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浮屠
- 拼 音
- fú tú
- 外文名
- pagoda
- 注 音
- ㄈㄨˊ ㄊㄨˊ
- 别 名
- 浮图
浮图(杂语)Buddha,又Stupa,又作浮头、浮屠、佛图,旧译家以为佛陀之转音。广弘明集二曰:“浮图,或言佛陀,声明转也,译云净觉。灭秽成觉,为圣悟也。”南山戒疏一上曰:“言佛者,梵云佛陀,或言浮陀、佛驮、步陀、浮图、浮头,盖传音之讹耳。此无其人,以义翻之名为觉。”秘藏记本曰:“浮图,佛也,新人曰物他也,古人曰浮图也。”新译家以为窣堵波(即塔)之转音。智度论十六曰:“诸聚落佛图精舍等。”西域记一曰:“窣堵波,即旧所谓浮图也。”瑜伽伦记十一上曰:“窣堵波者,此云供养处,旧云浮图者,音讹也。”梵语断叠杂名曰:“浮图,素睹波,塔,制怛里。”世多通用后义。《西域传》记载老子来到罽宾国看见佛塔,伤心世尊久已涅槃,没来得及拜见释迦牟尼,于是叹道:“我生何以晚,佛出一何早。不见释迦文。心中常懊恼。”
辨欢凳中国佛教徒多将浮屠视为佛塔。因观音手持佛塔,故而名称浮屠观音。明代版画集《慈容五十三现》和《观音三十二相》中均有浮屠观音。其造像特征是:观音立于莲华之上,右手持九级浮屠佛塔,左手作施无畏印。佛塔汉译“堵旬重淋波”,古印度佛教徒筑塔是为了埋藏佛之舍利,后来演变为佛教象征性的重要标志。佛教徒非常崇拜舍利、佛发、佛指、佛齿,见舍利如见佛陀本身。佛塔又称功德聚。
造浮屠佛塔被视为建功德的事。佛塔浮屠还被佛教视为宝物和法器,如四大天王中的多闻天王(即毗沙门天),手中持的宝物就是浮屠宝塔。《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萨皤罗罚曳梵语,此乃观音菩萨示现毗沙门天王降魔相,天王手持浮屠宝塔,意保护修持悼浆谅者,护持、接引十方诸佛,可使一切魔障望风远避、使一切恶煞闻其声音,悉皆远离霉榜拔局渗。
《后汉书·西域传·天竺》:“其人弱於月氏,脩浮图道,不杀伐,遂以成俗。”
《新唐书·狄仁杰传》:“后将造浮屠大像,度费数百万。”
2.佛教语。梵语Buddha的音译。指佛教。
《新唐书·李夷简传》:“﹝夷简﹞将终,戒毋厚葬,毋事浮屠。”
3.佛教语。梵语Buddha的音译。指和尚。
4.佛教语。梵语Buddha的音译。指佛塔。
5.佛教语。梵语Buddha的音译。旧时称伞或旗的顶子。因其形似塔顶,故名。
《明史·流贼传·李自成》:“标营白帜黑纛, 自成 独白鬃大纛银浮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