邁的國民黨第62軍軍部 [9] 
4月19日拂曉,第118師圍攻美台市國民黨第64軍156師師部及第466團,戰至12時,攻佔該地,殲守軍大部。第119師奔襲加來市國民黨第64軍軍部,由於守軍已逃竄,僅追殲一部。
第43軍前指率2個團的兵力,在玉包港、雷公島地段登島後,在橋頭市地區殲國民黨第64軍1個團。當晚進至花場港以南文生村、傅才一線,與127師及瓊崖縱隊各一部會師。

海南島戰役決戰取勝

1950年4月19日,國民黨第62軍主力集結在澄邁,第32軍第252師及教導師、暫編第13師殘部分別由嘉積、海口向澄邁、美亭增援。為了殲滅國民黨軍機動兵力,我第40軍奉命圍殲澄邁之國民黨守軍,第43軍則進至美亭、白蓮地區,殲滅由海口、定安增援澄邁之國民黨守軍。兩軍於19日晚向指定地區攻擊前進。
19日24時,人民解放軍第40軍主力從加來市、美台市地區出發,向澄邁急進。21日3時30分,進佔澄邁,發現澄邁之國民黨軍已於19日出援美亭。指揮部決心乘國民黨軍對人民解放軍第43軍實施包圍之際,對國民黨軍實施“反包圍”,遂令第43軍克服一切困難,堅守陣地。同時,命令第40軍主力分兩路向美亭市東西兩側包圍迂迴。第120師第358團進至澄邁東北的北排山時,與國民黨第252師一部遭遇,全殲該處的國民黨軍隊。
4月20日7時,人民解放軍第43軍共3個團另1個營到達美亭地區,與國民黨第32軍252師的1個多團遭遇。人民解放軍立即將國民黨軍包圍於美亭市,同時佔領該市東面和北面的有利地形。國民黨集中第62軍主力、第32軍252師的1個團、教導師2個團,在航空兵支援下,自東西兩面向人民解放軍陣地發起猛攻。第43軍在兩面御國民黨的不利情況下頑強作戰,激戰至21日10時,殲國民黨軍1個團部和5個連,守住了陣地。
4月21日17時,人民解放軍第40軍主力進至美亭市東西兩側,與第43軍形成了對國民黨第62軍的合圍態勢。22日,人民解放軍粉碎國民黨第62軍和第32軍252師、教導師的抵抗,殲其一部,同時全殲美亭突圍之國民黨軍。隨即,乘勝向海口急進,於23日拂曉佔領瓊山,23日8時解放海口市。 [10] 
4月23日19時30分,人民解放軍第二梯隊第43軍指揮所率5個團的兵力,從雷州半島三塘港起渡,24日1時至4時於天尾、後海市地段順利登島。 [10] 

海南島戰役戰爭結果

國民黨見大勢已去,於4月22日下達總撤退令。令第一路軍撤至萬寧、樂會,第二路軍至陵水,第三路軍撤至北黎、昌江、感恩,第四路軍集結於三亞,薛嶽乘飛機逃往台灣。人民解放軍指揮部發現上述情況後,於24日16時命令乘勝追擊,除留43軍第127師主力守備海口外,分東、中、西3路迅速追殲逃軍。
東路第40軍主力、第43軍128師,經文昌、嘉積、樂會、萬寧、陵水向榆林追擊。24日19時,第119師357團在黃竹市擊潰國民黨第151師2個團,殲敵800餘人,俘虜第62軍副軍長。24日,第43軍128師在文昌以北殲國民黨2個營,並受降國民黨第163師489團。25日18時,第119師355團攻佔嘉積後繼續南進。19時,第128師到達嘉積,與第119師會合。然後經萬寧於29日趕到新村港,殲國民黨第62軍、教導師各一部共2000餘人。26日13時,118師利用繳獲汽車,組成1個加強營在龍滾市追上敵軍,至和樂市打垮國民黨252師殘部及教導師一部,並在355團的協同下,在烏石港殲國民黨第32、第62軍殘部3000餘人,擊傷軍艦3艘,殘部乘船逃竄。30日16時,128師與119師解放榆林、三亞,殲國民黨軍2000餘人。
中路第43軍第129師及第127師1個團,於25日由美亭地區出發,26日佔領那大市,27日佔領白沙,30日24時在十所以東殲國民黨第286師第857團團部及2個營,5月1日於小嶺、十所、北黎殲國民黨第4軍286師全部,國民黨軍2500餘人被俘,1000餘人被斃傷或溺死,擊毀軍艦1艘。西路第40軍第118師第252團1個加強營,乘機帆船沿近海向北黎、十所追擊。
1950年5月1日,海南島全島解放 [9] 
海南島戰役,自1950年3月5日第一批加強營偷渡開始,至5月1日解放北黎、八所兩港為止,歷時58天,我軍粉碎了國民黨陸海空軍的立體防禦,解放了全島,共殲滅國民黨軍5個師9個團,計33150人,其中俘26469人,繳獲火炮418門、飛機4架、坦克和裝甲車7輛、汽車140輛,擊落飛機4架,擊沉軍艦1艘、擊傷5艘。解放軍傷亡4500餘人。 [8] 

