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流行文學

鎖定
流行派文學”是指內容能通俗易懂,情節引人入勝,表現手法簡單,具有休息娛樂性的文學作品,包括言情小説、武俠小説等。言情小説主要描寫男女之間的愛情故事,武俠小説則主要描寫充滿神奇色彩的武林豪傑的故事,瓊瑤、金庸和古龍是流行派有代表人物。
中文名
流行文學
含    義
正在流行的文學作品
特    點
通俗易懂,容易被年輕一代接受的
包    括
言情小説、武俠小説等

流行文學代表人物與著作

瓊瑤 
原名陳喆,1938年4月20日生,湖南省衡陽人,台灣著名小説家劇作家
瓊瑤自幼受中國古典文學的啓蒙教育,熱愛文學和寫作。9歲在上海《大公報》兒童版發表短文《可憐的小青》 。1949年隨家庭遷居台灣,入台北師範大學附小六年級讀書。後入台北第二女子中學。16歲在《晨光》雜誌發表小説《雲影》 ,高中階段在各報刊發表小説、散文200篇,成為台灣島內有名的中學生作家。1963年在平鑫濤主持的台北皇冠出版社出版了長篇小説《窗外》,一舉聞名文壇。
她以文學創作為業。從1964年開始,先後由台北皇冠出版社出版了近50部小説,並相繼改編成電影電視劇,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因扮演其劇作中的人物角色而脱穎而出的影視明星,從而擁有了犬量的讀者和觀眾羣,深受青少年和市民的喜愛,產生了長久的社會影響。在華語文壇形成了一種歷時30多年而不衰的“瓊瑤現象”。她的作品大多以愛情為主題,以生活情題材取勝,富有濃厚的情感色彩和文化精神,描寫中國的人生、人情、傳統倫理道德,又將傳統觀念和現代意識、藝術美感融會貫通,和諧統一,打動了億萬讀者、觀眾的心。作品的構思巧妙,文筆淡雅,以情動人,深受少男少女的喜愛,也頗受各階層人們的欣賞。
她的主要作品有:中長篇小説《六個夢》 、《煙雨朦朦》 、《幾度夕陽紅》《庭院深深》 、每心有千千結》、 《一簾幽夢》《在水一方》《我是一片雲》《月朦朧鳥朦朧》 、 《聚散兩依依》 、《問斜陽》 《青青河邊草》 、 《水雲間》和散文集《不曾失落的日子》 、遊記《剪不斷的鄉愁》 、自傳《我的故事》等等。她的作品先後在台灣、香港、大陸出版發行,印數巨大,影響深遠。1990年,她的《六個夢》在大陸拍攝成電視連續劇《婉君》 (19集)、《啞妻》 (17集)、 《六朵花》 (11集),開其作品在大陸重拍之先河。之後,她的許多作品被大陸影視業搬上銀幕和熒屏。她是大陸民眾最熟悉和喜愛的海外中國作家之一,對於促進海峽兩岸文化交流起了積極作用。1998年、1999年,她的新作《還珠格格》湖南經濟電視台拍攝成兩部巨集電視連續劇,在台、港、大陸上演後,引起很大反響。
她的作品寫人生、言情感、有觀眾、有影響。1999年由香港《亞洲週刊》與來自全球各地的學者、作家評選20世紀中文小説100強,即從浩如煙海的百年文學作品中精選出100部佳作,她的作品名列其中,在中國現代文學史和華語文學界佔有一席地位。
金庸 
金庸(1924年2月6日—2018年10月30日 [1]  ),香港大紫荊勳賢”。原名查良鏞(zhāliángyōng,英:LouisCha),當代著名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社會活動家,《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金庸是新派武俠小説最傑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譽為武俠小説作家的“泰山北斗”,更有金迷們尊稱其為“金大俠”或“查大俠”。金庸生於1924年,祖籍為江西省婺源縣,出生在浙江海寧。查家為當地名門望族,有“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之譽。歷史上查家最鼎盛期為清康熙年間,以查慎行為首叔侄七人同任翰林,有“一門七進士,叔侄兩翰林”之説,後全族人分入漢族八旗,正式成為包衣。現代查氏家族還有兩位知名人物,南開大學教授查良錚(穆旦)(四十年代九葉派代表詩人,翻譯家),台灣學術界風雲人物、司法部長查良釗。出自海寧的著名人物還有王國維和徐志摩。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其先祖查繼佐是“明史案”最早向當局告發人之一。金庸祖父查滄珊是“丹陽教案”的當事人。
