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浙江理工大學

鎖定
浙江理工大學(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簡稱“浙理工”,坐落於浙江省杭州市,是一所以工為主,理、工、文、經、管、法、藝術、教育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重點建設大學,是長三角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聯盟成員,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浙江省院士專家工作站,具有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資格。 [1]  [6] 
學校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897年杭州知府林啓為實現其實業救國、教育救國而創辦的浙江蠶學館,是中國最早創辦的新學教育機構之一。1908年被清政府御批升格為浙江高等蠶桑學堂。辛亥革命至解放前夕,學校幾度易名,堅持辦學。1959年開始招收本科生,1964年由國務院定名為浙江絲綢工學院,1979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3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1999年,經教育部批准,學校更名為浙江工程學院。2004年,經教育部批准,學校更名為浙江理工大學。2006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
截至2023年12月,佔地面積2100餘畝,其中下沙校區佔地1500畝;設有19個學院(教研部),舉辦1所獨立學院,開設本科招生專業58個;擁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4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18種;有教職工2675人,全日制在校學生37759人(含獨立學院),其中研究生8385人。 [2-3] 
中文名
浙江理工大學
外文名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簡    稱
浙理工(ZSTU)
創辦時間
1897年
創辦人
林啓
辦學性質
公辦大學
學校類別
理工類
學校特色
省屬重點建設大學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長三角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聯盟
主管部門
浙江省
現任領導
趙全軍(黨委書記) [19] 
陳文興(校長) [19] 
專職院士數
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 [2] 
本科專業
58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4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8個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3個
院系設置
19個學院(教研部),舉辦1所獨立學院
校    訓
厚德致遠·博學敦行
校    歌
浙江理工大學校歌
校慶日
每年10月最後一週的週日
地    址
下沙校區:浙江省杭州市錢塘區下沙高教園區2號大街928號
臨平校區: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康泰路8號 [33] 
院校代碼
10338
主要獎項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8項(截至2019年11月)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7項、三等獎1項(截至2019年11月)
省部級獎勵170餘項(近五年,截至2019年11月)
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2018年)
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2012年) 展開
主要獎項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8項(截至2019年11月)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7項、三等獎1項(截至2019年11月)
省部級獎勵170餘項(近五年,截至2019年11月)
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2018年)
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2012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2項(截至2019年11月)
魯迅文學獎1項(截至2019年11月) 收起
知名校友
朱新予史量才都錦生郭帥

