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流行因素

鎖定
流行因素是指影響傳染病流行的外界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它們通過對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羣三個環節的作用,可以促進或抑制傳染病的流行過程。而在社會因素和自然因素中,又以社會因素為主導因素,因其可以作用於自然因素,並且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自然因素。

流行因素定義

傳染病的流行依賴於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者三個環節的連接和延續,任何一個環節的變化都可能影響傳染病的流行和消長。這三個環節的連接往往受到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的影響和制約。20世紀80年代後期人類部分傳染病之所以能死灰復燃,再度肆虐人類,是諸多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的共同作用所致。

流行因素自然因素

氣候、地理因素是影響傳染病流行過程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已使地球表面温度在100年內上升了近一度,同時“厄爾尼諾”現象還可在今後100年內提高海面温度3~7度。温度的變化帶來了新的降雨格局,造成大量水窪,為蚊蠅提供了理想的孳生場所。温度的上升也促進了媒介昆蟲的繁殖生長,增強了其體內病原體的致病力,促進了瘧疾登革熱、乙型腦炎等爆發和流行。同時,使原屬温帶、亞熱帶的部分地區變成了亞熱帶和熱帶,使侷限於熱帶亞熱帶的傳染病蔓延至温帶。氣候變暖也使媒介昆蟲和動物宿主的遷徙方式發生了改變。如伊蚊歷來只能生活在海拔1000米以下地區,但由於氣候變暖,在南美的一些國家,可在海拔1350至2200米高度發現伊蚊
媒介昆蟲和宿主動物的特異性棲息習性也影響到相應傳染病的流行。如野鼠鼠疫的傳染源旱獺,只棲息在高山、草原;而腎綜合症出血熱傳染源黑線姬鼠則棲息在潮濕、多草地區。

流行因素社會因素

社會因素包括人類的一切活動,如人們的衞生習慣、衞生條件、醫療衞生狀況、生活條件、居住環境人口流動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社會動盪等。近年來新發、再發傳染病的流行,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社會因素的影響。
  1.抗生素殺蟲劑的濫用使病原體和傳播媒介耐藥性日益增強。以結核病為例,全球約有耐藥結核分枝桿菌感染者一億。1981~1995年,美國對抗生素出現抗藥性的病例從2%上升到25%。而蚊媒對殺蟲劑的普遍抗藥,嚴重影響了滅蚊,從而引起了瘧疾、登革熱、黃熱病等的流行。
  2.城市化人口爆炸使人類傳染病有增無減。城市化造成大量貧民窟的形成,貧窮營養不良、居住環境擁擠、衞生條件惡劣、缺乏安全的飲水和食物,是傳染病滋生與發展的温牀。
  3.戰爭、動亂、難民潮和饑荒促進了傳染病的傳播和蔓延。如前蘇聯的解體和東歐的動盪局勢使這一地區上世紀九十年代白喉嚴重流行。
  4.全球旅遊業的急劇發展,航運速度的不斷增快也有助於傳染病的全球性蔓延。
  5.環境污染環境破壞造成生態環境的惡化,森林砍伐改變了媒介昆蟲和動物宿主的棲息習性,所有種種均可能導致傳染病的蔓延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