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活着

(孟京輝導演話劇)

鎖定
《活着》是由中國國家話劇院製作的話劇。該劇由孟京輝執導,黃渤袁泉主演,於2012年9月4日在國家大劇院首演 [1] 
該劇改編自餘華所著同名小説,講述了在時代、社會變革中,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歷着的苦難 [2] 
2021年,《活着》上線B站。 [15] 
中文名
活着
外文名
To Live
演出時間
2012年9月4日
演出地點
國家大劇院
類    型
話劇
主    演
黃渤
袁泉
導    演
孟京輝
編    劇
張先
許綠倫

活着劇情簡介

《活着》劇照
《活着》劇照(3張)
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賭光了家業、氣死父親,妻子家珍屢勸無果後被其父帶回孃家,福貴被迫靠變賣母親首飾租間破屋過活。一年後,家珍手拉鳳霞懷抱兒子有慶回到家,福貴痛改前非,開始靠演皮影戲過起安份守己的日子。
好景不常,內戰時期,福貴被國民黨抓去當勞工,一番輾轉終回到家鄉與一家人團圓,鳳霞因病變成啞巴。而在後來的大躍進運動和文化大革命中,他雖獲某些小福,逆境卻也一直與他如影相隨,最後只剩得伴隨着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自己的一生 [3] 

活着演職員表

活着演員表

    • 黃渤 飾 福貴
    • 袁泉 飾 家珍
    • 王楠 飾 家珍父親
    • 李藴傑 飾 福貴母親
    • 王奕 飾 福貴父親
    • 於洋 飾 戰地兄弟
    • 李建鵬 飾 村長
    • 崔凱 飾 龍二
    • 汪玥 飾 鳳霞
    • 蘇小剛 飾 二喜

活着職員表

出品人 周予援
製作人 景小勇、王曉鷹、查明哲、史麗芬、戈大立、羅大軍
原著 餘華
導演 孟京輝
編劇 張先、許綠倫
展開
舞美設計
張武
燈光設計
王琦
音響設計
周濤
多媒體設計
王之綱
音樂作曲
邵彥棚
服裝設計
劉丹 、於磊
化妝設計
劉煜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4-5] 

活着角色介紹

  • 福貴
    演員 黃渤

    家珍的丈夫。地主家的頑劣的少爺,因賭輸掉家產,後被抓去當兵,輾轉回家後,親人相繼離去,到了老年的福貴伴隨一頭老牛生活。

  • 家珍
    演員 袁泉

    福貴的妻子。米店家的千金小姐,嫁給福貴後,為其生下一兒一女。在家道中落後依舊操持家裏的事物,包容着福貴,陪着他成長,等着他長大,等着他回家。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6-7] 

活着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孟京輝與餘華在意大利相識,想商討想把《許三觀賣血記》改成話劇,卻意外的收穫餘華建議改編的《活着》。由於兩人都太忙而擱置。在四年後,孟京輝導演將《活着》搬上舞台 [8] 
劇本初期,孟京輝表示有三種設想。第一種是舞台上有兩個福貴,一個是講述者,一個是故事裏的人物。第二種以現實主義呈現為主,敍述推動劇情。第三種是從頭到尾念小説,舞台上是伴隨搖滾樂來來往往的人流、面具和盪漾其中的繩子 [2]  。在話劇籌備期間,孟京輝買了200多本《活着》,演員、燈光、舞美、音響、設計、宣傳等所有工作人員人手一本 [1] 
舞台美術
張武為該劇設計用數條一米深的割裂深溝佈景,成為耕地、戰地等。讓演員可以完全藏身其間,變換不同方式出其不意地登台亮相。兩邊的鏡像映射讓舞台沒有空間的限制成為了“四維空間”,為話劇《活着》撐開了舞台表現的維度 [9] 
角色啓用
孟京輝表示看了電影《高興》的劇照,覺得黃渤是有個臉上有故事的演員,是《活着》福貴的人選,隨即和黃渤開展合作 [2] 

活着獲獎記錄

時間
獎項名稱
獲獎方
獲獎情況
2013年
2013年度壹戲劇大賞
年度大戲
《活着》
獲獎 [10] 
年度最佳導演
孟京輝
年度最佳男主角
黃渤
2014年
最佳劇目獎
《活着》
獲獎 [11] 
最佳導演獎
孟京輝
最佳男演員獎
黃渤
最佳女演員獎
袁泉

活着演出信息

演出時間
演出地點
演出劇場
2012年9月4日至9日
北京
國家大劇院 [2] 
2014年2月3日、4日
德國漢堡
塔利亞劇院 [12] 
2014年2月8日、9日
德國柏林(北京和柏林建立友好城市20週年)
德意志劇院 [12] 

活着作品評價

話劇《活着》故事上圍繞福貴歷經喪財、喪父、喪母、喪友、喪子、喪女、喪妻、喪婿、喪孫等一系列悲劇,最終成為一個心平氣和跟老牛嘮家常的老人。對這部劇來説導演在劇情脈絡上尊重了餘華的小説,舞台呈現上採用“孟氏風格” [13] (《東方早報評)
喝彩的不是敢於將畸形年代和殘酷生活曝光,而是用戲劇的,孟京輝的導演方式來展現死亡以及死亡給活着的人留下的生存命題 [14] (《北京青年報評)
《活着》成為孟京輝導演作品中長長戲單上的又一個經典,玄妙的技巧,將寫實主義、後現代、魔幻主義種種不同的藝術風格雜糅在一起無縫展示,將《活着》舉重若輕地呈現,看完之後讓部分觀眾沉重又心疼,還有着揮之不去的反思 [14] (《北京晨報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