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上風暴

(1950年許幸之執導電影)

鎖定
《海上風暴》改編自同名報告文學作品,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於1950年攝製。故事發生在解放初期,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赴東海執行作戰訓練任務的42名指戰員,在行至深海時,遭遇強風暴,航船損毀,被網孤島15個日夜。全體指戰員團結一致,不屈不撓,靠着高昂的鬥志和頑強的作風,打退了匪兵的兩次進攻,戰勝了飢餓和困苦,終於迎來了救援的戰友。
中文名
海上風暴
類    型
劇情
出品公司
上海電影製片廠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拍攝日期
1950年
導    演
許幸之 [1] 
編    劇
羽山,黃宗江,周行
主    演
常前
樂羽侯
王力
李克林
陳鶴華 展開
主演
常前
樂羽侯
王力
李克林
陳鶴華
沈默君 收起
對白語言
漢語普通話
色    彩
黑白
出品時間
1950年

海上風暴演職員表

海上風暴職員表

導演 許幸之
副導演(助理) 丁嶠
編劇 羽山、黃宗江、周行
攝影 苗振華
剪輯 張淳
道具 沈家俊
配音導演 薛志昌
美術設計 王昌誠楊令德
服裝設計 張永山
燈光 高運昌
錄音 林聖清
劇務 屠去非
場記 吳蘇鴻
展開
《海上風暴》海報 《海上風暴》海報 [2]
▪ 原著:矯福純
▪ 副製片主任:吳承鐮
▪ 攝影員:沈維康 王敏生
▪ 攝影助理:殷國豪
▪ 錄音助理: 賀增祥 金文江
▪ 裝置設計:韓尚義
▪ 陳設:葛興萼
▪ 繪景: 羅雨秋
▪ 製作:馬雲寶
▪ 特技設計: 世為
▪ 特技:陶世恭;戈永良
▪ 剪輯助理: 沈傳悌
▪ 造型:樂羽侯
▪ 作曲:朱踐耳
▪ 演奏: 上影管絃樂隊;上影合唱團
▪ 協助演唱:新聲合唱團;新歌合唱團
▪ 指揮: 曹鵬
▪ 場務: 金杏庵 [3] 

海上風暴演員表

角色 演員
高政委 常前
劉政委 樂羽侯
王團長 王力
汪團長 李克林
孫營長 陳鶴華
郭連長 沈默君
鄭排長 趙鎧
夏排副 蘇平
徐班長 李秧
肖班長 王惠民
梁班長 單永繼
黃文龍 王培鳳
小楊 牛耕夫
老胡 張恩順
田忠 陳寶貴
於彬 公昂
馬玉良 杜鵬
哨兵 李仁忠
通訊員 陳增智
張順 李家光
劉強 白會山
小金 馬學世
戰士 朱一峯;孔繁仁;王敏;苗發明;左孝倫;童建國;朱培才;王春祥;
警衞員 陸英華
老頭 丁尼
媳婦 柏李
小鳳 童鳴宇
敵指揮官 屠去非
敵軍官甲 吳蘇鴻
敵軍官乙 王蘭元
敵兵甲 高正平
敵兵乙 史東海
敵兵丙 羅雨秋
敵兵丁 殷國豪
敵哨兵 張雄
敵號手 徐元弟
水手甲 嚴村
水手乙 張仲宣
[3] 

