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流動性過剩

鎖定
通常意義的“流動性(Liquidity)”指整個宏觀經濟的流動性,即在經濟體系中貨幣的投放量的多少。流動性過剩(Excess Liquidity)一詞,即指有過多的貨幣投放量,這些多餘的資金需要尋找投資出路,於是就有了投資/經濟過熱(Overheated Investment Growth)現象,以及通貨膨脹(Inflation)危險。“流動性過剩”有時被稱為“資金週轉過度”。
中文名
流動性過剩
外文名
Liquidity

目錄

流動性過剩類型特點

流動性過剩,簡單地説,就是貨幣當局貨幣發行過多、貨幣量增長過快,銀行機構資金來源充沛,居民儲蓄增加迅速。在宏觀經濟上,它表現為貨幣增長率超過 GDP增長率;就銀行系統而言,則表現為存款增速大大快於貸款增速
通常意義的“流動性(Liquidity)”指整個宏觀經濟的流動性,即在經濟體系中貨幣的投放量的多少。所謂“流動性”,實際上是指一種商品對其他商品實現交易的難易程度。衡量難易程度的標準是該商品與其他商品實現交易的速度。當該商品與其他商品交易速度加快,也就是非常容易實現交易的時候,流動性就會出現過剩;當該商品與其他商品的交易出現速度減緩,也就是實現交易非常困難的時候,流動性就會出現不足。
在股票市場提到的流動性就整個市場而言指參與交易資金相對於股票供給的多少,這裏的資金包括場內資金,即己購買了股票的資金,也就是總流通市值,以及場外資金,就是還在股票帳户裏準備隨時入場的資金。如果在股票供給不變的情況下,或交易資金增長速度快於股票供給增長速度的話,即便公司盈利不變,也會導致股價上漲,反之亦然,這是很簡單的需求供給關係,但這種股價上漲是有限度的,受過多或叫過剩的資金追捧導致股價過度上漲而沒有業績支撐,終難持久,這種資金就是我們常説的熱錢
流動性過剩 流動性過剩 [1]
上面兩種流動性多數情況下會有關聯,既經濟出現流動性過剩通常會引發股票市場的流動性過剩,所以當國家開始收緊銀根時,股票市場就會失去資金供給,表現不佳。
針對於個股,流動性是另一個概念,指股票買賣活動的難易,也就是説我買了這支股票後是否容易賣出,我們常説這支股票流動性很差,就是指很難按理想價格賣出,所以流動性差的股票多是小盤股高度控盤的股票,是不適合大資金運作的,即便買完之後股價漲上去了,但賣不掉,對於大資金風險更大,所以他們更願意在流動性很好的大盤股裏運作,那裏交投活躍,大量買賣也不會引起股價明顯變動。不過中小投資者就自由很多了,由於資金量少,可以有很多選擇。
在一般的宏觀經濟分析中,流動性過剩被用來特指一種貨幣現象。也就是説,在現實的經濟分析中,上面定義當中的基準商品僅僅被當作貨幣,因為貨幣本質上也是一種商品。歐洲中央銀行(ECB)的就把流動性過剩定義為實際貨幣存量對預期均衡水平的偏離。
對通脹的定義也有多種,但通脹的基本特徵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流通中的貨幣出現膨脹狀態,即貨幣貶值。第二,一般商品和勞務的價格普遍地、持續地上漲。注意普遍和持續這兩個概念有助於把通貨膨脹和其他的物價上漲現象區分開來。Inflation除了通貨膨脹的意思之外,還有信用膨脹、物價暴漲的含義,從這些字意上我們也可以瞭解到,貨幣過多和信用膨脹,物價持續普遍上漲是三位一體,不可分割的。
預期貨幣存量均衡水平實際對應着合意的物價水平。當我們説流動性過剩,即貨幣超發時,預期均衡的貨幣存量沒有變化,此時,物價沒有出現普遍、持續的上漲。但是,由於實際貨幣存量已經超過合意水平,物價水平有可能普遍上漲,從而出現通貨膨脹。這中間存在一定的時滯。 如果中央銀行此時能夠控制貨幣發行並使實際貨幣存量回歸到預期的均衡水平,那麼物價水平普遍、持續上漲就有可能不會發生。反之,物價水平就可能出現普遍、持續上漲。
這裏,又不得不涉及貨幣的本質、貨幣如何超發以及從貨幣超發到物價普遍上漲之間的傳遞機制問題。在馬歇爾那裏,“貨幣”一詞有較大的伸縮性,如果沒有相反的意義,“貨幣”可以看成是“通貨”的同義語。在金融市場上,“貨幣的價值”在任何時候都等於貼現率或短期貸款所收的利率。在托馬斯·梅耶那裏,足值的商品貨幣指的是作為商品的價值和作為交換中介的價值完全相等的貨幣。如果貨幣作為商品自身的價值不能與它作為貨幣的價值完全相等,且不能用以(直接)兑換商品,就稱為信用貨幣。

