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三稜藨草

(莎草科海三稜藨草屬植物)

鎖定
海三稜藨草(× Bolboschoenoplectus mariqueter (Tang & F. T. Wang) Tatanov)為莎草科藨草屬的植物多年生挺水或濕生草本植物。稈散生,高20-100釐米;鞘膜質,最上一個鞘頂具葉片;苞片一枚,為杆的延長;側枝聚傘形花序假側生,小穗卵形或長圓形,密生多數花;花果期6-9月。 [5] 
海三稜藨草是中國的特有種,分佈在河北、江蘇、長江口諸島嶼等地。海三稜藨草既能適應潮水的淹沒,又能適應退潮後太陽的暴曬,為旱生植物,其耐鹽性和耐淹性較強,適宜在中度鹽漬化土上生長,繁殖方法一般為種子繁殖或地下球莖繁殖。 [5] 
海三稜藨草具有消減波浪、固灘護堤和促進泥沙沉降的作用,其固碳能力也比較強,還為河口灣提供了大量碎屑,有利於維持河口生物多樣性,亦是濕地水鳥的棲息地。海三稜藨草在長江口濕地常成大片分佈,羣落外貌整齊,季相明顯,在生長期呈現出一望無際的綠色景觀。此外,海三稜藨草的營養價值較好,可用作家畜家禽的飼料,其莖可造紙或編席,但由於面積小,一般未很好利用。 [5] 
中文名
海三稜藨草
拉丁學名
× Bolboschoenoplectus mariqueter (Tang & F. T. Wang) Tatanov [4]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木蘭綱
莎草科
海三稜藨草屬
海三稜藨草
命名者及年代
(Tang & F.T.Wang) Tatanov ,2007

海三稜藨草形態特徵

海三稜藨草
海三稜藨草(8張)
多年生草本。具匍匐根狀莖和鬚根,稈三稜形,很少圓柱狀,稈近散生,高25-40釐米,通常2葉,葉片短於稈,寬2-3毫米,稍堅硬;葉鞘長,深褐色。苞片兩枚,一為稈的延長,較小穗長很多,三稜形,另一苞片小,等長或稍長於小穗,扁平,基部擴大;小穗單個,假側生,無柄,廣卵形,長8-12毫米,寬5-7毫米,具多數花;鱗片卵形,長5-6毫米,棕色或紅棕色,背面具1-3條脈,中脈伸出頂端呈短尖,邊緣有疏緣毛;下位剛毛4條,長約為小堅果的一半,全長疏生倒刺;花柱長,花柱與子房連生,柱頭2,短於花柱。下位剛毛4,雄蕊3個;小堅果寬卵形、雙凸、一面稍平,大小為(3.6-4.6毫米)×(2.6-3.4毫米)表面波形網狀紋飾,網眼為不規則橢圓形或近圓形,網溝較淺,外果皮為中果皮厚度的2倍,成熟時深褐色。 [1] 

海三稜藨草生長環境

海三稜藨草既能適應潮水的淹沒,又能適應退潮後太陽的暴曬,為旱生植物,其耐鹽性和耐淹性較強,適宜在中度鹽漬化土上生長。 [5] 