浙江理工大學歷史沿革

  • 浙江省高等蠶桑學校
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8月,杭州知府林啓在西子湖畔金沙港關帝廟和怡賢王祠附近(現麴院風荷公園內)創辦蠶學館,揭開了中國近代紡織絲綢教育的帷幕。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新任浙江巡撫增韞因蠶學館辦學卓有成效,奏請清廷改校名為“浙江高等蠶桑學堂”並獲御準。
辛亥革命後,1912年學校改名為浙江省高等蠶桑學校。
1913年,學校改名為浙江省立甲種蠶業學校。
1926年,學校更名為浙江省立蠶桑科職業。
1927年,從五年級起分設制絲、養蠶兩專業,並開始招收女生,實行男女同校。
1928年,學校又改稱為浙江省高級蠶桑科中學。
1934年,改名為浙江省立杭州蠶絲職業學校,直到1949年。
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學校易地十處,由浙西、浙東到浙南,歷盡艱辛,但師生同仇敵愾,團結抗日,堅持上課。
1945年9月,抗日戰爭勝利,是年12月,學校搬回杭州,1946年春、秋兩季繼續招新生。
1949年5月,杭州解放。
1950年,學校在蕭山坎山設立分部。
  • 杭州紡織工業學校
1952年春,根據中央政務院關於整頓和發展中等技術教育、實行專業化辦學的指示,蠶絲職業學校制絲部分成為浙江制絲技術學校,蠶絲職業學校蠶桑部分與國立湖州高級蠶桑學校合併成立浙江蠶桑技術學校。
同年底浙江制絲技術學校改名為杭州紡織工業學校,原浙江工業幹部學校的的紡織科也同時併入。
1953年夏,浙江工人技術學校併入杭州紡織工業學校。
1958年,在杭州紡織工業學校的基礎上成立了浙江紡織專科學校。
1959年,絲工和絲織兩專業開始招收四年制本科生。
1960年,浙江紡織專科學校與浙江大學的部分系科及電專、機專等校合併成立杭州工學院。
1961年,杭州工學院被撤消,部分系科併入浙江大學,同時恢復浙江紡織專科學校,學制為四年制本科。
  • 浙江絲綢工學院
1962年,學校改名為浙江絲綢專科學校。
1964年,國務院批准定名為浙江絲綢工學院。
“文革”十年動亂,學校兩遷校址,受到嚴重的干擾破壞。1970年,學院被下放,改為杭州工業學校。
1975年,經國務院批准恢復浙江絲綢工學院,歸浙江省領導。
粉碎“四人幫”,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學校經過調整、充實,各個方面都呈現一派新氣象。1979年,學校開始招收研究生,並先後開設了藝術類和經濟類等專業。
1980年,學校成立中國第一個絲綢史研究室。
1984年,學校改由中國絲綢總公司領導。
1987年1月,學校隸屬關係改由紡織工業部(後為中國紡織總會)領導。
1997年10月26日,學校舉行建校一百週年慶祝儀式。
1998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學校隸屬關係由原紡織部直屬改由中央和浙江省共建共管,以浙江省管理為主。
1999年5月8日,經教育部批准,浙江絲綢工學院更名為浙江工程學院。
  • 浙江理工大學
2004年5月17日,經教育部批准,學校更名為浙江理工大學。 [4] 
2006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
2010年,經教育部批准,獲得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資格。
2011年,成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
2012年5月,浙江理工大學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2013年,成為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高校。
2014年,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2015年2月16日,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項目落户紹興市上虞區開發區濱海新城。7月,入選首批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
浙江理工大學下沙校區
浙江理工大學下沙校區(8張)
2016年10月10日,浙江理工大學與餘杭經濟技術開發區共建浙江理工大學餘杭國際校區暨杭州國際時尚學院,該校區計劃分兩期實施建設,其中,一期建設用地500畝,建築面積約30萬平方米,建成後可招收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留學生和港澳台學生等,學生規模達5000人。同年,浙江理工大學獲評浙江省院士專家工作站。
2017年,學校入選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同年,甌海區人民政府與浙江理工大學共建“浙江理工大學甌海研究院”。
2018年7月,浙江理工大學被教育部評為“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 [5] 
2020年12月26日,加入長三角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聯盟 [6] 
2021年9月,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教育部確定為第三批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 [20] 
2022年8月29日,融合時尚設計理念的浙江理工大學杭州臨平校區正式啓用。 [27] 

浙江理工大學辦學條件

浙江理工大學院系專業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設有19個學院(教研部),舉辦1所獨立學院,開設本科招生專業58個。 [2]  [7] 
浙江理工大學院系專業一覽表
學院(教研部)
本科專業
應用化學、信息與計算科學、應用物理學、數學與應用數學、應用心理學、材料化學、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紡織工程、輕化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絲綢設計與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服裝設計與工程、服裝與服飾設計(服裝藝術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服飾品設計)、表演(人物形象設計)、產品設計(紡織品藝術設計)、表演(時裝表演藝術)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智能科學與技術、數字媒體技術 [28] 
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29]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工業工程、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能源與動力工程
建築學、土木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工程管理、風景園林
生物技術 、生物製藥、海洋資源開發技術
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會計學、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大數據管理與應用、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國際經濟與貿易(英文授課班)、工商管理(英文授課班) [32] 
工業設計、視覺傳達設計 、環境設計、產品設計、數字媒體藝術、美術學(商業插畫)
法學、社會工作、行政管理
英語、日語
漢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 [23] 
- [24] 
理工實驗班、材料化學生物實驗班、機械電子實驗班、電子信息實驗班 、經濟管理實驗班
服裝設計與工程(中美合作項目)、服裝與服飾設計(中美合作項目)、視覺傳達設計(中美合作項目)
服裝與服飾設計、數字媒體藝術 [30] 
-
- [25] 
- [26] 
資料來源: [22] 