海上風暴電影劇情

解放軍某部隊連長率領的九連一排練兵船,在一次海上訓練中,遇風暴飄到一個只有一户居民的小荒島--龍王島,在船被風浪擊毀無法迴歸大部隊的情況下,保持和發揚了我軍的光榮傳統戰勝重重困難和險阻的故事。我解放軍某部四十二名戰士,在郭連長的率領下,出海演習作戰。 不料,海上狂風乍起,浪高風急,情勢十分危急,經過一番戰士與海浪的搏鬥,最終船觸礁並被衝到了一個孤島上。在此孤島附近,有一座名為黑衫島的小島,上面盤踞着一小撮國民黨匪軍,他們一見立功機會到來,便乘機圍攻孤島,並威逼水手上島來送誘降書,我軍戰士面對十分複雜,危險的形勢,沉着冷靜,使敵人一時難以摸清底細,終於灰溜溜地離開了。 到了第七天晚上,郭連長派鄭排長和小楊乘坐木筏,借夜幕的掩護回大陸聯繫,同時,郭連長又派夏排長乘木筏前往黑衫島偷襲。夏排副完成抓船任務回島時,被敵人發現並尾隨而來,並憑藉優勢的兵力和裝備強行登島,情況萬分危急。 正在郭連長陷入彈盡糧的關鍵時刻,鄭排長帶着援兵及時趕到,一場激烈的戰鬥在海島上展開,逞兇一時的敵人被解放軍消滅殆盡,人民解放軍勝利地維護了祖國海疆的安寧。 [4] 

