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流動的中國

鎖定
《流動的中國》是由上海廣播電視台紀錄片中心製作的社會觀察類紀錄片。
該片共四集,分別以“家鄉”“座標”“答卷”“追夢”為主題展現人口的遷移、人與城市的關係、人和時代的聯繫以及個人夢想的追求等故事 [1] 
該片於2021年9月7日起每週二22:45在東方衞視正式播出 [2] 
2022年10月,入圍第27屆電視文藝“星光獎”。 [12] 
中文名
流動的中國
類    型
社會觀察類紀錄片
出品公司
上海廣播電視台紀錄片中心
導    演
範士廣
集    數
4 集
在線播放平台
騰訊視頻
東方衞視
SMG紀實頻道

流動的中國劇情簡介

如果要為當今的中國畫一幅水彩,那麼流動應該是它的底色之一。從內陸到沿海,從鄉村到城市,從工廠到田間,流動的中國時刻創造着可能和機會。該片將目光聚焦於所有正在奔跑、正在奮鬥的人們,因為歸根結底,這都是中國人命運的流動,之所以稱之為“流動”,是因為回望時,路徑清晰可辨,因果環環相扣,原點難以忘懷。這其中,有的人隨着時代的浪潮,奔湧入海;有的人遭遇逆流,奮勇展臂,迎頭向前。是人的行動創造了流動,是人用行動包抄生活,任何生存的困難都掩蓋不住生命本身的美麗。在命運的流動中,山水關連,風雲呼應,個體走過的城市和山川都化成了生命,點亮心中的燈塔,光芒萬丈 [2] 
《家鄉》是今天中國人的“吾心安處”,裏面有林海瑩兩次方向相反的流動,有云南昭通桃子埡口村的易地搬遷,也有上海姑娘、哈佛碩士回國從事垃圾分類的人生選擇;《座標》介紹一羣在他鄉的奮鬥者:在川黔交界修大橋的90後,在沙漠邊陲種梭梭的家園守護者,讓劉家窩堡村實現全村致富的第一書記等;《答卷》展示了受益於這個時代的流動,並正在反哺時代的答卷人;《追夢》則回到每個奮鬥者的起點,看看個人夢想與時代之間的微妙呼應 [1] 
《流動的中國》海報 《流動的中國》海報

流動的中國分集劇情

    第1集 家鄉
    劇情圖片 劇情圖片

    雲南省昭通市,海拔1860米的桃子埡口村正進行一次特殊的整村搬遷。全村共84户442人,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而身處的這塊土地年均三次山體滑坡。在脱貧攻堅的時代背景下,桃子埡口村當時要整體遷移到鎮雄縣城;廣西南寧火龍果園工作的林海瑩,年輕時嚮往城市,羨慕寫字樓裏白領的生活,12年前離開家鄉,坐上綠皮火車到了深圳,上了電子產品的流水線。促使她回到家鄉的,是中國鄉村正在發生的深刻變革之一——土地流轉。她每月在果園領固定工資,同時在另一塊土地上也有小規模家庭果園。這個位於偏僻山間的火龍果園,每到夜間,儼然成了網紅景點。在燈光閃爍的果園中,林海瑩穿上最喜歡的連衣裙,讀一首自己寫的詩《燈海點亮了土地》;周春是一名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因為想為家鄉做一些事情,她所選擇的方式就是推廣垃圾分類。她認為垃圾分類,是讓家園變得更乾淨,這是共識。沒有居民是天然的反對者。雖然會有種種的難題,但可貴的是,通過垃圾分類,環保的意識正在深入人心。


    第2集 座標
    劇情圖片 劇情圖片

    該期聚焦那些在他鄉奮鬥的改命者的故事,他們是在川黔交界修大橋的90後,是在沙漠邊陲種梭梭的家園守護者,是在十四億人中閃亮了一天的雙語外賣小哥,是為了孩子獨自一人從赤壁小城到深圳打拼的貸款銷售,是讓劉家窩堡村實現全村致富的第一書記。從這些普通人身上,我們看到了奮鬥的理由。


    第3集 答卷
    劇情圖片 劇情圖片

    猝然面對人生新的開始,初次應聘的華東師範大學畢業生孔令娜,充滿了忐忑。眼前是西安教育局局長給的合同,孔令娜在反覆確認着所有的細節。在簽字的那一刻,孔令娜遲遲不敢下筆。一旦自己選擇去西安,那邊一個親戚朋友都沒有,完全舉目無親;廉宏彬是西安人才交流中心的副主任,是領隊。他的團隊中,不僅有西安各用人單位的相關負責人,還有西安相關區縣的組織部、人社局、教育局的黨政幹部。這是一個城市為招聘能夠派出的最有誠意的人員配置。但是,在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吸引人才去西安,廉宏彬這次的招聘活動註定艱難。廉宏彬很清楚,西安和深圳相比差距在哪裏。但他相信事在人為,總有可能。這樣的人才故事將持續上演。它是市場環境下,一個有為政府主導的人才資源的有效配置。它讓年輕人看到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第4集 追夢
    劇情圖片 劇情圖片

    從快遞小哥到飛行員,從飛行員到機長,趙立傑從來也沒有想過,自己平凡的人生,會以這樣的方式逆風起飛。開着飛機送快遞,趙立傑完成了自己的人生跨越,而這背後是現代社會對效率的極致追求。2013年,湖南省常德市郵政公司組織了一萬三千名中學生寫了一封給未來自己的信。2019年12月,七年前的一萬三千封信即將抵達。這像是一場發生在常德小城的行為藝術。它告訴人們,能夠穿越時間的東西最為珍貴。


