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洪鐘宇

鎖定
洪鐘宇朝鮮語:홍종우,1850年—1913年),朝鮮王朝後期政治人物,刺殺開化黨領袖金玉均刺客聲肅羽亭,本貫南陽洪氏。
聲肅
羽亭
出生日期
1850年
逝世日期
1913年
本    名
洪鐘宇
外文名
홍종우(朝鮮語)
身    份
朝鮮王朝後期政治人物
祖    籍
本貫南陽洪氏

洪鐘宇留學法國

洪鐘宇的父親是洪在源(在中國史學界廣為流傳的洪鐘宇是洪英植兒子並且他暗殺金玉均是為父報仇的説法系謬傳),做過一些小官,曾任從五品義禁府都事。洪鐘宇出生於朝鮮京畿道安山,據朝鮮史料《梅泉野錄》記載,他早年“家貧落魄,流寓古今島”。 [1]  日本官方資料則記載洪鐘宇少年時代曾在濟州島居住,期間有盜賊闖入他家,殺了他的母親,後來他又輾轉流落到其他島嶼 [2]  總之其早年生活非常不幸。1880年代洪鐘宇到首都漢城(今韓國首爾)投奔機器局會辦趙羲淵,做了他的門客。1887年隨趙羲淵訪日,此後長期滯留日本。他在日本時就與甲申政變失敗後亡命日本的開化黨金玉均樸泳孝等有過交往。 [3]  洪鐘宇還結識了在東京帝國大學法語法國傳教士,並在他的介紹下於1890年換穿洋服前往法國留學。洪鐘宇在法國期間,協助法國東洋學者整理有關朝鮮亞洲的歷史文獻,並將《春香傳》、《沈清傳》等朝鮮古典文學作品翻譯為法文,成為歷史上最早向歐美國家介紹和傳播朝鮮文學的朝鮮人。

