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浮邱山

鎖定
浮邱山鄉,位於湖南省益陽市桃江縣城西南12公里處,主峯海拔752.4米,方圓58平方公里,區內有48面峯。浮邱山是中國道教名山,是湖南道教的發源地。歷史上被譽為“楚南名勝”和“湘中第一道場”。浮邱山因仙人浮邱子在此修煉並得道昇天而得名,又因是道教真武祖師道場而聞名於世。明清兩代,朝廷在浮邱山設立“道紀司”管理湖南道教各方叢林,其歷史地位很高。浮邱山主峯年平均氣温16℃,最高34.2℃。這裏早春留雪霽,盛夏存陰涼,每至雲雨季節,山上雲霧繚繞,雲蒸霞蔚,嵐光異彩,勝似人間仙境。
中文名
浮邱山
拼    音
fú qiū shān
所在地
湖南省益陽市桃江縣 [1] 
主峯海拔
752.4米
方    圓
58平方公里
年平均氣温
16℃
氣    候
亞熱帶濕潤氣候風
主要建築
浮邱寺廟

浮邱山發展歷史

浮邱山 浮邱山
浮邱山是道教玄天真武祖師(即玄天大帝)的道場,傳遠古時候,真武祖師駕“飛來石屋”到浮邱山,將洞庭孽龍鎮鎖於浮邱山風洞之內。相傳南北朝道士潘子良,自號浮邱子,在浮邱山修煉後得道成仙,浮邱山因此而得名。宋《太平御覽》引衡山圖經曰:“浮邱山古老相傳,謂浮邱公上升之所,兼有道觀存焉。”因而道教真武祖師和仙人浮邱子謂之浮邱山的靈魂。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曾經為浮邱山題字:“中國道教名山浮邱山”和“楚南名勝”。中國道教歷史上女方丈吳誠真也為浮邱山題字:“洞天福地”,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湖南省道教協會會長黃至安為浮邱山題字:“浮邱山中國道教名山”。浮邱山現存有浮邱觀、飛來石屋、丹台、仙翁洞門、齒石、風洞、火雲洞、古銀杏林、摩崖石刻、龍眼洞、三仙亭、仙人寨、煉補亭、子良巖、會仙觀等一大批道教歷史文化遺址和“三月三”、“九月九”真武祖師廟會等歷史悠久的人文景觀
浮邱山因南北朝道士潘子良,在此煉丹修仙,他自號浮邱子,浮邱山便因浮邱子而得名。另一種説法是浮邱山常年雲遮霧繞,遠望若浮,近看似邱,故稱之為浮邱山。浮邱山因道教真武祖師和仙人浮邱子而有了靈氣,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浮邱山還有一名曰浮樑山。光緒《湖南通志》記載:“浮邱山亦名浮樑山,今呼無量山”。
浮邱山 浮邱山
浮邱寺,位於浮邱山主峯東面,原為道教浮邱觀,又名凌霄宮。始建於南北朝劉宋時期(公元420年),由道士浮邱子創建,距今1600年曆史,歷經風雨,香火延綿不斷。現存廟宇為清朝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建築為典型的道觀結構,共有四殿:一殿為玉皇殿,供奉道教玉皇大帝;二殿為福壽殿,供奉道教無量天尊和南嶽聖帝;三殿為祖師殿,供奉道教真武祖師;四殿原為道教三清殿,1992年改為佛教大雄寶殿,供奉佛教西方三聖。第四殿仍然保留道教的“太極圖”、“麒麟”、“蝙蝠”、“二龍戲珠”、“日月星辰”等圖騰。浮邱寺自古以來就是道觀,清同治《益陽縣誌》明確記載:“浮邱觀在九里浮邱山巔”。另外在同治《益陽縣誌》圖志:“浮邱山圖”中稱浮邱觀為“凌霄宮”,亦為道觀。

