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境内公办高校
收藏
0有用+1
0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NingboTech University),简称“浙大宁理”(NingboTech)”。由宁波市人民政府举办、教育部批准的普通高等学校。是浙江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浙江省首批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浙江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员高校。
学校前身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成立于2001年6月。2020年1月,转设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26] [43]
截至2025年2月,学校占地1116.1亩,总建筑面积38.4万平方米。拥有各类高标准教学科研实验室177个。藏书169万余册。下设11个二级学院,本科招生专业35个,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2万余人,在校研究生330人,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建成省重点学科6个,专任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杰青、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各类市级以上人才工程人选300余名。拥有研究生导师21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6人)。 [52]
中文名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外文名
NingboTech University
简    称
浙大宁理、NingboTech
所在地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 [43]
创办时间
2001年6月 [43]
办学性质
公立大学
学校类别
理工类
学校特色
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2015年)
浙江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2016年)
浙江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
主管部门
浙江省 [44]
现任领导
徐方
专职院士数
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 [35]
本科专业
35个(截至2025年5月) [54]
硕士点
3个(截至2025年2月) [46]
院系设置
11个(截至2025年2月) [4] [52]
校    训
明德弘毅,开物启新 [1]
校庆日
9月24日
地    址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钱湖南路1号 [45]
院校代码
13022
主要奖项
宁波市级治安安全示范单位(2004年)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7](国家级)
占地面积
1116.1 亩 [52](截至2025年2月)
在校人数
12000人(截至2025年2月) [52]

办学历史

播报
编辑
  •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2001年6月25汗趋日,宁波市人民政府浙江大学宣布合作创办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由宁波市全额出资,浙江大学进行办学管理。7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宁波市政府与浙江大学合作创办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20恋章记0阿妹乎3年3月,学校获得教育部的正式艰体棕办学批复。
2004年2月,学校列在“教育部直属高校试办的独立学院名单”中。4月,学校对管理体制进行调整,组建信息科学与工程分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分院、机电与建筑工程分院、外国语分院、法律与传媒分院、经济与管理分院等6个二级分院,开始实行二级管理。
2006年3月,学校撤销原经济与管理分院、机电与建筑工程分院,成立经济与贸易分院、机电与能源工程分院、土木建筑工程分院和管理分院等4个分院。9月,法律与政治学院成立。
2005年6月,浙江大学宁波博士后工作站宁波理工学院科研基地成立,首位博士进站研究。
2007年3月,学校与浙江大学研究生院联合举办建筑雅体与土木工程硕士班。
2008年10月,宁波市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战略合作共建的现代服务外包研究中心、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揭牌。
2011年6月,学校与太原科技大学签订协议,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开展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11月,学校决定将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各分院名称统一变更为各学院。
2015年8月,学校与波兰比亚维斯托克理工大学联合成立中东欧物流与服务学院。
2016年11月,原经济与贸易学院和管理学院(不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研究所)重组升格为商学院,成立计算机与数据工程学院,原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计算机研究所、信息与控制研究所、数理研究所以及原管理学院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研究所成建制并入计算机与数据学院。
2018年,学校成为浙江页愉微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4月,浙江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支持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转设为公办普通本科高校。 [5]
2023年狱和连9月,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成立主动健康研究院。 [31]
2024年11月1日,“以数赋能·碳路有为”双碳重点项目签约暨数字能源研究院揭牌仪式在宁波文创港客厅二期隆重举行。 [48]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2020年1月,教育部同意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改名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系独立设置的公办本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同时撤销浙江泪只晚姜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建制 [26]。同月,中共宁波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与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正式签约共建宁波改革研究院。5月,在原法政学院、传媒学院的基础上改组成立传媒与法学院、设计学院。同月,浙江省批准学校设立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 [5]
2022年9月17日,宁波卓越工程师培养联盟成立,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是首批成员单位。同日,宁波市人才战略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校长杨德仁副主任委员。 [29]
2024年12月,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玉成窑文人紫砂非遗传习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49]
2024年12月11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举行文化数据工程研究院成立仪式。 [50]