參考資料 [3-4]  [7-11] 

流動的中國幕後製作

2019年,剛拍完《人間世》的範士廣團隊,接到一個新任務,即拍攝紀錄片《流動的中國》。命題很宏大,但範士廣覺得,自己要做的並不是去解釋什麼是“流動”,而是去“找故事”。他跟團隊定了兩個故事的標準:一是普通人的命運感;二是時代感 [3] 
何謂“流動的中國”,這是導演組兩年來不斷思考和討論的問題。是春運和外出務工那樣的空間流動;是人才的流動或是金錢的流動;又是夢想的流動或是職業的流動。《流動的中國》按照這樣的設想去尋找選題,去跟蹤拍攝,最終找到了許多動人的故事。這些人物和故事既平行前進,又彼此交叉,層次互異的年齡、不同的口音表明他們所處的境遇不同,但他們在許多時刻裏,是精神上的同盟者。聆聽普通中國人的聲音,記錄普通中國人的腳步,這也是製作《流動的中國》的意義 [2] 

流動的中國主創團隊

總導演/總撰稿/旁白
範士廣
攝影指導
柯丁丁
導演組
李聞、金翔、丁璨、任一、劉振宇、謝抒豪
燈光
李海龍、黃善祥、王明臣
錄音
黃百寒
後期統籌
董耀、俞胤
剪輯
葉桉、楊宏蔚、吳曉明、周文慧
調色
陳佳瑤、劉揚
片頭設計
陳子芃、韓青臻
片頭製作
孫偉中
特效動畫
俞胤
原創音樂
B6
聲音製作
曹伊
運營總監
金靖、周琰佶
宣傳總監
陳佳嵐
宣傳統籌
胡文浩、張弛
版權總監
馮穎傑
編播統籌
饒潔吟、袁航宇
編播協調
周理、王琦聰
編排
尹穎、黃金喆
數據統計
黃超、沈爽
製作單位
上海廣播電視台紀錄片中心
注:以上為部分創作人員名單,全部名單請查看每集片尾字幕,參考資料 [5] 

流動的中國幕後花絮

  • 總導演範士廣表示,該片總共拍的故事有二三十個,但很多都沒用進去。該片團隊最終只呈現了4集12個故事。
  • 2020年初,範士廣和攝像跟拍平安普惠諮詢顧問呂宗揚,一路從深圳驅車回湖北赤壁,路上足足開了24個小時。本意是講述這名年輕人的“流動”故事,沒想到一轉眼發現所有人開始戴上口罩,疫情發生了。兩人不敢從武漢走,就坐高鐵從赤壁回長沙,再飛回上海,第二天武漢就封城了。該片就擱置了好長一段時間,從2020年底開始做後期,到2021年5月,該片最終才正式審片通過。
  • 該片攝製組接連去了幾次雲南,在鎮雄縣城的安置小區裏、大街上蹲點拍攝,記錄下村民進城後的適應過程。村民搬到縣城的第一步,是教會村民用電梯,因為村民們害怕按錯一下,電梯就壞掉了。
  • 該片攝製組在拍攝廣西南寧火龍果園的林海瑩時,恰遇寒潮要來,上千畝火龍果必須儘快補光、增温,攝製團隊也拍下了林海瑩和鄉親們安裝5萬隻燈泡的過程。
  • 在湖南常德,該片攝製組跟着快遞員敲開一扇扇門,把13000名“00後”七年前給自己寫的信交還給他們 [3] 

流動的中國發行信息

流動的中國播出平台

播出平台
播出日期
播出時間
網絡平台
東方衞視
2021年9月7日起
每週二22:45
騰訊視頻
上海紀實人文頻道
2023年3月1日
21:05
上海紀實人文頻道
2023年3月8日
16:06
參考資料 [1]  [13-14] 

流動的中國收視率

《流動的中國》CSM63城市網首播收視情況
期數
播出日期
收視率%
排名
收視份額%
第一期
2021年9月7日
0.107
20
1.23
第二期
2021年9月14日
0.190
9
1.33
第三期
2021年9月21日
0.227
11
1.42
第四期
2021年9月28日
0.139
13
1.23
  1. 數據來源為央視索福瑞,調查範圍為四歲以上觀眾
  2. 排名為週二晚間省級衞視所有綜藝節目收視率排名,並不一定為同一時段。

流動的中國獲獎記錄

2022年10月,入圍第27屆電視文藝“星光獎”。 [12] 

流動的中國作品評價

紀錄片《流動的中國》用生活化的取材與真實的情感拉近了與觀眾之間的距離,最終呈現的12個故事提供了一個觀察當代中國人的窗口,讓這方寸鏡頭能夠記錄下中國人奮力生活的印記。隨着鏡頭的不斷深入,流動的中國、追夢的中國人,在平凡生活裏顯得尤為温暖具體。《流動的中國》呈現的是時代的温度,在大背景之下,也藴含着中國人真誠、質樸而熱烈的情感。一個時代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串聯着無數奮鬥者的故事,《流動的中國》讓中國人命運的流動永不停歇,因為中國人們的奮鬥一往無前,這個時代的光輝也必然更加璀璨 [6] (《文匯報》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