海三稜藨草分佈範圍

海三稜藨草是中國的特有種,分佈在浙江(瑞安(塘下))、河北、江蘇、長江口諸島嶼等地。 [5]  [6] 
海三稜藨草 海三稜藨草

海三稜藨草生長習性

海三稜藨草是在上一年形成的球莖在地下經歷了冬季體眠期後,連接球莖的根莖已經腐爛。8月中旬以後隨着温度的上升,地下球莖庫開始萌發生長,其活動芽迅速伸長頂出土面,原球莖的營養物質耗盡後腐爛,新生植株在離地面之下約5釐米處的根狀莖周圍產生許多鬚根,經過一段時間的生長後,一般在鬚根處形成兩個側芽。兩個側芽分別向相反的方向水平匍匍生長一段距離後,先端頂出土面,地下部分形成鬚根,一般在根鬚處產生兩個新的側芽,與原匍匍莖成135°角,兩個側芽之間成90度角。如果生境合適的話,所有匍匍莖末端最近的芽所形成的側生匍匍莖可以此方式反覆生長,擴展其種羣數量和生存空間。7月中旬以後,絕大多數植株的地下部分鬚根處開始形成新的球莖,球莖相互之間以根莖連接,形成新的地下球莖庫。到次年3月通過環境篩的球莖萌發生長,開始新的生長週期。 [2]  海三稜藨草的花果期是8-10月。 [1] 

海三稜藨草繁殖方法

繁殖方法一般為種子繁殖或地下球莖繁殖。 [5] 
快速繁育方法中的種子萌發培養基為:MS+6-BA0.5毫克/升+GA30.5毫克/升。增殖培養過程中的光照:選定光照時間最佳為12小時/天、光照強度最佳為2500勒克斯。
  1. 無菌苗萌發:採用破除部分種皮的海三稜藨草成熟種子作為外植體,消毒後接種於萌發培養基中,培養温度為25-32℃,培養週期為28-32天。
  2. 增殖獲得叢生芽:挑選生長健壯的無菌苗轉入增殖培養基,所述的增殖培養基為MS+6-BA(1.0-3.0)毫克/升+TDZ0.002毫克/升+IBA(0.1-0.3)毫克/升,培養温度為25-32℃,培養週期為28-32天。
  3. 壯苗培養:將增殖後的叢生芽轉入壯苗培養基中,所述的壯苗培養基為1/2MS+6-BA(0.0-0.5)毫克/升+IBA(0.0-0.05)毫克/升,培養温度為25-32℃,培養週期為26-30天。
  4. 生根培養:將壯苗後的組培苗以單芽的形式轉接入生根培養基中,所述的生根培養基為1/2MS+IBA(0.05-0.5)毫克/升,培養温度為25-32℃,培養週期為18-23天。選用底面積約為:120平方釐米的大容器,培養密度為每瓶25株。
  5. 温室移栽:將生根培養的完整組培苗移栽入基質中,所述基質由珍珠岩、草炭和蛭石組成,其體積比為1:1-2:0-1,待新葉發出,基部根系與基質形成土球狀,再次移栽入可降解穴盤中
  6. 濕地種植:在可降解穴盤中生長半月以上,再次挑選健壯一致、高度在20釐米以上的種苗,與可降解穴盤種植於濕地內。 [3] 

海三稜藨草主要價值

海三稜藨草具有消減波浪、固灘護堤和促進泥沙沉降的作用,其固碳能力也比較強,還為河口灣提供了大量碎屑,有利於維持河口生物多樣性,亦是濕地水鳥的棲息地。海三稜藨草在長江口濕地常成大片分佈,羣落外貌整齊,季相明顯,在生長期呈現出一望無際的綠色景觀。此外,海三稜藨草的營養價值較好,可用作家畜家禽的飼料,其莖可造紙或編席,但由於面積小,一般未很好利用。 [5] 
參考資料
  • 1.    海三稜藨草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20-09-14]
  • 2.    雍學葵,張利權.海三稜藨草種羣的繁殖生態學研究[J].華東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2年04期:94-99
  • 3.    張羣,崔心紅,呂秀立,朱義,何小麗.一種海三稜藨草的快速繁育方法[P].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公告號CN 105409748 A,2016.03.23:1-2
  • 4.    海三稜藨草 × Bolboschoenoplectus mariqueter|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2-12]
  • 5.    趙冬至,入海河口濕地生態系統空間評價理論與實踐,海洋,2013.07,第67頁
  • 6.    丁炳揚、金川 主編.《温州植物誌第五卷》中國林業出版社,2017年02月:第230-23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