1937年,金庸考入浙江一流的杭州高中,離開家鄉海寧。1939年,15歲的金庸和同學一起編寫了一本指導學生升初中的參考書《給投考初中者》 ,暢銷內地。這是此類書籍在中國第一次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書。1941年日軍攻到浙江,金庸進入聯合高中,那時他17歲,臨畢業時因為寫諷刺黑板報《阿麗絲漫遊記》被開除。(另一説是寫情書。)1944年考入重慶國立政治大學外文系,因對國民黨職業學生不滿投訴被勒令退學,一度進入中央圖書館工作,後轉入蘇州東吳大學(今蘇州大學)學習國際法。抗戰勝利後回杭州進《東南日報》做記者,1948年在數千人蔘加的考試中脱穎而出,進入《大公報》,做編輯和收聽英語國際電訊廣播當翻譯。不久《大公報》香港版復刊,金庸南下到香港。
1950年,《大公報》所屬《新晚報》創刊,金庸調任副刊編輯,主持《下午茶座》欄目,也做翻譯、記者工作,與梁羽生(原名陳文統)一個辦公桌,寫過不少文藝小品和影評(筆名姚馥蘭和林歡)。姚馥蘭的意思是英文的Yourfriend.(你的朋友)。1955年開寫《書劍恩仇錄》 ,在《大公報》與梁羽生、陳凡(百劍堂主)開設《三劍樓隨筆》 ,成為專欄作家。1957年進入長城電影公司,專職為編劇,寫過《絕代佳人》 、 《蘭花花》 、《不要離開我》 、《三戀》 、 《小鴿子姑娘》 、《午夜琴聲》等劇本,合導過《有女懷春》 、《王老虎搶親》 (所用筆名為林歡)。
作品 :飛─ 《飛狐外傳》 (1960—1961年)
雪─ 《雪山飛狐》 (1959年)
連─ 《連城訣》 (1963年)
天─ 《天龍八部》 (1963—1966年)
射─ 《射鵰英雄傳》 (1957—1959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 《白馬嘯西風》 (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説
鹿─ 《鹿鼎記》 (1969—1972年)(封筆之作)金庸巔峯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笑─ 《笑傲江湖》 (1967年)
書─ 《書劍恩仇錄》 (1955年)--第一部小説
神─ 《神鵰俠侶》 (1959—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俠─ 《俠客行》 (1965年)
倚─ 《倚天屠龍記》 (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 《碧血劍》 (1956年)
鴛─ 《鴛鴦刀》 (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説
《越女劍》 (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説。金庸本意為“三十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説,最後只完成了頭一篇《越女劍》,亦沒有包含在對聯之中。
古龍 
原名熊耀華,著名武俠小説家。約1937年生,祖籍江西,幼年遷居台灣。父母離異後,古龍以半工半讀和朋友資助的方式讀完了中小學,後肄業於淡江大學英文專業。他最初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純文學作家,但最終卻走上了武俠創作的道路。古龍的武俠小説創作始終秉承“求新求變”的宗旨,在二十餘年的寫作生涯中,他以超凡的想象力、深厚的文學底藴和鋭意變革的創新意識,突破前人窠臼,賦予武俠小説新的生命,使之以全新的面貌出現在世上。近半個世紀以來,古龍憑藉《多情劍客無情劍》 、 《楚留香》 、《陸小鳳》 、《七種武器》 、 《絕代雙驕》 、《歡樂英雄》等多部膾炙人口的經典小説,非但征服了億萬讀者,深遠地影響到後來者的武俠創作,同時也引發了持續不斷的影視改編熱潮,長時間風靡中國乃至東南亞各地,歷久不衰。而古龍亦由於在這些方面的巨大成就,被譽為與金庸並駕齊驅的兩大武俠宗師。時至今日,仍有許多武俠/奇幻小説在重複模仿古龍的路子,更有不少影視作品,借古龍的金字招牌,不斷創造收視高潮。
