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浙江村

鎖定
所謂“浙江村”,是指從八十年代初開始,以浙江温州人為主的外地人,陸續來到豐台區南苑鄉的時村、果園村一帶,租住當地居民和農民房屋,在京城經商,從而形成較固定的活動區域。
中文名
浙江村
主要構成
温州人
位    置
北京豐台區大紅門、木樨園地區
輻射範圍
周圍5公里區域
中    心
木樨園橋環島
從    事
服裝生產批發、五金電器等

浙江村“浙江村”簡介

“在浙江村”生活的人主要是温州人,其中樂清人佔了大部分。 “浙江村”位於北京豐台區大紅門、木樨園地區,以木樨園橋環島為中心,輻射周圍5公里區域。“浙江村”主要從事的是服裝生產批發、五金電器、小商品市場、窗簾布藝。其中,著名的商場有大紅門服裝商貿城、百榮世貿商城、京温服裝市場等等。

浙江村“浙江村”的由來

1985 年,北京商業流通領域放開,温州人趁機以包租櫃枱的形式進入北京的大中型商場。“那個時候,浙江人在北京做生意像做賊一樣,擺地攤時東躲西藏。”當今百榮世貿商城開店的李温紅對《中國新聞週刊》記者回憶説。但從1988 年以來,“浙江村”開始形成拳頭產品:皮夾克。在以後的兩年裏,大批東歐和俄羅斯“倒爺”直接入村採購,生意火紅得不行。那個時候,“白天當老闆,晚上睡地板”成了這些温州人的發家經歷。“當時每户幾乎都有過三四天連續不睡覺趕活的經歷,確實很辛苦。一般租的櫃枱只有二三十平米,空間不大。白天擺滿縫紉機等工具,晚上就睡在地板上。”李温紅回憶説。1992 年,借市場經濟大潮,京温服裝批發中心建成使用,服裝產銷開始初見規模。“浙江村”出現了第一個稍具規模的中間批發點。
漸漸地,這個羣落越來越大。據南苑鄉負責宣傳的工作人員介紹,來此經商的浙江人並以每年50% 的速度遞增。1994 年10 月的統計顯示,該地有外地常住及流動人口11 萬人,而當地農民僅有1.4 萬餘人。這些人主要來自浙江温州市,其中樂清人約佔70%,永嘉人約25%,其餘來自其他縣。這些外來人口95%屬於農業户口,從農村出來;只有5%的人直接來自城鎮。

浙江村“浙江村”的發展

“浙江村”,一開始在北京人心目中是“髒亂差”的代名詞。 1993 年,北京市人大代表的一項提案稱,“浙江村”不僅成了超生游擊隊的集中地,更成了社會黑勢力的據點,殺人越貨事件時有發生,出租車開進浙江村,司機不僅拿不到車費,還要被劫掠一空..一時間,北京人談虎色變,呼籲全面整治浙江村,將温州人“驅逐出境”。事實上,北京市也曾經以清理的方式解決問題,結果卻演變成了長達十幾年“清理—逃跑—回潮—再清理”馬拉松式的拉鋸戰。
而如今的“浙江村”早已不是當年的模樣,成為了華北最大的服裝集散中心,已經成為京城著名的“八大商圈”之一。2003 年的一項數據顯示,該地區的貨物日吞吐量平均為1600 噸,高峯時期達到2000 噸,年總交易額為300 億元人民幣,佔北京同類產品交易總額的54.5%,吸引了國內20 多個省區以及德、俄、澳等許多國家的客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