办学条件

播报
编辑

院系专业

截至2025年2月,学校设有11个二级学院,本科招生专业35个。 [52] [54]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
本科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金融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美合作办学)
金融学(中美合作办学)
电子商务
财务管理
国际商务
物流管理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法学院
法学
新闻学
网络与新媒体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英语
日语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计算机与数据工程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生物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智能制造工程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智能建造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设计学院
工业设计
建筑学
智能交互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艺术类)
环境设计(艺术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2月,学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杰青、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各类市级以上人才工程人选300余名。专任教师中42.5%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73.3%具有博士学位。拥有研究生导师21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6人)。 [52]
类别
名录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教育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浙江省高层次人才
高章华、庞超逸、张科锋
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浙江省级优秀教师
张学昌、韩晶晶 [24]
浙江省级教学团队
信号检测处理与实现系列课程教学团队(2010年) [3]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2月,建成省重点学科6个、市重点学科24个,在建“十四五”省一流学科5个,宁波市“161”工程登峰学科1个、优势特色学科9个。推进专业和学科一体化发展。建有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博士后试点工作。 [52]
类别
名称
“十二五”浙江省重点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传播学 [27]
“十三五”浙江省一流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土木工程 [27]
“十四五”浙江省一流学科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闻传播学 [27]
宁波市第四批高校重点学科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机械电子工程、结构工程、区域经济学、新闻学 [37]
宁波市第五批高校重点学科
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应用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新闻传播学 [27]
  • 知识产权培训中心
2022年12月8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与浙江爱珂知识产权公司共建的知识产权培训中心揭牌。该中心将依托三方资源优势,打造集人员培训、知产申报融资和法律维权于一体的大型服务型枢纽平台。主要功能是面向公众需求开展知识产权普及宣传,推动各领域知识产权人才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推进区域性专家智库、知识产权人才储备库建设。 [30]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2月,学校有教育部“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认证专业1个、省重点(特色)专业11个、市级重点专业17个。拥有8个省部级及以上高能级平台。 [52]
类别
名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金融学、网络与新媒体、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生物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工程 [6] [10]
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机电与能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与化学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浙江省“十三五”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
奥克斯集团新工科机械能源类实践实习基地 [12]
浙江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建设点
宁波市互联网+生命健康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智能装备产教融合创新示范基地 [9] [15]
宁波市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宁波市集成电路(微电子)产业人才培养基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11]
重点专业
类别名称
专业
浙江省优势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网络与新媒体、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商务、自动化
浙江省重点(特色)专业
物流管理、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 [18]
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
生物工程
宁波市重点建设专业
生物工程、土木工程、新闻学、自动化、制药工程、微生物与生化药学、机械电子工程、结构工程、区域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等 [16]
精品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包装机械设计 [7]、工程图学(A)、网络新闻实务、饮料吹灌旋一体罐装工艺及设备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33]
浙江省级一流课程
新工科图学、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等 [34]
浙江省级线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工程图学(A)、包装机械设计、工程合同管理、新编大学英语 [23]
  • 教学成果
截至2019年,学校累计出版教材134部,9部教材被立为浙江省普通高校“十三五”第二批新形态教材建设项目。907本纸质教材中,426本为“马工程”重点教材、普通高等教育类“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其它国家级省部级获奖教材。
2019年,学校获得教育部产学研合作项目4项;获得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人才培养4大类项目立项,其中第二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0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9项;获得浙江省级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8项,获得宁波市级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11项。获批2项教育部2020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
2019年,全年分四批资助学科竞赛(其中A类38项,B类7项),共获得省级以上奖项532项,其中ACM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项目获得国际银奖2项,铜奖4项,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项目获得国际二等奖1项;其他获奖项目包括国家特等奖1项,一等奖37项,二等奖78项,三等奖120项;浙江省级特等奖4项,一等奖43项,二等奖90项,三等奖152项。全年资助学科竞赛经费达到116万余元。 [4]
浙江省“十三五”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实验教学项目
项目类别
直接认定项目
阻燃改性聚合物热氧化降解与燃烧过程测试虚拟仿真实验
化学类
直流电机原理3D展示及整流电源系统仿真实验
电气类
开放式现代分析仪器3D虚拟仿真实验
化工与制药类
立项建设项目
饮料吹灌旋一体灌装工艺及设备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轻工类
生物产品发酵过程优化及放大虚拟仿真实验
生物工程类
情境感知与VR交互新媒体播报—“全息视角看世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文学类(含新闻传播学)
计算机组成虚拟仿真实验
计算机类
基于QEMU嵌入式Linux系统虚拟仿真环境的构建实验
计算机类
财务管理智能云VR仿真实验
经济管理类 [8]
教学成果获奖
项目名称
获奖类别
P3特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创新实践
2014年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19]
以“4C+4P”为核心的独立学院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实践
2016年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2]
独立学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合作)