與譽滿天下的古龍小説相比,古龍影視同樣魅力非凡。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港台電影界就有“楚原+古龍+狄龍=賣座”的説法,古龍作品的改編電影也多次獲得亞洲影展及台灣金馬大獎,如根據《武林外史》改編的電影《孔雀王朝》就讓楚原於1979年獲亞洲最佳動作片導演獎,而徐克崛起江湖的處女作電視劇《金刀情俠》亦改編自《九月鷹飛》。更有甚者,上世紀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歌星在東南亞登台,若不演唱《小李飛刀》一曲,觀眾便會大喝倒采。而鄭少秋等主演的《楚留香》系列電視劇當年在各地熱播時萬人空巷的盛況,至今仍為人所津津樂道。九十年代根據《流星.蝴蝶.劍》改編的《蓮花爭霸》與《劍嘯江湖》 ,則奏響了中國武俠劇顛峯時期的最強音。
古龍很早就嘗試電影與文學的互動,如將蒙太奇筆法及結構運用到武俠小説,開闢了武俠創作的新天地;又從事編劇,並自創寶龍影業,把武俠文學的獨特意韻與曲折故事帶入電影,最終成就奇情武俠電影上世紀數十年的輝煌並深遠影響幾代人。古龍作詞、施孝榮演唱的民歌《俠客》 ,意氣風發,豪情萬丈,被譽為詞曲唱三絕,是台灣八十年代大熱名曲。實際上,古龍為“武俠美學”理念的形成與“武俠文化”的推廣作出的巨大貢獻遠不止此,其成就在中國的文學界與影視界都堪稱偉大。
古龍為人真誠,不拘小節,慷慨豪邁。美酒、佳人和閲讀是他最大的愛好,但古龍最看重的,還是朋友。古龍博覽羣書,這為他的武俠世界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和更豐富的內涵;古龍又風流多情,他交往的女性雖多,但無一不是彼此吸引,真心相待;古龍交朋友更是率性而為,肝膽相照,三教九流,無所不包,常常呼朋引伴,縱酒狂歌。古龍是寂寞的,他悲天憫人的情懷和紛擾矛盾的世界顯得那麼格格不入;古龍又是幸運的,無數朋友和讀者通過酒和書跟他走到了一起。1985年,古龍因再次酗酒,導致食道破裂,使原本就欠佳的身體雪上加霜,最終借酒解脱,於九月二十一日走完了他多姿多彩的傳奇人生,享年48歲。1949年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説。1960年始嘗試寫武俠小説《蒼穹神劍》。
當時,台灣俠壇卧龍生、諸葛青雲、司馬翎三人名噪一時。1964年出版《浣花洗劍錄》 ,是古龍武俠小説的一個里程碑,代表著他武俠創作的成熟期。1967年所寫的《鐵血傳奇》(首三部楚留香傳奇),集武俠、文藝、偵探、推理於一身,閲讀起來有如“福爾摩斯探案”。一生創作大量武俠小説,其中《浣花洗劍錄》、《楚留香傳奇》、《多情劍客無情劍》(也就是香港無線電視劇《小李飛刀》的原著)、《絕代雙驕》、《蕭十一郎》 、 《七種武器》 、《陸小鳳傳奇》、《三少爺的劍》 、《歡樂英雄》 、《白玉老虎》等作品,廣受讀者歡迎。到了創作後期,他依然不斷求變,多次説“武俠小説到了要變的時候”;曾在小説中滲入散文的句法,寫出《天涯明月刀》等小説。然而,這類作品並不為讀者與批評家所欣賞。
2005年,台灣淡江大學舉辦第九屆文學與美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主題為武俠小説,集中討論古龍的作品。之後林保淳編了一部論文集,由學生書局出版:《傲世奇才一古龍:古龍與武俠小説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流行文學流行文學的概念

自90年代以來,受歐美,以及港台文化的影響,中國大陸地區也出現了新的一輪的文化變革。其中大眾文化更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文學自然也不可避免地呈現出了它頗具中國時代特色的幾個特點。
有意思的是在短短的20年中,在中國文壇相繼出現了不同的文學招牌(概念)。在這裏我們試圖將這些介紹給大家,從中,你也許可以感受到當今中國流行文學的豐富多彩。
八十年代末開始,痞子文學漸成氣候。現代市井的語言,完全無理化的情節,加上年輕人的無所事事、玩世不恭,這就是痞子文學的風格。
網絡文學
以痞子蔡的《我的第一次親密接觸》為起點,這本書的風行使得網絡文學一詞流行,也基本上奠定了網絡文學自由、調侃、即興的格調。其後"榕樹下"成為最成功的原創文學網站,出現了安妮寶貝、李尋歡等網絡作家。網上寫作,網上閲讀,改變了原有的文學消費方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