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南叉蕨

鎖定
海南叉蕨(學名:Tectaria hainanensis Ching et C. H. Wang )是叉蕨科,叉蕨屬中型土生蕨類植物。植株高約60釐米。葉柄深禾稈色,頂部有闊翅,葉片三角卵形,奇數一回羽狀;基部羽片對生,有腋生小芽胞,橢圓披針形,頂生羽片三叉,先端急狹,葉緣有淺波狀鈍齒,側脈明顯,葉薄紙質,幹後褐色,孢子囊羣圓形,囊羣蓋圓腎形,膜質,深棕色。
中國海南特產。生山谷林中石上,海拔950米。
海南叉蕨葉形豐滿,葉片寬闊,終年翠綠,喜陰濕,養護簡單。適宜於盆栽種植,是書房、客廳、辦公室、會議室綠化的優良觀賞植物。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1] 
中文名
海南叉蕨
拉丁學名
Tectaria hainanensis Ching et C. H. Wang
別    名
芽孢叉蕨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蕨綱
亞    綱
薄囊蕨亞綱
真蕨目
叉蕨科
叉蕨屬
海南叉蕨
命名者及年代
Ching et C. H. Wang,1964
異    名
Tectaria gymnosora Holttum

海南叉蕨形態特徵

海南叉蕨 海南叉蕨
中型土生蕨類植物。 [2]  植株高約60釐米。根狀莖未見。
葉柄長約30釐米,基部粗4-5毫米,深禾稈色,上面有淺溝並疏被有關節的淡棕色短毛,頂部有闊翅,連同葉軸偶被小鱗片;葉片三角卵形,長約35釐米,寬25-30釐米,奇數一回羽狀;基部羽片對生,斜向上,有腋生小芽胞,橢圓披針形,不分叉,長20-25釐米,中部寬8-9釐米,先端急狹成長尾狀,基部闊楔形,其下側下延於葉柄上部形成闊翅,邊緣淺波狀或近全緣;頂生羽片三叉,中央裂片與基部羽片同形同大,先端急狹形成長3-4釐米的線形尖尾,基部以闊翅下延幾達基部一對羽片,葉緣有淺波狀鈍齒,側生裂片與中央裂片同形但較小。側脈明顯,相距約1釐米,斜展,向上彎弓;小脈下面明顯,聯結成5-6行近六角形網眼,略有內藏小脈;羽軸暗禾稈色,上面光滑,下面稍隆起並被有關節的淡棕色短毛。葉薄紙質,幹後褐色,兩面均光滑。
孢子囊羣圓形,生於聯結小脈的中部,在側脈之間有不規則的5-10行;囊羣蓋圓腎形,膜質,深棕色,全緣,宿存而反捲。 [3] 

海南叉蕨生長環境

海南叉蕨 海南叉蕨
生長於海拔950米的山谷、林中和石上。 [3] 
海南叉蕨是典型的耐陰、喜濕熱環境的觀賞物種,可適應較大的温度變化幅度,但是低於15℃的低温會嚴重抑制其生長甚至阻礙幼葉的萌發,生長適宜温度為28℃-32℃。相對濕度最低65%以上,最佳濕度80%以上。陰蔽度較高,耐受的光照強度可達1200lux以上。

海南叉蕨分佈範圍

中國海南(保亭)特產。 [3] 

海南叉蕨繁殖方法

海南叉蕨 海南叉蕨
芽孢幼苗養殖是海南叉蕨最簡易便捷的方式,一般情況下,芽孢的生長速度較快,在控制正常的温濕度時,葉片背後會陸續出現芽孢,芽孢在7天左右即可長成幼苗。幼苗沒有根系,用枝剪將幼苗連帶葉片一起剪切下來,在幼苗基部留下2釐米左右長寬的葉片作為幼苗的營養物質體。剪切下來的幼苗每株單獨裝盆,栽培基質蓋過幼苗基部即可。每次噴淋水之後,應檢查根部是否裸露,如裸露應及時覆蓋。海南叉蕨芽孢幼苗養殖成活率很高,且週期短。

海南叉蕨栽培技術

海南叉蕨 海南叉蕨
自然情況下,海南叉蕨土生或附生在山谷溪邊潮濕的岩石上。其根系發達,吸水能力強,因此,人工種植時建議採用較大的盆。海南叉蕨對栽培基質的要求不是很嚴格,為了能更好地生長,加快根系發育,一般採用基質為:腐殖土+苔蘚,比例為3:1。在花盆內底部先墊置一層碎陶片,也可用蛭石或碎石,以增加根系吸氧量。再往盆內填土至2/3高度,然後將植株放置盆中央,往盆內均勻添加疏鬆的腐殖土,厚度以蓋過根莖2釐米為宜。為防止栽培基質中攜帶病菌及有害蟲卵,所有栽培基質應在暴曬l-2天。澆水方法為噴淋。每次噴淋之後,土壤會往下滲落,因此每隔一段時間就必須添加腐殖土,直到植株生長穩定。
澆水方法為噴淋。每次噴淋之後,土壤會往下滲落,因此每隔一段時間就必須添加腐殖土,直到植株生長穩定。
芽孢幼苗養殖是海南叉蕨最簡易便捷的方式,一般情況下,芽孢的生長速度較快,在控制正常的温濕度時,葉片背後會陸續出現芽孢,芽孢在7天左右即可長成幼苗。幼苗沒有根系,用枝剪將幼苗連帶葉片一起剪切下來,在幼苗基部留下2釐米左右長寬的葉片作為幼苗的營養物質體。剪切下來的幼苗每株單獨裝盆,栽培基質蓋過幼苗基部即可。每次噴淋水之後,應檢查根部是否裸露,如裸露應及時覆蓋。海南叉蕨芽孢幼苗養殖成活率很高,且週期短。 [4] 

海南叉蕨主要價值

海南叉蕨是海南島特有的觀賞蕨類植物,葉形豐滿,葉片寬闊,終年翠綠,喜陰濕,養護簡單。多土生,附生於石頭上時生長也良好,適宜於盆栽種植,是書房、客廳、辦公室、會議室綠化的優良觀賞植物。 [4] 

海南叉蕨病蟲防治

海南叉蕨病害發生較少,主要應預防土傳性真菌類病害。在高温高濕季節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70%甲基託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施預防。
海南叉蕨主要蟲害是蝸牛。蝸牛主要危害幼葉,喜陰濕,乾熱時晝伏夜出,如遇雨天,則晝夜活動產生危害,乾旱或氣候不良時,分泌黏液形成蠟狀膜將口封住,隱蔽起來不活動,乾旱過後又恢復活動。
防治方法:
  1. 選用的栽培土壤以及爛樹葉等用生石灰除蟲,清潔栽培場所周圍的溝渠並施撒生石灰,除掉雜草,以減少蝸牛的發生;
  2. 人工捕捉成貝和幼貝;
  3. 撒施8%滅蝸靈顆粒劑或10%多聚乙醛顆粒劑。 [4] 

海南叉蕨近種區別

本種形體很似東南亞產的Tectaria vasta(Bl.)Cop.,但葉柄除頂部外通體無翅;側生羽片僅有1對,腋間有1個深棕色的小芽胞;葉邊呈波狀疏圓齒,故易區別。 [3] 
海南叉蕨 海南叉蕨
參考資料
  • 1.    海南叉蕨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18-10-16]
  • 2.    叉蕨屬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3.    海南叉蕨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4.    楊逢春;海南叉蕨的栽培管理[J];中國花卉園藝·半月刊;2008/12/15第24期;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