合作交流

  • 校企地合作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坚持以服务社会为使命,形成立足宁波、面向全国,政、产、学、研相结合的社会服务体系。实施“拥抱城市计划”,全面(战略)合作已覆盖宁波所有区(市、县)。转设后,年均外源到款科研经费突破亿元大关;承担105项宁波市重大重点项目,服务企业500余家(合同经费1.5亿余元)。涌现“共同富裕精准画像”“甬行码”“数字乡村大脑”等解决地方迫切问题的科技成果。先后与宁波市委组织部、宁波市国资委等联合举办宁波经理学院,开办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党政干部培训,年均培训7000余人次。 [2] [32]
2025年4月28日,山东港口青岛港与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51]
  • 国际合作
学校坚持以国际化办学为特色,形成聚焦“一带一路”、支撑城市国际化发展的多层次对外交流合作格局。于2023年招收首届国际本科生(生源来自8个国家),联合举办金融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20个国家(地区)50余所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与波兰比亚威斯托克技术大学等多所中东欧高校签订欧盟“伊拉莫斯”(Erasmus+)师生交流项目,与英国、波兰等国家高校签订学分互认、“3+1”双学位、本硕直通车等学生交流项目。 [2]

学术研究

播报
编辑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海洋局新型海洋养殖装备研发与服务中心1个、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共建)1个、省级重大技术创新平台(共建)1个、省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基地1个、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市协同创新中心1个、市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市级重点文化研究基地2个、市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6个、联合研究机构15个 [55]
类别
名称
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基地
国家海洋局研发与服务中心
新型海洋养殖装备研发与服务中心
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
波兰研究中心
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
智慧海洋牧场装备技术中心
浙江省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零件轧制成形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共建)
浙江省重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浙江省宁波新型金属材料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共建)
宁波市重点实验室
宁波市分子设计与营养工程重点实验室、宁波市优化和控制方法及应用重点实验室、宁波市城乡水污染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宁波市微生物和生化药物重点实验室、宁波市工程结构性能提升重点实验室
宁波市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宁波市金融发展与保险创新研究基地、宁波市中东欧商贸物流研究基地、宁波市文化产业研究基地
宁波市级协同创新中心
宁波市新型海洋养殖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宁波市“3315计划”高端创新团队
宁波市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利用“3315计划”高端创新团队
宁波市文化创新团队
宁波市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展示与传播创新团队
宁波市科技创新团队
宁波市沿海工程结构安全与耐久性科技创新团队、宁波市生态化海洋养殖装备技术创新团队、宁波市面向物联网应用的嵌入芯片与系统创新团队、宁波市先进阻燃高分子材料研发创新团队、宁波市手性药物及中间体的生物制造创新团队、宁波市面向生命健康的智能大数据工程应用创新团队、宁波市植物活性成分高效提取、制备型分离创新团队 [28]

科研成果

2019年,学校教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重大项目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获中国与乌克兰政府间科技交流项目1项。外源科研经费8891万元。首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1项,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43篇,浙大一级出版社出版著作11部,获授权发明专利59项。2020年,学校外源科研到款总经费9742万元。 [2]
科研获奖
项目名称
获奖类别
新闻业的救赎—数字时代新闻生产的16个关键问题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3]
XYZKF-CT系列真空发生器
2019年中国液压液力气动密封行业技术进步二等奖
EPV系列电气比例阀
2019年中国液压液力气动密封行业技术进步二等奖 [14]
收割机自动驾驶系统
2018年浙江省农业机械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5]
碳纳米管的表面修饰及其对聚合物的改性作用
2015年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21]
吉利帝豪EC718五星安全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2014年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
浙江省物联网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
2013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17]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5年2月,藏书169万余册,共享浙江大学各类数字资源。 [52]
图书馆整合数字资源,通过校园网共享浙江大学、宁波市数字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与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ZADL)等国家级和省级文献系统建立了合作关系,可共享各类数字资源,包括:中国知网、维普期刊、万方数据、超星电子书、EBSCO、JSTOR等300余个国内外数据库,自建服务外包产业信息门户、海洋信息资源服务平台2个特色数据库,可使用数字资源覆盖全校所有学科专业。 [4] [36]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校园文化

