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活檢鉗

鎖定
活檢鉗是內鏡檢查取病理標本不可缺少的工具,若使用污染的活檢鉗進行操作獲取標本,將會導致院內感染的發生。筆者對活檢鉗帶菌原因和消毒滅菌方法進行分析如下。
中文名
活檢鉗
活檢鉗
檢查取病理標本不可缺少的工具
以獲取
標本若使用污染的活檢鉗進行操作
將會導致
院內感染的發生

目錄

活檢鉗關鍵詞

內鏡 活檢鉗 消毒

活檢鉗方法

1.1 器械與設備 國產NCX12-Ⅲ型自動清洗超聲霧化內鏡消毒機。玻璃管直徑3 cm,長度100 cm,因於浸泡活檢鉗。2%戊二醛文崍利爾康產。
1.2 消毒方法 消毒方法分自動清洗超聲霧化內鏡消毒機消毒法(簡稱機消法)和垂直懸掛浸泡消毒法。者取活檢後活檢鉗先在水流下清洗,毛刷清潔鉗瓣後放入消毒機中與內鏡同時設定消毒,設定時間按要求為5 min。後者採用同樣方法對活檢鉗進行清潔,然後將活檢鉗垂直懸掛浸泡在戊二醛的玻璃器官容器中,消毒時間為10 min。然後同樣方法在活檢鉗的鉗瓣和下端補採樣送檢鉗菌培養。
1.3 統計學方法 採用t檢驗,P小於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活檢鉗結果

實驗結果表明:在機消法6次細菌培養中,其中3次檢測報告細菌滿平皿,在統計學處理時按2 500細菌1 cm2計算,另3次分別為404、100、256個細菌1 cm2;垂直懸掛浸泡消毒經過10次細菌培養,結果均未見細菌生長。經統計學處理:t=7.5,P小於0.000 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活檢鉗討論

近年來內鏡檢查、治療的設備和人員不斷普及,由此帶來的院內感染陪受重視,所以內鏡及其附件的消毒滅菌越來越受重視,需尋找有效的內鏡附件消毒滅菌方法以預防院內交叉感染。《消毒技術規範》中規定:活檢鉗是直接操作機體黏膜組織的內鏡附件,需達到滅菌標準。許學者致力於內鏡及活檢鉗消毒滅菌的研究,但沒有找到活檢鉗消毒不徹底的原因,故消毒效果不明顯。如果使用一次性活檢鉗,就可以徹底杜絕交叉感染的可能.
3.1 活檢鉗帶菌原因分析 做內鏡檢查時為了使胃腔、腸腔擴張便於觀察,需要給腔內注氣,腔內壓力增,把消化道內的黏液、血液及分泌物壓入活檢鉗鞘內。活檢鉗結構本身無沖洗孔,內芯不易沖洗清潔和消毒滅菌。
3.2 消毒機未徹底消毒的原因 自動清洗超聲霧化內鏡消毒機設置了內鏡消毒系統和活檢鉗消毒系統。消毒程序為加壓清洗—霧化消毒—加壓清洗,水源和消毒液一次性使用隨即排出。活檢鉗鞘內的污物不能利用策略作用將污液引流出來。消毒機工作時只是對活檢鉗表面進行清洗消毒,而對藏在鞘內的污物無法消毒,造成了活檢鉗消毒不徹底。在實驗中對消毒機消毒過的活檢鉗取出後進行垂直懸掛,分鐘後在活檢鉗的下端鉗瓣處可見引流出來的黏液,並且培養出大量細菌,進一步證實了活檢鉗鞘內藏納着污液。
3.3 垂直懸掛浸泡法的特點 垂直懸掛浸泡消毒,將使用後的活檢鉗初步清潔後垂直懸掛浸泡在2%戊醛溶液中,利用重力作用將進入鞘內的分泌物引流出來,進行消毒滅菌。另外,由於消毒時間上的差異,亦應該是此次消毒結果差異明顯的原因之一,提示延長消毒時間對提高消毒效果的重要性。通過細菌培養觀察,消毒液使用2周後,消毒效果仍然達到無菌要求。所以,活檢鉗的消毒推薦使用垂直懸掛浸泡消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