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洲心燒肉

鎖定
洲心燒肉是廣東省清遠市的一個特色美食,自清代以來,洲心燒肉就因酥嫩香脆而聞名遐邇。
中文名
洲心燒肉
別    名
洲心燒豬
主要食用功效
燒臘
到清遠探尋美食之旅,洲心燒肉是一道不可錯過的“草根鄉味”。直到今天,正宗洲心燒肉還是在農家的私家土窯裏燒製出來的,而且“正品”露天放置一天,依然皮脆肉香,用燒肉骨熬粥,更是一絕。 [1] 
洲心是清遠清城區東部數公里外的一處河灘小鎮,毗鄰北江,稻田肥美,是清遠近郊的“魚米之鄉”。燒肉傳統燒製手藝流傳至今已有200餘年,至今鎮上還保留有何氏、梁氏等燒製豬肉世家。
洲心燒肉的燒製程序200多年來幾乎沒有改變過:每天凌晨,選肉質上等的生豬宰殺,起梅肉、剔骨、撒鹽、撐起、刷蜜糖、貼紙、下爐……從燒爐到出爐,一頭燒豬起碼耗時約3個小時。
“一般的酒店和燒臘檔都是明爐燒烤,用的是電,但古法炮製用的是火窯和柴燒豬。”洲心鎮一位燒豬世家的後人透露,他家的火窯十分厚實,像間小屋子那麼大,上面有起重用的滑輪吊鈎,暗爐可“裝”下一頭數百斤重的豬。
大廚巧妙運用祖輩流傳下來的秘笈,使燒肉的色澤金黃而內裏不焦。原來洲心的師傅在烤光豬時,會把一疊薄薄的白紙沾濕,一張張小心翼翼地貼在豬的屁股、肚皮等位置,提前保護好這些細嫩的部位。經過摸索,師傅還發現春天的豬皮薄、冬天的豬皮厚,需根據不同季節來調整爐火的温度。
隨着鐵鏈轉動,只見一頭豬被吊鈎移送至滾燙的窯爐中,開始接受木炭的烘烤。師傅緊盯着牆上的時鐘,15分鐘後首次起爐。“掌握火窯的温度是很大的學問,我們沒有紅外線温度計,只能憑經驗看炭火的顏色來判斷温度。”每隔15分鐘,老師傅會走上窯頂,吃力地轉動滑輪將燒豬升出火窯,再降到半空,通過觀察燒豬的表皮變化來判斷是否需要加柴,如此繁雜的重活在此後的2個多小時不斷重複。
據説,洲心燒肉只用鹽來調味,一頭豬大概需要4斤鹽。就是如此簡單的配料,炮製出來的燒肉竟那麼受歡迎。而且不少老師傅都拒絕把洲心燒肉賣到外地。因為他們認為路上顛簸會破壞燒肉的皮焦肉酥,豬皮會與豬肉分離,這樣就流失了原汁原味。
必嘗菜品
顧客點評:雖然只是以新鮮豬肉為原料,但洲心燒肉混合了燒烤和各種香料的誘人香味,焦黃脆嫩的豬皮以及烤到流油的幾分肥肉附着在酥滑的瘦肉上,三者恰到好處地結合在一起,佐以白粥或美酒、白糖,味道更佳,帶來一次強烈的視覺誘惑和味蕾衝擊。
交通指引:廣州出發可上廣樂高速往清遠方向,從源潭鎮出口下,轉入清佛公路,往清遠方向約20多公里即到洲心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