播报
编辑

学校标志

  • 校徽
校徽为白底蓝色双圆套圆形徽标。校标的设计体现了浙江大学元素,保留了浙江大学校标中的“求是鹰”, 并对“求是鹰”的造型采用了现代设计理念的表达,以展翅腾飞的姿态,体现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寓意学校传承浙大精神、年青且充满朝气和活力。校标以地球仪为背景,体现了全球视野的时代要求。校标上的“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采用竺可桢字体。 [1]
校徽

精神文化

  • 校训
明德弘毅、开物启新
明德:“明”,一为明白、清楚,二为懂得、了解,三为弘扬、彰显;“德”,指品行、品质、道德。即认同、践行和彰显美德。《大学》开首即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德育为先”,是中国当代社会对教育功能的普遍认知和期待,也是大学的精神和价值追求。同时,它暗示了宁波的古称——明州。
弘毅:出自《论语·泰伯》,原文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曾子就是孔门弟子曾参。根据南宋朱熹的解释:弘,宽广也,毅,坚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不能致其远。这意味着一种以宽广的胸怀和眼界、以坚忍的意志和毅力,去面对人生的态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同时,还意味着知识分子对于社会的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的自信心。
开物:出自《易·系辞上》:“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开:开通,了解;务:事务。意即:通晓万物的道理并奉行而得以成功。孔颖达疏:“言《易》能开通万物之志,成就天下之务。”《南齐书·崔祖思传》:“自古开物成务,必以教学为先。”南宋浙东学派陈亮也曾有引用。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明〕宋应星著)即取其“创生万物”之意。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创建,是名城名校合作办学的产物,是高等教育办学机制和模式的一种探索与创新,“开物”既是对学院办学模式创新的反映,其暗嵌一个“工”字,也是对学院“理工”特色的一种提炼和概括,同时也是对浙江大学“求是”精神的传承,浙江大学校歌歌词中也有“何以新之,开物前民”之句。
启新:是对浙大校训“求是创新”所体现的浙大文脉的继承。暗示宁波理工学院是在浙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又有自己的新的特色;同时,也以维新、创新为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 [1]
校园环境
校门
石麟大楼
西望钟楼
可珍讲堂
求是竺园
开物随园
体育场
校园夜景
图册参考资料 [56]

行政管理

播报
编辑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委员、党委书记
徐方
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
黄光杰、杨国富
党委委员、副校长
章献民、鲁东明胡余波、张荣祥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胡文汉
党委委员
陈斌、李炜、徐方、鲁东明、黄光杰、胡余波、张荣祥、胡文汉、杨国富、陈 斌、李 炜、江美芬
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5月,参考资料 [53]

历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名
职务
姓名
任职时间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院长
2001.6—2005.7
2005.7—2009.7
2009.7—2018.7
2018.7—2020.4
党委书记
2001.6—2005.7
孙桂铨
2005.7—2009.7
许为民
2009.7—2011.2
费英勤
2011.2—2018.7
胡征宇
2018.7—2023.8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院长
胡征宇
2018.7-2023.8
参考资料

优秀校友

播报
编辑
姓名
备注
吴伟松
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站监督科科员 [38]
林颀栋
宁波市交通建设工程试验检测中心项目负责人 [38]
曹荣波
宁波市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38]

所获荣誉

播报
编辑
时间
荣誉
2024年
获评2023年度宁波市“无诈校园”示范单位 [42]
2023年
宁波市2022年度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工作先进集体 [41]
2018年
2018年度“省级平安单位”荣誉称号 [39]
2014年
2013年度市教育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