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流水溝

(合江縣境內街道)

鎖定
流水溝,今新華中路河排流水溝巷。古時為大溪溝,明代填溝建街。清末名流水溝巷。民國25年(1936)名交通路,36年(1947)名康莊路,後改名流水溝。2010年名流水溝巷。溝北西側為纖藤街,舊時是一條專門以竹篾製作拉船纖藤的街道,今尚存。
中文名
流水溝
地理位置
新華中路河排流水溝巷
所處時代
明代至民國時期
溝北口為合江輪船碼頭。民國8年(1919)6月,重慶長慶號輪船在流水溝碼頭首次載運旅客。33年(1944)3月,馮玉祥將軍在此碼頭下船進城,發動合江獻金救國運動。34年(1945)10月22日,蔣介石、白崇禧等在此碼頭下船進城,視察合江工作。35年(1946),縣長江開第拆除古城垣東、南、北三城門,以其石料擴建流水溝輪船碼頭和東門口碼頭。1958年12月6日,縣長郭建華從成都領會中央掃盲委員會頒發的“合江文化縣”稱號獎旗,從瀘州乘船到此碼頭下船,城區羣眾從流水溝起夾道迎接。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溝內有合江輪船公司、土產公司、日雜公司等企業。今為商業街區。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