浮邱山主要景點

浮邱山飛來石屋

浮邱山 浮邱山
飛來石屋,位於浮邱觀後面山頂,高2.33米,石屋整體呈方形,兩側雕有“八仙過海”圖,基座刻有“丹鳳朝陽”。飛來石屋不知何年何月何人所建,相傳道教真武祖師受玉皇大帝之命,駕此石屋自北方而來,收縛了洞庭湖興風作浪的孽龍。據清同治《益陽縣誌》記載:“浮邱石屋在九里浮邱山巔,傳為浮邱子煉丹之處,有丹灶齒石諸跡”。

浮邱山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
位於浮邱山南坡石侖關的石壁上,是中國最大的“道”字,湖南省最大的摩崖石刻,號稱“天下第一道”。石刻字高6.1米、寬5.5米,由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湖南省道教協會會長黃至安題寫,成為浮邱山的鎮山之石。

浮邱山龍眼洞

龍眼洞 龍眼洞
位於浮邱山南麓高橋鄉趙家山村境內,有飛瀑、流泉和深潭,風景宜人。傳説洞庭湖蛟龍被道教真武祖師鎮鎖在浮邱山下,這裏便是龍的兩隻眼睛和龍口。瀑布旁邊的石壁上刻有中國道教歷史上女方丈吳誠真道長題寫的“洞天福地”。

浮邱山三仙亭

在龍眼洞的竹林深處還掩映着一座石亭叫“三仙亭”,傳説五代時有浮、葛、許三仙曾在浮邱山修道煉丹,後經道教無量天尊點化得道昇天,溪邊今尚存有一處“卧仙石”。
三仙亭 三仙亭

浮邱山風洞

風洞 風洞
風洞,高1.8米,傳説真武祖師將洞庭孽龍鎮鎖於浮邱山風洞之內,據傳此洞可直通洞庭湖。石屋之後有“丹台”,明《一統志》記載:“浮邱山頂有石亭,相傳劉宋時浮邱子煉丹處”。丹台之下有“浮邱仙翁洞門”石碑,傳説是仙人浮邱子的住所。

浮邱山火雲洞

火雲洞 火雲洞
石屋前山下約300米處有“火雲洞”,傳説浮邱子煉丹時將撥火棍插入山中形成此洞,又有傳説稱當年哪吒腳踏“風火輪”協助真武祖師收縛洞庭孽龍時居於此洞,現洞口常有熱氣冒出。

浮邱山齒石

齒石 齒石
浮邱山所獨有的、也是隨處可見的“齒石”,傳説是當年浮邱子在浮邱山修煉時“煮石為糧”吃剩下的,石頭上留有明顯的牙齒印。五代時,浮邱山浮、葛、許姓三個窮人在此煉丹,有一天砍倒一樹,異香撲鼻,放入窯內燃燒更是滿山飄香。直衝九天的香氣引至一仙人下凡,仙人取出三丸丹藥,交三人服下,三人服下丹藥即化作清風隨仙人而去,故稱浮、葛、許三仙。

浮邱山千年古樹

千年古樹 千年古樹
山上有銀杏、桂花樹、貓兒刺樹等古樹名木118棵,均有300年以上歷史。其中兩棵銀杏“壽”高2400歲, 相傳為道教真武祖師親手種植。兩棵桂花樹也歷盡滄桑500年,堪為浮邱山的瑰寶。銀杏為史前樹種,它的存在有3億多年,與恐龍、熊貓為同時代產物。

浮邱山子良巖

子良巖 子良巖
在今桃花江還存有一處古蹟“子良巖”,相傳也是仙人浮邱子修煉的地方,“朝入子良巖,夜宿浮邱觀”。清代兩江總督陶澍曾在“子良巖”的石壁上題詞:“石破天驚,仙山第一”。後因水庫建設被沉入水底。在桃花江水庫邊上現存有會仙觀,供奉浮邱真人潘子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