浙江理工大學學科建設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4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18種,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擁有省重點建設高校優勢特色學科2個、省一流學科A類6個、一流學科B類6個;化學、材料科學和工程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3‰,植物學與動物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2] 
類別
名稱
ESI全球排名前5‰學科
化學、材料科學、工程學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紡織科學與工程
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優勢特色學科
機械工程、紡織科學與工程
浙江省一流學科A類
紡織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數學、化學、設計學
浙江省一流學科B類
軟件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生物學、應用經濟學、法學、藝術學理論
浙江省高校重中之重一級學科
紡織科學與工程
浙江省高校重中之重(一級)學科
生物學、機械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
浙江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應用經濟學
浙江省高校重點學科
企業管理、設計學、應用數學、凝聚態物理、高分子化學與物理、植物學、流體機械及工程、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計算機應用技術、材料學、岩土工程 [8-11] 
  • 學位授予
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
類別
學科門類
一級學科代碼
一級學科名稱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07理學
0710
生物學
08工學
0802
機械工程
0805
材料科學與工程
0821
紡織科學與工程
0835
軟件工程
13藝術學
1305
設計學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02經濟學
0202
應用經濟學
03法學
0301
法學
0305
馬克思主義理論
04教育學
0402
心理學
05文學
0502
外國語言文學
07理學
0701
數學
0702
物理學
0703
化學
0710
生物學
08工學
0802
機械工程
0804
儀器科學與技術
0805
材料科學與工程
0807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0810
信息與通信工程
0811
控制科學與工程
0812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0813
建築學
0814
土木工程
0821
紡織科學與工程
0835
軟件工程
12管理學
1201
管理科學與工程
1202
工商管理
13藝術學
1301
藝術學
14交叉學科
1403
設計學 [12]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一覽表
序號
專業學位類別代碼
專業學位類別名稱
1
0202
金融
2
0351
法律
3
0352
社會工作
4
0454
應用心理
5
0551
翻譯
6
0552
新聞與傳播
7
0854
電子信息
8
0855
機械
9
0856
材料與化工
10
0858
能源動力
11
0859
土木水利
12
0860
生物與醫藥
13
0953
風景園林
14
1251
工商管理
15
1253
會計
16
1256
工程管理
17
1356
美術與書法
18
1357
設計 [12] 

浙江理工大學師資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有在校教職工2675人,其中具有正高職稱353人,副高職稱726人。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發達國家院士2人,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入選者7人,國家海外引才計劃入選者7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人、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人,教育部重大人才項目入選者5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5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9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2人,及其他國家級人才、專家32人。纖維材料科學與工程教師團隊入選第三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另聘請一批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為兼職教授和金沙學者。 [2] 

浙江理工大學教學建設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有“雙萬計劃”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專業28個,國家(教育部)特色專業8個,教育部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6個,“雙萬計劃”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專業9個,通過教育部工程教育認證專業8個、通過住建部認證專業2個、通過新文科認證專業2個;有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4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3個省級重點支持現代產業學院,1個國家級眾創空間。學校入選國家級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教育部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擁有23門國家一流課程,4門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5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國家雙語教學示範課,2門教育部來華留學英語授課品牌課程,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 [2]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名單(2個)
建設單位名稱
共建學校
寧波雅戈爾西服有限公司
浙江理工大學
浙江正特集團有限公司
浙江理工大學
類別
名稱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
機械基礎實驗教學中心、服裝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特色專業(8個)
動畫、紡織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藝術設計、電子信息工程、服裝設計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3個)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工業設計
教育部綜合改革項目專業(1個)
紡織工程
國家精品課程(5門)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成衣工藝學、時裝工業導論、基礎設計、紡織品CAD
國家雙語教學示範課程(2門)
C語言程序設計、服裝立體構成基礎
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4門)
現代紡織與人類文明、設計與生活、時尚與品牌、探索時裝的奧秘——服裝專業導論
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5門)
成衣工藝學、紡織品CAD、基礎設計、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時裝工業導論 [13] 