海南島戰役領導人物

國民黨:薛嶽(海南防衞總司令)
共產黨:葉劍英(中共華南分局第一書記,廣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
鄧華(廣東軍區副司令員,第十五兵團司令員)
韓先楚(第十二兵團第二副司令員兼第四十軍軍長)
李作鵬(第四十三軍軍長)
廣東大陸解放後,中央軍委指示,由第四野戰軍第四十、四十三軍和加農炮兵第二十八團、高射炮兵第一、九團及工兵一部,共10萬餘人,組成渡海作戰兵團,由中共華南分局第一書記、廣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葉劍英統一領導,第十五兵團司令員鄧華、政委賴傳珠、第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洪學智和第十二兵團副司令員韓先楚具體組織指揮,發起海南島戰役。 [4-5] 

海南島戰役兵力對比

  • 人民解放軍:渡海登陸兵團由第40軍、第43軍,配屬第15兵團加農炮兵第28團、高射炮兵第1團及部分工兵、通信兵、反坦克兵組成,總兵力10萬人;島上瓊崖縱隊3個總隊、1個獨立團,共約2萬人。由第15兵團司令員鄧華指揮。
  • 國民黨軍:島上國民黨守軍主力是5個軍(第4、32、62、63、64軍),加上軍官教導師、暫編第13師、獨立師共有19個師,連同地方反動武裝,總兵力約10萬人。另有各種海軍艦艇50艘,空軍作戰飛機20多架。由海南島防衞司令薛嶽指揮 [1] 

海南島戰役戰爭評價

葉劍英既是軍事家,也是政治家,從來就反對單純軍事的觀點。為了更好地完成海南島戰役的任務,他從多個方面一起做工作,加速了海南島戰役的進程。
一是打好後勤仗。我國古人早就説過: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葉劍英深諳此理。他親自主持召開全省支前工作會議,説:“後勤、支前工作十分重要,它就像人的血管給人體的各部分輸送血液一樣,要源源不斷地把糧食、彈藥和物資輸送到前線,保證作戰的需要。”會後,在他主持下,華南分局作出了《關於支援海南島作戰的決定》。葉劍英要求各級黨政機關全力做好支前工作,一切為着爭取海南島戰役的勝利。1950年1月、3月,他又親自主持了兩次支前工作會議,決定在廣東省支前司令部之上設立廣東省支前工作委員會,並自任主任。
二是打好“偷渡仗”。海南島國民黨軍隊擁有海軍和空軍,對我軍渡海航行威脅很大。我軍沒有大規模渡海登島作戰的經驗,更沒有在海上同敵機敵艦作戰的現代化武器和裝備。如何乘木船渡過海峽,突破國民黨海、空軍的海上封鎖,這是海南島戰役成敗的關鍵所在。若一次以一個軍登陸,則船隻問題極難解決,同時又無法對付敵之海空軍攔阻。根據這些情況,葉劍英和兵團負責人一起反覆研究,最終制定了“積極偷渡,分批小渡與最後登陸相結合”的戰役指導方針,即首先以小部隊分批偷渡,加強島上力量,為大規模渡海作有力策應;而後在瓊崖縱隊及先遣偷渡部隊接應下,以主力實施大規模的強行登陸,殲滅島上守軍。 [4]  [8] 
海南島登陸戰役主要是依靠單一的陸軍,以木帆船和少量機帆船為航渡工具實施的大規模登陸作戰,其現代化程度遠不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些著名渡海登陸戰役,但其成功經驗仍有借鑑意義。
此戰,人民解放軍以傷亡4500餘人的代價成功解放海南島,殲滅島上守軍3.3萬餘人,擊毀飛機2架,擊沉艦船1艘、擊傷5艘,繳獲各種火炮118門。縱觀作戰過程,準確把握登島作戰的時機,正確選擇登陸地點,是此次順利實施渡海登陸作戰的關鍵。此外,立足現有裝備,因地制宜、活用戰法,也是此次渡海作戰以劣勝優的重要原因 [11] 

海南島戰役戰爭影響

海南島戰役為人民解放軍在爾後的解放沿海及其他島嶼的作戰提供了重要的成功經驗。海南島戰役後不久,人民解放軍又成功地攻取了萬山羣島,至此,中南地區全部解放。 [3] 

海南島戰役後世紀念

1957年,為了紀念解放軍某部一支隊三營八、九兩個連渡海作戰而犧牲的英雄,海南行署興建了渡海英雄墓,朱德於同年1月題寫碑文“渡海英雄永垂不朽”。1987年12月命名為金牛嶺革命烈士陵園,2007年1月變更為解放海南島戰役烈士陵園,2009年3月被列為國家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2012年批准為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2010年海南解放60週年,為了紀念解放海南犧牲的英烈們,在陵園內修建瞭解放海南烈士紀念碑和紀念廣場,並對渡海英雄墓和瓊崖縱隊老領導墓碑進行了重修。2011年,海口市投入360多萬元對陵園進行了整治,新建了烈士紀念牆,並將解放海南的1900多名烈士刻在牆上。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