海上風暴幕後故事

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兵團長江報社記者矯福純根據解放軍某部赴東海執行作戰訓練任務的42名指戰員的事蹟撰寫了報告文學《海上風暴》。隨後,作家劉白羽寫成同名小説,1951年,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改編成同名連環畫冊,與此同時,上海電影製片廠也拍攝了同名影片。自此《海上風暴》在全國家喻户曉。
小説中捨生忘死給上級送信的英雄張排副之原型張立學,系山東省文登市人,1955年轉業到鄄城縣。
1949年12月5日,為了解放東南沿海蔣佔島嶼,我軍第九兵團某部九連連長高文斌帶領一排41名官兵乘演習船在東海某海域進行航海演習。突然,海上颳起了狂風,丈把高的海浪把小船拋向空中,浪過之後小船又直衝下來,似滑入了深淵,高連長深知,42條生命隨時都有被風暴吞沒的危險,他果斷命令拋錨。
黃昏,船漂到一個孤島,高連長讓謝排副帶領4人進島搜索,結果是,全島長0.5公里,寬百米,兩個山頂,四面陡壁,只有兩條通路。高連長又命令排副張立學帶三班擔任警戒,待次日風平歸隊。
一夜平安過去,第二天早晨正要走,卻發現船受海水和礁石的撞擊已破爛不堪,怎麼辦?除了暫住島上,沒有別的出路。高連長及時召開了支委會,就未來形勢做了兩種估計:第一,敵人來攻擊時,誘其登陸殲敵奪船;第二,上級一定來找我們,當務之急是伙食和立足問題。支委會決定,炮組變炊事組,由排長親自掌握,機槍班分為3個組,配給步槍班,分3處駐紮,同時,找個避風處作指揮部和伙房,其餘每班搭一草棚。大家喝稀飯,用三分之一地瓜絲和三分之二地瓜葉,加水做成,以後每天兩頓。
3天過去了,民船和敵船都沒有來。第4天,來了4只土匪的船隻,在離島不遠的海面上投下一隻木筏,接着下來兩個人,向岸邊划來,二人自稱是被土匪抓去的水手,是奉命來送誘降信的。遠處的敵船覺得似乎暗藏危險,於是沒等水手回去便調船離開。從兩個水手口中瞭解到,這是土匪黃八妹子幫,住在東面離此島不遠的島上,有80多人,19條船。水手乘坐的木筏子,啓發了大家借木筏子的想法,高連長決定造大一點的木筏子,派人送信。第7天,木筏子造好了,高連長命令張立學帶領戰士李有如和那兩個水手去完成任務,4人乘上木筏出發了。
張立學等4人離開荒島後,風向和水流都是逆向的,雖然用力向北搖,但實際上是往東走。直到半夜風向和水流轉向了北,木筏才向着有希望的方向前進。逐漸地,離我們部隊只有幾十裏的一個島望到了,再近,環海公路的汽車燈都看得十分清楚,雖然他們兩條濕腿凍得發麻,但心中十分高興。
可是,不巧得很,凌晨4點鐘,西北風又來了,潮也退了,筏子不但不前進,相反又後退了,水手累得上氣不接下氣,仍是無效,船一直朝着正東方向漂去。第二天上午決定拋錨,等風轉了向再走。約摸下午3點鐘又下起雨來,木筏上同志們的生存環境更加惡劣了。又過了一天,錨繩斷了,小筏任憑風浪顛簸。數丈高的巨浪,把木筏子拋上拉下,4個人緊緊抱住一根牢固的木杆不放,船上的指北針和舵也都被甩掉了。
一直漂到第4天夜裏,他們4人忽然聽到空中有鳥叫,一水手説:“好了!有島子了!”天亮後,果然發現前面有一個島,筏子逐漸靠近,卻見島上有便衣,是敵是我難以分清,張立學和李有如把槍頂上火門。然而,張立學似乎覺得一顆五角星在眼前閃了一下,再細看,岸上人的帽子上全是五星帽徽!張立學像抽了筋一樣地癱倒了,他實在不知道此時自己是在流淚,還是在笑,是快樂還是心酸。
上島後得知,這是我軍某師陣地,他們隨即向兵團司令部發去電報。
張立學走後的第3天下午,九連一排所在的島上下起了大雨,各班的小草棚被北風颳得搖搖晃晃。同志們的棉衣都濕透了,腳底下是水,頭頂上也是水,他們抱着槍,背靠背地坐着互相取暖,以熬過這嚴冬的風雨之夜。身體凍得麻了,他們就出去到雨地裏跑一陣,用自己的熱血焐乾濕棉衣。
第4天,在指揮部的小茅屋裏召開了第二次支委會。在黨員大會上,全體黨員都表示堅決執行支部決議,各個黨小組會上黨員都表了態。這時,生活愈來愈艱苦了,野菜湯每人一頓要喝七八碗,肚子裝得像個鼓,但仍然發餓。地瓜葉、地瓜梗早已吃光,凡是能吃的菜幾乎被吃淨了。
18日,已是送信的同志走後第5天。這期間,他們打退了土匪的兩次進攻。下午,高連長召開了第三次支委會,會議決定了三條道路:第一,消滅東南島上的土匪,弄船回家;第二,再派人送信;第三,做個大木筏子,在水中漂着,把大家拖回去。行動口號是:“寧拼死不餓死!”、“死裏求生!”
造船的工作開始了,一切可利用的木板、杆子都湊起來,班與班、人與人的挑戰信紛紛送到支委會,要求戰鬥的氣氛異常濃烈。
19日,已是進入孤島的第15天。這天,哨兵報告,西北面有兩隻船徐徐開來,在船的南面還飄着小紅旗,還有人吹着小號,號聲很嘹亮。經過一陣子可怕的寂靜以後,大家似乎都聽到了“老高啊,老高啊”的微弱聲音,接着又是“小鄭啊,小鄭啊”的叫聲——這是喊高連長和他的通訊員。高連長從工事裏站起來定睛一看,情不自禁地喊:“啊!船上那不是營長嗎?”高連長一邊跑一邊喊:“咱的營長來了,咱的營長來了!”高連長第一個衝上去緊緊握着營長的手,營長看着面黃肌瘦的同志們,心疼得眼淚難以止住。
在船上,營長和同志們一一握手問候,張立學在後面一邊給大家分東西,一邊説:“同志們先抽煙提提神!”高連長説:“我們在島上困了整整半個月。”營長説:“我覺得比半年還長。”
別了荒島,船向着家的方向開去,土匪在遙遠的東方打起了機槍,戰士們快樂地説:“敵人放鞭炮歡送我們了。”就要上岸了,營長命令把所有的信號彈都打在空中,紅的、綠的、白的,光彩照亮了大海,照亮了天空,照亮了42顆戰士的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