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流米巖

鎖定
澤雅水庫環庫公路的南面,有一條山嶺叫“南山嶺”,這是原澤雅周邊村民至澤雅的必經之路,在南山嶺兩側,樹木葱鬱,梯田成行,梯田間,一塊巨石橫躺其中,一個在澤雅民間流傳的“流米巖”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
南雁蕩山的曉嶺上有一塊大岩石,巖壁上有一個小孔,小孔上面刻着“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凸出的字,這就是流米巖。
中文名
流米巖
位    置
重慶沙坪壩區

目錄

流米巖簡介

傳説玉虹洞有流米巖,供山僧食用,後小沙彌嫌流細,以棒通之,米遂斷流。
山泉流米不流水, 但使山僧食不愁。
一自沙彌通棒後, 更無白米泉中流。

流米巖內容

澤雅 [1]  水庫環庫公路的南面,有一條山嶺叫“南山嶺”,這是原澤雅周邊村民至澤雅的必經之路,在南山嶺兩側,樹木葱鬱,梯田成行,梯田間,一塊巨石橫躺其中,一個在澤雅民間流傳的“流米巖”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

流米巖傳説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南山嶺的這塊巨石旁邊有一個茅草蓋的寺院,寺院裏住着一老一小兩個和尚,這倆和尚,一個老的平時少言寡語,很少出門,一年四季在寺院旁邊的莊稼地裏種些水稻、蔬菜;另一個小的,性格和老和尚完全相反,平時好逸惡勞,整天無所事事,更不知行善積德。就這樣,這倆和尚一個種,一個吃,加上再施捨一點給鄰近的窮人,勉強維持着生活。
有一年,澤雅山區遇到大旱,整整4個月沒下雨,莊稼顆粒無收。南山嶺鄰近的山民和兩個和尚一樣,好久無米下鍋,只能到山上挖野菜充飢。這一天早上,天剛矇矇亮,老和尚拿着袋子又準備去挖野菜,經過寺院邊的岩石,老和尚突然想:“這塊石頭裏如果能流出米來,讓大家都吃個飽,那該多好啊!”想着、想着,忽然,聽到“嗤嗤”的聲音,老和尚豎耳細聽:聲音發自岩石之中!不覺定睛一看,啊!只見岩石邊開了一個小口,真得從裏面流出白花花的大米來!老和尚高興極了,趕緊叫鄰近的山民拿袋子來接,眼看着一個個山民提走一袋袋白米,老和尚心裏樂開了花……
這樣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大家覺得奇怪的是:岩石中流出來的米,僅僅只夠每人吃飽,沒有一點多餘。這時,那好吃賴做的小和尚,排出一個“歪”陣來:何不拿鑿子把石頭上流米的口子鑿大一些,讓它多流米,到時吃不了,再賣點錢呢?於是,這天他瞞着老和尚拿來鑿子,偷偷地在岩石上鑿起流米口來。鑿啊,鑿啊,流米口越鑿越大,越鑿越深,可是,米越流越少,越流越少,最後,一粒米也沒有了,只剩下岩石上一塊被鑿得深深的洞。
今天,你如果沿着環庫公路南面的“南山嶺”往上走,大約走300多米,真的還可以看到當年的“流米巖”,在那光溜溜的岩石上依稀還可以辨認出當年被小和尚鑿過的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