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浙江諸暨白塔湖國家濕地公園

鎖定
浙江諸暨白塔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浙江省諸暨市的北部,北連杭州蕭山,東接紹興,是錢塘江流域保存相對完好的濕地之一。 [1] 
浙江諸暨白塔湖國家濕地公園是諸暨市最大的湖畈和生態濕地,是諸暨市北部重要的生態屏障,素有“諸暨白塔湖,浙中小洞庭”之美稱。 [2] 
浙江諸暨白塔湖國家濕地公園是浙江省生態文化與科普攝影創作基地 [1]  ,是浙江省第三批“生態文明教育基地” [1]  ,是“中國美院創作基地” [1]  、“浙江旅遊職校實習基地” [1]  、“慈善總會樂行樂善志願者服務基地” [1]  、“浙江省生態文化基地” [1]  ,2014年9月,白塔湖濕地公園被評為AAA級景區 [1] 
2020年3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同意浙江諸暨白塔湖國家濕地公園範圍調整。 [3] 
中文名
浙江諸暨白塔湖國家濕地公園
地理位置
浙江省諸暨市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景點級別
國家AAA級景區
門票價格
50元(平時);80元(週末及節假日)
佔地面積
856 公頃

浙江諸暨白塔湖國家濕地公園地理環境

浙江諸暨白塔湖國家濕地公園位置境域

浙江諸暨白塔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浙江省諸暨市的北部,地處東經120°20′-120°23′,北緯29°51′-29°55′,東臨楓橋江,座落在店口鎮阮市鎮山下湖鎮江藻鎮境內,截至2014年8月,濕地區域面積為6400公頃,其中公園規劃面積為856公頃。 [1-2] 

浙江諸暨白塔湖國家濕地公園地形地貌

浙江諸暨白塔湖國家濕地公園為河網平原,有78個島嶼,形態各異,湖內河網交錯,自然曲折,呈現"湖中有田、田中有湖、人湖共居"景象,水陸相通。 [1] 

浙江諸暨白塔湖國家濕地公園氣候

浙江諸暨白塔湖國家濕地公園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水較多,光照充足,小氣候差距顯著,具有典型的丘陵山地氣候特徵,氣温年平均為16.3℃,常年平均降水量約1373.6毫米,降水日年均約158.3天,相對濕度約82%,日照年均約1887.6小時,年日照百分率為45%。 [1] 

浙江諸暨白塔湖國家濕地公園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浙江諸暨白塔湖國家濕地公園區域內共有土地面積9.56萬畝,其中耕地5.5萬畝,林地2.9萬畝,“四荒地”0.56萬畝,其它用地0.1萬畝,植被覆蓋率為28%。 [2] 
水資源
白塔湖區域內水域0.5萬畝,水資源十分豐富,灌區多年平均徑流量3730萬立方米,多年平均可利用量3730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650萬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量30萬立方米,為可開發的淺層淡水。 [2] 
植物資源
湖內植被除水稻、蔬菜類外,主要有河柳、早竹、桑樹、香樟、蘆葦、美人蕉、千蕨菜、太陽花、並蹄蓮等。 [2]  [4] 
另有有春季觀賞的桃花、鬱金香、薰衣草、油菜花;夏季觀賞的荷花、紫薇花、水生植物;秋季有木芙蓉、月季花;冬季有水仙花、臘梅。 [5] 
動物資源
浙江諸暨白塔湖國家濕地公園約有4門9綱85科150餘種動物,其中草鴞(xiāo)、長耳鴞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白塔湖內主要有湖蟹、甲魚、鰱魚、鱅魚等各種淡水魚類,截至2014年,濕地內的白塔湖國營漁場水域面積5250畝,年產魚13萬公斤左右。 [2]  [5]  [5] 

浙江諸暨白塔湖國家濕地公園主要景點

浙江諸暨白塔湖國家濕地公園內的景點主要為特色島:桃花島、紫薇島、木芙蓉島、薰衣草島、水生植物展示島、愛心島、蘆葦蕩、塔湖鷺影、鷺鳥保護區等。 [6] 
桃花島
白塔湖的桃花島面積76畝,共種植桃花2600多株,分為紅葉碧桃、青葉碧桃、原桃、水蜜桃、白桃、紅垂枝桃、白垂枝桃、龍柱碧桃、二喬碧桃、白壽桃、紅壽桃、鳳仙碧桃、菊花碧桃、中熟油桃、遲熟油桃等15個品種,花色多樣,除了桃花,還有荷花,有5000多株紫薇,以及草牡丹、鬱金香、太陽花、彼岸花、矮牽牛花、大花萱草、蘭花三七、長春花、再力花等花草灌木叢。 [7-9] 
水生植物島
水生植物島上有451盆缸養荷花,共198種品種。 [8] 
香草島
香草島內有法國胸衣草、羽葉薰衣草、鼠尾草、迷迭香、鬱金香、馬鞭草、薄荷等花草,並且在每年3月到6月還有法國薰衣草,7月到8月有桂花,百合,朱頂紅等觀賞性花卉,香草島上種有三千多株百合花,主要品種有西伯利亞百合、香水百合、藥百合、亞洲百合橙色康巴斯等。 [8] 
月季島
截至2014年4月,月季島內共種植月季花苗1萬株。 [9] 
青塘爿島
截至2014年4月,青塘爿島共種植了水杉樹苗500株。 [9] 

