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浮奢子

鎖定
浮奢子,當代哲學家、藝術家。其思想以宏觀調侃主義為主要基調,致力於把中國傳統哲學用現代理論總結歸納的工作,繼承發揚了禪宗的空無思想以及道家的滅聖思想,提出一系列對“唯心”“唯物”理論的原理闡釋以及超出了唯心與唯物範疇的哲學思想,並倡導反對原旨主義和任何形式的崇拜,可將一切拿來調侃的人本主義精神。
中文名
浮奢子
唯心唯物之辯
否定主觀存在
哲理平行論
實為平行的關係
宏觀調侃主義
可從宏觀與調侃兩方面來理解

浮奢子唯心唯物之辯

浮奢子認為,“唯心主義”、“否定主觀存在”之類的説法並不存在於馬哲體系下被稱為“唯心主義”的哲學流派中,比如禪學裏所説的“空”是以心靜為前提的目空一切,並非物理層面上的陰性探測結果。在此,浮奢子用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舉例説明了即使多數自封的“唯物主義者”也會經常有這種否定主觀存在的想法:比如一個人走上一輛公交車,車上到處都是座位,但是都被別人佔着。這時,此人就會自然地得出結論——沒座了。這裏的“沒座”當然不是否定公交車上有座位這種物質存在,而是不能為己所用,對個人立場來説沒有存在的意義,可以等同於不存在,所謂“唯心”思想中的否定存在皆屬此種情況。
浮奢子進而提出,早已存在於禪宗思想中的理論可以證明所謂的“唯物主義”才是最唯心的思想。在禪學中,萬物皆被拆分成“名”、“相”、“性”三個層面,“名”即語言描述,“相”即感官認知,“性”則是拋棄所有第三人稱立場上的認識,物質本來的屬性。唯物主義把顏色、硬度、質量等基於人類感覺的結論當作所謂的“客觀”事實,實為指鹿為馬的極端主觀主義思想,如果完全拋棄自我想法,站在靜物的立場上,成全了“客”也就沒有了“觀”,一切結論化為烏有,所以根本就沒有真正的“客觀”和“唯物”的思想,即使假設可以做到徹底的客觀和唯物,也不會在其基礎上產生任何感知與概念。

浮奢子哲理平行論

浮奢子認為好多不同哲學流派的理論結論相反而並不矛盾,實為平行的關係。在其著作《浮奢子·克思》一章中以顏色舉例,説明了並沒有可以代表公論的客觀事實存在:
克思嘿然少頃,取一赤果曰:“世事確有斷無謬誤者,譬如此果色赤,斯非實乎?”浮奢子乃取綠寶石一枚,令置目前,問:“何色?”克思視之,驚曰:“變黃矣。”片刻復言:“雖然,有物障目故,黃非其實色也。”浮奢子削果皮,以白色果肉示之,問曰:“汝向以果色赤,非果皮障目之故乎?”克思不答,指果皮曰:“此色曰赤,非實而何?”浮奢子曰:“一如君言,此色曰赤,名赤,非實赤也。若我邦之詞彙向名此色曰藍,汝今爭此色實藍矣。”
克思問:“然則夫子以為此果實為何色?”浮奢子曰:“色皆非實,豈有實色乎?汝言黃為非色,以有綠光擾故,是汝以為果赤時無光乎?汝今閉目絕光,所見何 色?”答曰:“無光則黑。”浮奢子曰:“善!汝向見黃,綠光之擾;赤,非白光之擾乎?綠者白者皆光,豈有正誤乎?此果在白曰赤,在綠曰黃,光無常態,故物 無常色。無光則無所見,見則唯黑,無復須造言以名色矣。是故無色者,色之恆也。人所見者唯色,所言唯名,困於名色而自以為得實,謬也。”
顏色皆是光的作用,紅色的物體放在綠光下就會泛黃,如果認為黃色非本色是因為有了綠光的干擾,紅色才是本色,那麼是否也可以説所認為的紅色是白光干擾的結果呢?可是如果沒有了光,那麼一切都只剩下黑這一種顏色了。那麼黑是否是本質的顏色呢?當然也不是,憑什麼把無光當作標準條件呢?不論以何種條件為標準,都只是人為的規定,沒有絕對的正誤。不但顏色,即使是長度、質量與其它一切等等信息也會在改變條件時得到不同的結論。所有的所謂“客觀事實”都只是在常見條件下由現象產生的結論,卻沒有哪一種現象會在所有的條件下發生,沒有一種結論總是正確的,也沒有哪一種結論總是錯誤的,分歧的本質是產生的條件不同或觀察的角度不同,並非完全無法調和的矛盾而是平行的結論。

浮奢子宏觀調侃主義

浮奢子提出的宏觀調侃主義是一種主要以強大人格為目的的世界觀,可從宏觀與調侃兩方面來理解。
宏觀
浮奢子認為,只有遠大的理想才能支撐高貴的氣質。遠者,縱向之宏觀;大者,橫向之宏觀也。升起視角,俯瞰自己的人生,把整個世界都歸納到自己的構成中去,孟子曰:“養其小者為小人,養其大者為大人。”宏觀即是大人之道。
調侃
調侃是一種建立於宏觀上的態度,也是一種保持豁達的練習。世間萬物都是自己的一部分,嘲笑外物即是自嘲,沒有什麼高於自己的神聖之物是不能拿來調侃的,將自身的零件抬高到神聖的地位,這種荒謬行為本身就是對自我的一種嘲諷,反過來調侃神聖也是一種自嘲,崇拜與調侃本質上並沒有什麼不同。只是崇拜使人卑微,調侃使人偉岸,有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豁達才能忽略那些微小的個人得失,將天下大事舉重若輕,是以崇拜不如調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