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浙江大學漢語史中心

鎖定
浙江大學的漢語史研究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優良的傳統。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原杭州大學中文系語言教研室人才薈萃,著名語言學家姜亮夫、任銘善、蔣禮鴻、郭在貽等都先後在系裏任教。從那時以來,漢語史研究一直是我校語言學方面的特色和優長學科,得到長足的發展。
中文名
浙江大學漢語史中心
主管部門
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漢語史中心研究方向

漢語史

浙江大學漢語史中心發展歷史

浙江大學漢語史中心於1999年11月正式成立,2000年12月正式入選國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本中心依託浙江大學漢語言文字學博士點、中國古典文獻博士點兩個二級學科和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其特色在於中古漢語、近代漢語及傳統訓詁學研究。

浙江大學漢語史中心科研條件

浙江大學漢語史中心是新組建的浙江大學在漢語研究方面的一個面向全國的、開放性的研究機構。中心由方一新教授任主任、張湧泉教授、王雲路教授任副主任,下設三個研究所和一個研究室,即上古漢語研究所、中古漢語研究所、近代漢語研究所、漢字信息處理研究室。

浙江大學漢語史中心科研成就

姜亮夫教授的《楚辭通故》、蔣禮鴻教授的《敦煌變文字義通釋》都榮獲國家教委首屆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一等獎,郭在貽教授曾以《唐代白話詩釋詞》、《訓詁叢稿》等論著榮獲中國社科院首屆青年語言學家獎二等獎、國家教委首屆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二等獎。沿着老一輩學者開創的道路,我校一批中青年學者已經崛起,並取得了為學界所矚目的成績。如張湧泉、方一新、王雲路、黃徵等,都在學術界有較大的影響,成為中古近代漢語研究方面的後起之秀。張湧泉的《敦煌俗字研究》榮獲教育部第二屆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一等獎、他和黃徵合撰的《敦煌變文校注》榮獲首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優秀成果三等獎。

浙江大學漢語史中心人才培養

共有31名研究人員,其中專職研究人員15名,內有教授10名,副教授3名,講師2名(其中15人具有博士學位)。兼職研究人員16名,全為教授(其中15人具有博士學位,1人具有碩士學位)。研究人員中博士、教授比例高,梯隊建設、人員配備比較合理。本中心成員不僅有像方一新、張湧泉、王雲路、汪維輝等國內青年語言學家,還有像黃笑山、周昌樂這樣的漢語史研究和文字信息處理專家,古今溝通,傳統與現代結合,實力之強居全國前列。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