浙江諸暨白塔湖國家濕地公園開發建設

浙江諸暨白塔湖國家濕地公園建設歷史

20世紀90年代初期,諸暨市政府以填湖建房、侵佔湖面為主要內容對白塔湖濕地公園進行了專項治理,2001年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長為組長的白塔湖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並實施白塔湖治理計劃,2001年至2004年,實施了三期清淤工程,2003年又申請了浙江省生態環境專項資金對白塔湖進行治理,2007年《浙江省濕地保護規劃》公佈以後,諸暨市政府由浙江林學院等單位編制可行性材料,通過專家評審,白塔湖於2008年7月21日批准為省級生態濕地公園, [10]  2009年,編制了《白塔湖濕地總體規劃》。2009年12月,國家林業局同意白塔湖濕地為國家濕地公園建設試點。2010年,正式啓動國家濕地公園建設項目。 [1] 
2020年3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同意浙江諸暨白塔湖國家濕地公園範圍調整。 [3] 

浙江諸暨白塔湖國家濕地公園濕地規劃

白塔湖濕地公園周邊有大面積的山地森林、斗門電排站旱灌澇排、灘墩和防護林帶等,構成白塔湖濕地生態系統,公園內古橋、古廟、古碑文歷史遺蹟尚待發掘。在對白塔湖建立省級濕地公園可行性研究論證會上指出,諸暨市將通過公園開發,在保護好濕地公園的前提下,開發“蘆蕩飛渡”、“生態休閒步行街”等旅遊項目,濕地公園建立後,將委託具有相應規劃設計資質的規劃設計單位,編制總體規劃和實施方案。 [11]  [13] 
白塔湖國家濕地公園

浙江諸暨白塔湖國家濕地公園保護措施

2008年8月,諸暨市委、市政府成立了諸暨市白塔湖生態濕地保護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並且下發了市委〔2008〕52號《關於加強白塔湖生態濕地保護工作的意見》文件,明確濕地辦的職能和有關部門、鎮鄉的工作職責。 [10] 
  • 宣傳和長效制度相結合。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加大對白塔湖濕地保護工作的宣傳教育,形成濕地保護共識。集中執法行動與市委宣傳部聯繫,記者到場實錄,在諸暨電視台播出2次6日。在19個行政村懸掛“保護白塔湖就是保護自己的家園”等橫幅,並召開宣傳委員與廣播電視台站長參加的聯席會議。 [10] 
  • 日常巡查和集中行動相結合。濕地辦45次組織人員對所涉及湖面、岸上實施日常巡查,共查獲非法捕魚事件134次,全部移交相關部門處理。同時,協調和會同公安、農業、土管等部門集中聯合執法3次,共查處非法捕魚15次,處理15人,清除5户非法填湖400餘立方米。 [10] 
  • 摸清家底與學習研究相結合。對沿湖周邊臨湖的居民住宅現狀實施全面調查,並拍照畫圖存檔。並組織全體成員到德清下渚湖和西溪濕地學習取經,提高工作人員自身對濕地的理解水平和知識水平。紹興市和諸暨市人大、政協、政府領導也多次到白塔湖濕地指導工作。 [10] 
  • 在2007年林業部門啓動了白塔湖濕地綠化工程,通過人工造林的方式,採用專業隊造林,根據地形、道路、岸線分佈現狀,在白塔湖湖岸及湖畈中的宜林地配植各類苗木。首期投入20萬元,在朱家站村、七里村、何家山村等6個村以自然式種植為主,配植垂柳、玉蘭、梅花等苗木2萬株。 [10] 

浙江諸暨白塔湖國家濕地公園交通線路

浙江諸暨白塔湖國家濕地公園自駕線路
杭州方向到白塔湖國家濕地公園:杭金衢高速行駛至臨浦路口下高速,走03省道東複線(塘湄線)到店口,再走楓湄線到楊梅橋至金家站。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