浙江理工大學學術研究

浙江理工大學研究機構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有 3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3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1個文化和旅遊部重點實驗室,1個省技術創新中心,40餘個省級重點實驗室、省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級科技平台,4個省級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等省部級社科平台,1個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1個省級重點科技中介服務機構。 [2] 
類別
名稱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紡織纖維材料與加工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流體傳輸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機電產品可靠性分析與測試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紡織與日用化學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纖維多維結構製備與應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流體工程技術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文化和旅遊部重點實驗室
絲綢文化傳承與產品設計數字化技術文化和旅遊部重點實驗室
農業農村部重點研究室
國家水稻產業技術研發中心機械化研究室
浙江省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絲纖維材料及加工技術實驗室、浙江省現代紡織裝備技術實驗室、浙江省家蠶生物反應器和生物醫藥重點實驗室、浙江省機電產品可靠性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浙江省流體傳輸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浙江省產業紡織材料與製備技術重點實驗室、浙江省種植裝備技術重點實驗室、浙江省植物次生代謝調控重點實驗室、浙江省光場調控技術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浙江省服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浙江省裝配式混凝土工業化建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浙江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浙江省流體機械及工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纖維增強複合材料浙江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省級“一帶一路”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浙江-毛里求斯(浙理)生物醫用材料與組織工程聯合研究中心
浙江省工程實驗室
浙江省紡織材料與加工技術工程實驗室、流體傳輸裝備及系統浙江省工程實驗室、裝備可靠性浙江省工程實驗室、服裝數字化技術浙江省工程實驗室、智能紡織裝備技術浙江省工程實驗室、工業互聯網通信技術浙江省工程實驗室
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浙江省生態文明研究中心、浙江省絲綢與時尚文化研究中心
浙江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
現代紡織技術協同創新中心、高端裝備設計製造協同創新中心、服裝個性化定製協同創新中心、流體工程裝備智造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浙江省級研究中心
浙江城鎮有害生物預防控制省級高新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浙江省基因治療研究中心
浙江省產業技術聯盟
浙江省時尚產業技術聯盟
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
浙江省院士專家工作站
浙江省高校新型智庫
浙江省綠色發展研究中心、浙江省基層黨建研究中心
浙江省文化廳重點研究基地
浙江理工大學創意設計產業發展研究中心
浙江省創新服務中心(牽頭單位)
杭家紡業省級區域科技創新服務中心
浙江省產學研聯盟中心
浙江高校產學研聯盟袍江中心、浙江高校產學研聯盟新昌中心
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基地
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學研究基地
浙江省歷史文化研究基地
浙江現代革命歷史文化研究基地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紡織行業重點實驗室
紡織行業生態紡織化學品重點實驗室、紡織行業滌綸工業絲重點實驗室
杭州市科技創新服務平台
杭州市絲綢及其製品科技創新服務平台
政校合作基地
杭州市區域經濟與城市發展研究基地
校級研究所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中國美學與藝術理論研究中心、農業機械研究所、染整技術研究所、可靠性工程研究所、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高分子材料界面科學與技術研究所、計算機軟件與理論研究所、流動腐蝕研究所、新元醫學與生物技術研究所、產業轉型與金融發展研究所、經濟法研究所、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生態哲學研究所、生態經濟研究所、高性能計算研究中心、纖維材料工程研究所、文化創意設計研究中心、紡織化學研究所、紡織品設計研究所、基礎結構技術研究所、紡織品文物保護研究所、紡織結構與複合材料研究中心、創意寫作研究中心、絲綢技術與文化研究中心
校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
浙江省現代紡織技術協同創新中心、高端裝備智能化協同創新中心、功能服裝協同創新中心、服裝個性化定製雲服務協同創新中心、生物製藥協同創新中心、化工裝備運行安全協同創新中心 [16-17] 