流動性過剩問題

流動性過剩問題如今已經成為全球性議題。美國經濟顯露疲軟致使美聯儲再度邁開降息的步伐,日元長期維持零利率或者低利率,歐洲國家為阻止本幣升值步伐而放慢提高利率的節奏,全球性擴張的貨幣政策在刺激經濟復甦的同時,也積蓄了大量的流動性。受經濟失衡的誘導,這些爆炸式的流動性絕大部分都流到了新興經濟體國家,中國也成為全球流動性的巨大蓄水池。然而,僅僅將流動性過剩歸結為外部因素顯然有失偏頗。由於獨特的經濟環境和金融制度,中國流動性過剩有着自己特殊的形成機理和傳導機制。

流動性過剩測度

對於流動性的測度有不同的口徑。根據所研究對象的不同,流動性測度存在一定的差異。從世界範圍來講,流動性是指儲備貨幣的投放量的多少;從一個國家的整個宏觀經濟來講,流動性是指該國主權貨幣的投放量的多少,一般用M2來反映;從銀行體系來講,主要是指銀行體系內可貸放資金的多少,一般用存貸差來反映。這裏我們通過測度後兩種口徑,來檢測我國流動性的規模與發展趨勢。

流動性過剩原因

綜述
流動性過剩可由多個原因單個或共同導致。總的來説包括了中央銀行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一般手段包括調降準備金率和利率,回購國債以放入資金到市場),經濟週期的變化,匯率制度的缺陷,熱錢大量湧入等。這些因素皆可大大提高流動性,當過度時,便會引起流動性過剩。另一方面,流動性過剩也可理解為伴隨或緣於通貨膨脹,即部分引起通貨膨脹的因素也可能引起流動性過剩。
中國雖然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發生過嚴重的通貨膨脹,但是,近幾年M2與GDP繼續維持高位,卻沒有發生通貨膨脹,一般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物價水平的持續上漲
流動性過剩 流動性過剩
第一,從貨幣超發壓力到全社會物價水平的普遍、持續上漲有一定的時滯。由於現代信用貨幣的複雜性,貨幣超發壓力往往不會立即導致物價的廣泛上漲。這種滯後期的長短往往取決於宏觀經濟數據的準確程度、不同價格指數的重視程度、社會公眾和企業對宏觀經濟的預期以及國家貨幣和財政部門對於通脹的態度。我們看到,現實經濟中貨幣發行量儘管已經在高位運行數年,而消費物價指數可能仍然是負數;而當貨幣當局為了抑制通脹將各個口徑的貨幣發行降下來時,消費物價指數可能仍然在上漲。如此,物價上漲相對於貨幣超發壓力的滯後效應,仍然會造成反通脹理論和政策上的混亂。例如,一些觀點認為,我國貨幣多髮根本不會帶來物價上漲壓力,應當以貨幣超發來抑制有效消費需求不足導致的價格下降。這樣的論點把時滯效應理解成了貨幣多發與物價上漲沒有必然聯繫。“通貨”的“膨脹”,並不會立刻帶來“通貨膨脹”,但時間上的不一致並不能否認貨幣超發是全社會物價水平的普遍、持續上漲的最基本的成因。
收入差距擴大
第二,收入差距擴大。財富向少數人集中,而富人的邊際消費傾向比較低。居民把大量的收入存入銀行作為養老金、醫療費用以及子女的教育費用。
消費品企業的激烈競爭
第三,消費品企業的激烈競爭,阻斷了商品價格水平從原材料到工業消費品價格的傳遞,從不動產和資產價格到普通居民消費品價格的傳遞。
但是,我們也要明確,資產價格膨脹也會導致通貨膨脹。剛卸任國家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的餘永定先生就指出,僅看到物價指數的穩定而不注意金融資產和不動產價格的上漲,很可能會導致貨幣政策過鬆,以致不能及時制止泡沫經濟。他舉了日本的例子,上世紀80 年代末,日本股票價格和不動產價格急劇上升, 但物價指數卻相當平穩, 因而沒有提高利息率, 緊縮銀根。泡沫破裂後, 日本陷入戰後最嚴重的經濟危機。餘先生還提醒説,在中國存在大量超發、但暫時沉積為居民儲蓄存款的貨幣(我們暫時將這一部分貨幣稱之為“沉積貨幣”)的情況下,資本市場的過度發展(也可以是房地產市場的過度發展)很可能激活處於冬眠狀態的沉積貨幣,暫時退出流通的貨幣將重返流通領域去追逐商品, 從而導致通貨膨脹的復活。
所以,流動性過剩是通貨膨脹的前兆,從流動性過剩到通貨膨脹只有一步之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