洪鐘宇刺殺金玉均

1893年7月,洪鐘宇自法國巴黎歸國,其中途經日本東京。當時,發動甲申政變開化黨金玉均等是朝鮮政府的心腹大患,金玉均在政變失敗後亡命日本,朝鮮政府曾派人暗殺金玉均未果。1892年5月,閔妃集團高官閔泳韶派李逸稙去暗殺金玉均及另一名開化黨人樸泳孝。李逸稙以糧商身份來到日本大阪,並納了當地一名日本女子為,以便長期立足。李逸稙來到日本後發現孤掌難鳴,遲遲不下手。1893年,洪鐘宇歸國途經日本時,經過朋友金有植的介紹,與李逸稙交往。李逸稙極力勸誘洪鐘宇參與暗殺金玉均的行動中,將金玉均描述為十惡不赦的亂臣賊子,並以忠君思想鼓勵洪鐘宇與他合作。他還向洪鐘宇出示了國王給他的委任狀,要求其效忠國王,共同誅逆。洪鐘宇當場行跪拜大禮,宣誓同意參與刺殺金玉均等開化黨人的行動中。當時金玉均樸泳孝雖同居日本,但由於意見不合已經分手,很少來往,因此他們決定分頭行動,李逸稙在日本暗殺樸泳孝,洪鐘宇則負責將金玉均引誘到中國上海,趁其不備將其殺死。
洪鐘宇刺殺金玉均 洪鐘宇刺殺金玉均
洪鐘宇本來就在幾年前訪日時與金玉均有過交往,1893年秋以後又為了暗殺的陰險目的,再度和金玉均接近,甚至和他義結金蘭,金玉均對洪鐘宇的戒心也逐漸消失了。1894年2月,洪鐘宇建議金玉均去中國,金玉均在日本受冷落,也早已想去中國會見李鴻章,希望藉助中國清朝的力量回到朝鮮,實現改革。因此,兩人決定前往中國。1894年3月10日,洪鐘宇和金玉均及其日本僕人北原延次、中國駐日書記官吳升4人從日本東京品川驛出發,翌日午後抵達大阪。當晚,李逸稙安排洪鐘宇到位於大阪市外曾根崎村的他的日本妾家中過夜,詳細交代了到上海後暗殺的步驟,並交給他便於隱藏手槍、匕首等兇器的朝鮮服一套。1894年3月23日,金玉均、洪鐘宇等四人從神户出發,1894年3月27日抵達中國上海,下榻上海美國租界中日本人開辦的東和客店。次日下午,洪鐘宇趁金玉均在睡午覺的機會,換穿朝鮮服進入其卧室,他先讓北原出去,然後朝金玉均開槍。連發三槍以後,終於將金玉均擊斃。客店頓時大亂,洪鐘宇趁亂逃脱。
洪鐘宇畫像 洪鐘宇畫像
1894年3月29日晨,洪鐘宇在吳淞口客寓被上海官府逮捕。接着,清朝上海知縣黃爰棠在公堂審問洪鐘宇。洪鐘宇解釋他的殺人動機説:“金玉均是前為本國權臣,因在朝廷大逆不道,殺死幾百人,我親友也被他殺害,國王恨他有十年了。他逃在東洋,改名巖田周作。我與朋友前在東洋大阪,奉國王命,叫我們忠心下去,把金玉均殺死,以安王心。” [4]  (洪鐘宇是否有親友被殺,歷史並無記載,從洪鐘宇早年落魄的經歷來看,不太可能有親友捲入宮廷政變並被殺,很可能是洪鐘宇信口編造)在場的人描述洪鐘宇“相貌魁梧,衣服儒雅,言詞侃侃,略無懼容”。 [5]  黃知縣認為洪鐘宇是否是奉朝鮮國王之命殺死金玉均還有待進一步調查,而對於金玉均的屍體則指示其僕人北原延次在7天后運回日本
當時,洪鐘宇住在巡捕房,待遇不菲。他“首戴竹絲高帽,上衣米色綢袍,下穿西式鞋褲”,獨居一室,其友來訪,談笑自若,飯菜均由西餐館提供。 [5]  到了第二天(3月30日),朝鮮國王李熙(朝鮮高宗)拍來電報,稱“金玉均系朝鮮叛臣,脱逃已久,洪鐘宇系官員,此案理合解歸朝鮮定奪。” [5]  於是清政府便改變主意,應朝鮮要求將金玉均的屍體運回朝鮮,而對洪鐘宇則轉移到朝鮮駐華官員趙漢根家居住,過了一日又將其移到上海縣衙,對其加以保護。1894年4月6日,清朝軍艦“威靖”號載着洪鐘宇以及金玉均的屍體返回朝鮮。至此,洪鐘宇暗殺金玉均的行動完全成功。而李逸稙在日本行刺樸泳孝的行動則失敗了。
洪鐘宇回到朝鮮後,得到朝鮮高宗的親自召見,將其視為大功臣。曾在甲申政變中負傷、後移居香港的閔氏外戚權臣閔泳翊發來賀電稱:“如洪鐘宇挺身雪君父之仇之忠臣,宜對其速施敍任賞勳之典。” [6]  又在5月專門為他開設科舉考試,洪鐘宇登科及第,除授弘文館副修撰,正式進入政界。 [7]  高宗還在漢城賜其宅邸。金玉均則被追加凌遲之刑。閔妃政敵興宣大院君對此表示:“聞説洪鐘宇在上海暗殺金玉均,閔氏一族讚賞有加,亢奮不止,曾準備在洪氏歸國時舉行歡迎式,授予其高官之位。……另外,洪鐘宇原本和金玉均是親密友人,洪卻突然變臉行殺害之舉,此乃毫無義理可言。僅僅為了世利就作出如此妄動,並非閔族所説的真誠忠臣之人,對此我對閔族的輕舉表示遺憾。” [8] 
同年7月,甲午中日戰爭爆發,日本公使大鳥圭介指揮日軍佔領景福宮,軟禁高宗,控制朝鮮政府,並組建以金弘集為首的親日政權。洪鐘宇對於親日政府十分不滿,一日在朝堂上大罵政府諸臣後拂袖而去。 [9]  此後洪鐘宇又在中國、俄國秘密活動,反對日本朝鮮的干涉和侵略。

洪鐘宇組建皇國協會

洪鐘宇 洪鐘宇
1896年“俄館播遷”以後,朝鮮親日政權倒台,洪鐘宇回國。1896年7月,洪鐘宇重新做官,被拜為經筵院侍讀,後歷任宮內府參書官、秘書丞等職務,是屬於“寵臣派”人物。 [10]  1897年4月被罷官。大韓帝國建立後,洪鐘宇是親俄派的重要人物。他在1898年春建立疏廳,在4月8日率大小人民1000餘人在慶運宮(今德壽宮)伏闕上疏,此後又多次上疏,要求報乙未事變之仇,撤銷日本兵站和居留地,同時要求政府對俄國“務盡交涉之道”,不可虧待俄國而袒護日本。高宗對他的上疏批示道:“爾等一直煩聒,於義可乎?” [11] 
這一年,韓國獨立協會運動達到高潮,洪鐘宇對獨立協會持堅決反對的態度。特別是1898年10月29日“萬民共同會”召開以後,大韓帝國政府與獨立協會的矛盾日益尖鋭。洪鐘宇支持趙秉式為首的守舊大臣,並參與組建御用組織“皇國協會”,成為褓負商的頭目。皇國協會實質上是由褓負商組成的韓國政府的打手,11月21日,洪鐘宇及皇國協會頭目吉永洙率領2000多名褓負商襲擊獨立協會的羣眾集會場合,棍棒亂下,毆打獨立協會會員與漢城市民,造成大規模的流血衝突事件。 [12]  漢城市民對其十分憤恨,搗毀了洪鐘宇的家宅。人們稱洪鐘宇和吉永洙、樸有鎮為“三奸”,要求高宗嚴加懲處。高宗在人民的壓力下不得不下令將這三人流放,但並未執行。1898年12月底,高宗動員軍隊鎮壓和取締了獨立協會,洪鐘宇也在不久後被起用為議政府總務局長。 [13] 
此後洪鐘宇歷任平理院判事、法部司理局長、平理院裁判長、中樞院議官等職務。在任平理院判事期間主張將獨立協會的領導人之一李承晚判處死刑,但最後裁決為無期徒刑。洪鐘宇雖然是守舊派的人物,但卻也直言敢諫。1900年8月4日,洪鐘宇上疏論時弊,彈劾政府大臣 [14]  ,“言皆切當,一時稱名疏”。 [15]  洪鐘宇也因此得罪了朝中的權貴,逐漸遭到排擠。1903年,洪鐘宇被外放到濟州島做牧使,此後他淡出政界。晚年在全羅南道務安郡閒居,1913年去世。

