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浙江農林大學光機電工程學院

鎖定
浙江農林大學光機電工程學院是浙江農林大學下轄二級學院,位於浙江省杭州市 [1] 
中文名
浙江農林大學光機電工程學院
院    訓
求新 至善 [2] 
地    址
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武肅街666號學院樓14號樓

浙江農林大學光機電工程學院辦學歷史

學校環境
學校環境(3張)
光機電工程學院設有光學工程學科、農業工程/機械工程學科和電子信息工程系,是全國首個光機電工程學院。擁有光學工程碩士學位點、機械專業學位碩士點,負責建設農業碩士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領域(農業機械化方向)、電子信息專業學位碩士點(光電信息工程領域、電子及自動化領域)。 [1] 

浙江農林大學光機電工程學院辦學條件

開設了電子信息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2個本科專業,建有浙江省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校級工程訓練中心、校級光機電本科實驗中心。
現有教職工75人,其中教授11人、正高級實驗師1人、副教授18人、高級工程師1人、高級實驗師1人。 [1] 

浙江農林大學光機電工程學院帶頭學科

浙江農林大學光機電工程學院光學工程

光學工程學科創辦於1958年,2001年創建光電子研究所,併成為浙江省光學學會團體理事單位。2017年獲批首批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創新團隊,2018年獲批光學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併入選校一流學科建設計劃。學科現擁有光學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電子信息專業學位碩士點光電信息工程領域。近五年來,學科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6項;承擔各類科研項目90餘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1項;授權發明專利30餘項,實用專利60多項,出版科研專著5部;發表SCI收錄論文160多篇,其中Nature正刊、Nature Chemistry各1篇,ESI熱點論文10篇,ESI高被引論文16篇,是學校工程學領域進入全球ESI前1%的主要貢獻者。
光學工程學科經過多年積澱,已建設成光場調控、光孤子實驗、理論模擬計算、材料製作、性能表徵五個研究平台,形成三個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的研究方向:
(1) 非線性光學應用:通過調控光場模式、參量調控等方式實現光孤子的穩定傳輸和可控調製,應用於全光網絡、光孤子通信、光存儲器、光邏輯器件等。
(2) 光場調控及應用:通過光場的振幅、相位和偏振態分佈的調製,構建新型光場並形成新的光場多維調控方法,應用於激光微加工、計算成像、光學信息安全處理、機器視覺、模式識別等。
(3) 軟物質光電子學:研究軟物質材料的製備及其結構、能帶、發光、導電等物理性能,應用於二極管、光致發光材料、超級電容、海水淡化、輻射檢測及處理等。
光學工程學科現有專任教師20人,其中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8人,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6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4人,具有海外經歷教師6人,國際學術組織任職1人。學科教師中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重點資助培養人員1人、第二層次2人、第三層次2人,浙江省高校優秀教師1人,浙江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人。學科現有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實驗室1個、浙江省本科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創新團隊1個、產學研平台2個、校級優秀研究生導學團隊2個,為研究生培養提供堅實的平台支撐。 [3] 

浙江農林大學光機電工程學院農業與機械工程

機械工程(農業工程)學科起源於1958年學校創建時成立的木材採伐運輸機械化專業,歷經60多年發展,在整合機電系、交通運輸系和農業工程系辦學資源的過程中,形成了學校一流學科建設培育學科——機械工程(農業工程)學科。學科現擁有機械碩士、農業碩士(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領域)兩個專業碩士點和一個本科專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浙江省新興特色專業\浙江省一流專業)。
學科面向農業生物系統工程與智能化、信息化技術的融合趨勢,形成了“丘陵山地智能農林裝備及其關鍵技術”、“竹木產品創新設計與智能製造技術”和“農林產品智能檢測與高值化利用技術”等三個研究方向,重點圍繞鄉村振興和我省農林業現代化建設需要,面向智能製造、智慧農林業、丘陵山地智能農林裝備創新與研發和設施農業自動化等方面開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
方向一:丘陵山地智能農林裝備及其關鍵技術
本方向學術帶頭人是楊自棟教授和姚立健教授,形成了由2名教授、1名副教授和5名青年博士組成的研究團隊,重點研究農林機器人、無人農場、中藥材全程機械化及設施農業智能化技術。重點攻克山地小型輕型機械裝備、城市園林綠化機械裝備、經濟林果採收加工裝備、森林草原信息化監測管護裝備等林草業裝備關鍵製造技術。在竹林機械化經營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丘陵山地果蔬、中藥材生產全程機械化關鍵技術、含間隙彈射式移栽機構等領域研究特色顯著、優勢明顯。
方向二:竹木產品創新設計與智能製造技術
本方向學術帶頭人是倪益華教授和雷良育教授,形成了由2名教授、4名副教授和4名青年博士組成的研究團隊,重點研究生物3D打印與增材製造技術、竹木材料開發與產品設計製造技術和基於清潔能源的農林裝備創新設計與智能製造技術。本方向在竹木製品的優化設計、新材料製備、無損檢測、加工製造等竹木材綜合利用全套裝備的研究方面特色顯著,在竹木產品生產過程中信息化與智能化、竹木產品智能製造技術方面有一定的優勢。
方向三:農林產品智能檢測與高值化利用技術
本方向學術帶頭人是馬蓉教授,形成了由1名教授、3名副教授和3名青年博士組成的研究團隊,重點研究:1.融合光譜圖像與深度學習等技術手段,解析光與組織的互作機理,開展農林產品品質與安全無損檢測及裝備的研發;2.採用物理、生化等多元過程控制方法,開展生物質(有機垃圾)製備可燃氣體、液體與高附加值化學品及裝備的研發。本方向面向農林產品生產全過程,在採用光譜、圖像等傳感技術與農林大數據、實現農林產品信息智能感知與無損檢測、採用催化熱解、氨化、菌解等技術實現農林產品的高值化利用等方面有一定的優勢。
學科擁有林業感知技術與智能裝備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實驗室、智能林業裝備與信息化博士培養方向和浙江省竹資源與高效利用“2011協同創新中心”等3個科研平台,現有專任教師25人、實驗教學人員9人,其中博士學位19人,博士率超過70%,入選浙江省“151”人才工程1人,教授5人,副教授10人,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15人,聘請校外行業導師7位,建立校外實踐培養基地5個。近五年,學科獲省部級以上項目30多項,科研經費1000多萬元,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行業與區域經濟的能力逐步增強。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