浙江理工大學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在眾多領域完成了一系列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和國家、省部基金科研項目,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8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8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魯迅文學獎1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2項,2016年至今獲得省部級獎勵280餘項。 [2] 

浙江理工大學學術資源

  • 學術期刊
浙江理工大學雜誌社創立於2011年,是一個集期刊編輯、管理、經營、出版和期刊研究於一體的校直屬單位。擁有《浙江理工大學學報》《現代紡織技術》《絲綢》3本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期刊,並承擔《中國絲綢年鑑》的編輯出版工作。
學校風景
學校風景(7張)
《浙江理工大學學報》創刊於1979年,雙月刊,ISSN 1673-3851,CN 33-1338/TS。該刊曾連續兩次入選中文核心期刊(紡織類),並首批進入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樣本期刊。先後被中國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萬方數據資源系統數字化期刊羣、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紡織文摘等收錄,並作為長期文獻源。
《現代紡織技術》創刊於1985年,雙月刊,ISSN 1009-265X,CN 33-1249/TS。該刊是浙江理工大學、浙江省紡織工程學會聯合主辦的全國性科技期刊。入編《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和《萬方數據資源系統數字化期刊羣》,是中國科技論文在線源期刊。
《絲綢》創刊於1956年,月刊,ISSN 1001-7003,CN 33-1122/TS。該刊是絲綢行業內發行量大且最具權威性的科技期刊,2011年繼續入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和國家科技核心期刊。
《中國絲綢年鑑》ISSN 1671-2099,CN 11-4700/Z。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由國家繭絲綢協調辦公室支持、中國絲綢協會主辦,浙江理工大學聯辦,《中國絲綢年鑑》編輯部編輯出版的行業性、資料性實用工具書刊,同時具有國家繭絲綢行業公報和繭絲綢行業編年史的性質。 [18] 
  • 館藏資源
截至2021年6月,浙江理工大學圖書館已擁有各類藏書330餘萬冊,其中紙質圖書180餘萬冊、44萬種;訂閲紙質報刊2352種,其中中文期刊1839種,外文期刊364種,報紙149種;非紙質圖書資料共計150餘萬冊;電子數據庫67種,其中中文數據庫28種,外文數據庫39種。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SciFinder、Springer、Elsevier、IEL、Ei、Wiley等主要數據庫均已配備,另有共建共享數據庫50餘個。

浙江理工大學合作交流

浙江理工大學 浙江理工大學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已與44個國家和地區的155所教育、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與馬蘭戈尼學院(法國)舉辦非獨立法人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浙江理工大學馬蘭戈尼時尚設計學院,與美國北卡州立大學、紐約州立大學時裝技術學院舉辦中外合作辦學項目4項,與毛里求斯大學蘇里南大學共建2所孔子學院,留學生教育迅速發展。 [2] 
浙江理工大學與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時裝技術學院合作舉辦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本科教育項目。 [14] 
2019年8月8日,教育部批准浙江理工大學與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合作舉辦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項目。 [15] 

浙江理工大學文化傳統

浙江理工大學校徽

浙江理工大學校徽 浙江理工大學校徽
1、校徽以校名英文縮寫的首字母“Z”為基本骨架和第一識別元素,簡潔的圖形同時明確包含中文“工”字,點名“浙江理工大學”。“1897”數字組,表示學校誕生於1897年。
2、校徽將字母“Z”的第一筆劃處理成展翅飛翔的翅膀、象徵學校在新世紀的飛速發展和勇往直前,同時中間的筆劃更象徵“1”字,體現學校力創中國一流的高等學府的信心。
3、標誌色彩採用深翠綠色和天藍色組合。深翠綠色象徵健康的環境和知識的廣袤大地,天藍色象徵翱翔的天空和無限希望,兩色的組合的視覺效果清新靚麗,充滿希望和激情。
4、標誌整體造型飽滿、富於動感,既具有學校作為教育機構的穩健、嚴肅形象,又展現了團結、進取、熱情的時代精神,具有極強的識別性,以表達新世紀學校的新形象。