洪鐘宇與洪英植的關係

許多中國史料記載洪鐘宇是開化黨洪英植之子,洪英植曾參與甲申政變,後來金玉均逃往日本洪英植則繼續留在朝鮮,很快被殺。1897年上海廣學會刊行的蔡爾康等輯錄的《中東戰紀本末》卷一《追紀叛臣篇》這樣記錄道:“金玉均等逃竄日本,久稽刑誅,方以為逍遙事外,乃相隔十年,竟為洪英植之子鍾宇所刺——洪之為父復仇,即為除國害。”其意便是洪鐘宇是洪英植之子,因為憤恨他父親是因追隨金玉均而死,所以為父報仇,暗殺了金玉均。事實上這是完全錯誤的説法,洪英植出生於1856年,洪鐘宇出生於1850年,其年齡大於洪英植,絕不可能是他的兒子。洪鐘宇的供述中也隻字未提洪英植,他們之間除了同宗以外,並無其他關係。事實上,這種説法不是沒有根據,洪鐘宇在刺殺金玉均後曾對閔氏外戚權臣閔泳駿透露他在同金玉均交往時,曾欺騙金玉均説“吾則洪英植之同姓至親” [3]  ,洪鐘宇的這段話既明確顯示了他和洪英植並無親戚關係(親戚關係是欺騙之詞),又可能是“洪鐘宇是洪英植之子”這一錯誤説法的來源。
然而,洪鐘宇是洪英植兒子並且他暗殺金玉均是為父報仇的説法卻在中國史學界廣為流傳。《清史稿》卷526《朝鮮傳》對此的記載是“洪鐘宇,英植子,痛其父死玉均手,欲得而甘心,佯為交歡”云云,姚錫光東方兵事紀略》記載:“鍾宇,英植子,痛其父煽於玉均等謀叛而誅,欲報仇。”到了現代,這一説法仍被許多中國歷史學者採用,比如戚其章在1994年的著作《甲午戰爭國際關係史》、白新良在2002年的著作《中朝關係史——明清時期》,2007年宋慧娟著《清代中朝宗藩關係嬗變研究》,以上著作都是沿襲洪鐘宇系洪英植兒子的錯誤説法。徐中約英語寫作的《中國近代史》一書也稱“被一個1884年政變受難者的兒子刺殺”。可見這一説法有必要得到糾正。
參考資料
  • 1.    黃玹.《梅泉野錄》:韓國國史編纂委會,1955年:第129頁
  • 2.    《統監府文書》卷8,韓官人ノ經歷一般,第210頁。
  • 3.    《日本外交文書》卷27,第1冊,第547—549頁。
  • 4.    郭廷以主編.《清季中日韓關係史料》第6卷.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1972年:第3294頁
  • 5.    《中東戰紀本末》初編卷之一,誅叛記,第96頁。
  • 6.    《日本外交文書》卷27,第1冊,第522頁。
  • 7.    《高宗實錄》卷31,三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條。
  • 8.    《日本外交文書》卷27,第1冊,第520—521頁。
  • 9.    黃玹.《梅泉野錄》:韓國國史編纂委會,1955年:第143頁
  • 10.    《駐韓日本公使館記錄》卷11,機密第三號,〈內閣員ト寵臣ノ軋轢〉。
  • 11.    《高宗實錄》卷37,光武二年4月16日條。
  • 12.    鄭喬《大韓季年史》上,第337頁。
  • 13.    《高宗實錄》卷39,光武三年2月7日條。
  • 14.    《高宗實錄》卷40,光武四年8月4日條。
  • 15.    黃玹.《梅泉野錄》: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1955年:第260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