浙江理工大學校訓

厚德致遠,博學敦行
浙江理工大學校訓 浙江理工大學校訓
“厚德”,猶言大德,引自《易·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借指人事,是謂厚德育人。德,乃立身之本。《論語·述而》“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一直高度重視德育,將其作為教育的首要任務。
“致遠”,謂人的志向遠大,才幹卓越,能擔負重任而行於遠方。引自諸葛亮的《戒子篇》:“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博學”,意指廣泛地學習,通今博古,學識淵博。引自《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敦行”,猶言篤行,意指切實履行,專心實行。引自上博楚竹書《從政(甲篇)》中的“敦行不倦,持善不厭”。又《逸周書·小明武》:“敦行王法。”《荀子·儒效》:“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此語要求在實踐中運用知識,施展才華,做到知行合一。
校訓從“德、志、學、行”四個方面對該校的教育理念和內涵進行了闡述,要求師生重視道德修養,樹立遠大志向,勤奮學習,博採眾長,純厚朴實,身體力行。

浙江理工大學校風

求是篤實
浙江理工大學校風 浙江理工大學校風
求,意為探索、尋取;是,意為事物的真相和發展的規律;篤,意為純一、專一;實,堅實、實在。篤實,指純厚朴實,忠誠專一。
學院建築
學院建築(18張)
1897年4月,杭州知府林啓(字迪臣)創辦蠶學館,“以培養人才為第一義,以講求實學為第一義”,倡導“求是篤實”,教育學生勤奮學習,踏實工作,學以致用,講求實效,首開篤實之風氣。故國學大師羅振玉在《杭州蠶學館成績記》中,就稱讚蠶學館的學生嵇侃“堅苦篤實”。林啓一生推崇“求是”,力主“篤實”,他將所創辦的書院(即浙江大學的前身)命名為“求是書院”,選拔的學生要求“行誼篤實,文理優長”等,顯示了他的價值取向。並且,他在守杭期間自己也身體力行,故杭州市民稱他“守正不阿,精明篤實”。

浙江理工大學校歌

【作詞:清松,張建宏 作曲:孟可】
西子湖,美天下,
金沙港,誦風雅。
篳路襤褸,先賢創業流芳韻
薪火相傳,文脈悠遠綻新葩。
絲路花雨,翩翩霓裳飛天舞,
奼紫嫣紅,巍巍學府景更佳。
究於理,成於工,
育英才,澤萬家。
厚德致遠,自強不息長求索,
博學敦行,敢為人先意氣發。
融通古今,代代俊彥競風流,
薈萃中外,片片雲錦接天涯。
[副歌]
跨越歷史的滄桑,
奏響時代的樂章。
宏圖絢麗,雄風浩蕩,
放飛夢想,光耀中華!
浙江理工大學校歌 浙江理工大學校歌

浙江理工大學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校長
黨委副書記
黨委委員、副校長
副校長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黨委委員

浙江理工大學知名校友

姓名
備註
朱新予
中國傑出的絲綢專家、教育家。
史量才
愛國實業家
鄭闢疆
蠶絲教育家和革命家
陳石民
第一屆杭州市政協常委
吳先清
職業革命家
夏衍
畢業於浙江省立甲種工業學校(浙江理工大學前身)
沈西苓
電影、戲劇藝術家
謝麗娟
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副局長
王元珞
中國綠色能源有限公司CEO、全國工商聯環境服務業商會副會長、浙江省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副會長、浙江省環保產業協會副會長、高級經濟師、杭州錦江集團總經理
王立
湖州市政府辦公室供應處處長
呂齊鳴
寧波市貿易局黨工委書記、貿易局局長
邱夷平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院長
陳雅芬
寧波大學人事處副處長
趙豐
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
胡堅
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葉海燕
台州市委常委、副市長;台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滕勇
杭州市江乾區委書記

浙江理工大學所獲榮譽

獲獎時間
獎項名稱
2021年9月30日
入選第三批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名單。 [21] 
2022年11月29日
浙江理工大學(理學院科普教育基地、絲綢博物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文旅部重點實驗室)入選中國科協2021-2025年第一批補充認定的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名單。 [3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