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洪葭管

鎖定
洪葭管(1921年1月1日—2023年1月9日) [5]  ,浙江鄞縣人,上海市金融學會副會長,研究員
2023年1月9日,洪葭管去世。 [4] 
中文名
洪葭管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21年1月1日 [5] 
逝世日期
2023年1月9日
出生地
浙江鄞縣

洪葭管個人經歷

洪葭管,曾用名嘉冠,筆名葭白、歐瑋瑜等。1921年1月生於浙江寧波(鄞縣)一個職員家庭。 [4] 
1941年夏,剛滿20歲的洪葭管來到了上海。洪葭管在“小四行”之一的四明商業儲蓄銀行總行稽核處,當了一名辦事員。 [4] 
1943年,洪葭管跟隨四明商業儲蓄銀行總管理處遷到重慶時就已經被提升為該行總管理處的會計科科長了;兩年後擢升為該行重慶分行的副理(即現在所稱的副行長);翌年,又被提拔為南京分行副理。 [4] 
1949年年初,他回到了上海。他能在上海迎接解放,心情是激動的。接管“小四行”的軍事特派員,正是過去與他一起參加抗日救亡宣傳活動的知友。組織上了解洪葭管的政治態度、社會科學知識和工作能力,很快就派他擔任了公私合營中國實業銀行總行人事室副主任。1951年銀行業變動和重組期間,他又擔任了12家銀行聯合總管理處檢查處副處長。1952年,公私合營銀行正式成立以後,他又成為該行清產核資委員會的主任秘書。 [4] 
之後,他一頭扎進了整理研究中國貨幣金融史料的故紙堆中。領導重視這項工作,曾把它列入國家科學規劃,還於1957年專門在上海成立合營銀行總處金融研究委員會,洪葭管被任命為副主任。1958年他又擔任了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組的負責人,開始主持中國金融史的研究工作。 [4] 
1959年,發表論文《上海錢莊的產生,發展與改造》。 [5] 
1960年,一部史料翔實、立論鮮明皇皇70萬言的《上海錢莊史料》由他主編問世。這部著作在中國史學界引起相當強烈的反響,十八年以後的1978年重又再版。從此,洪葭管的中國金融史研究,猶如泉水奔湧,一發而不可收。 [4] 
1964年,他2萬餘字的論文《從匯豐銀行看帝國主義在舊中國的金融統治》,在上海市社聯的《學術月刊》上發表。這也是洪葭管作為中國金融史學家的第一塊基石。 [4] 
在1960〜1965年期間,洪葭管幾乎每年都在《學術月刊》上發表1篇文章。該月刊素以選稿嚴格、文風嚴謹而著稱。編輯部稱呼40多歲的洪葭管為“青年理論工作者”。 [5] 
1977年,洪葭管到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查閲民國中央銀行、中國銀行、財政部、四聯總處等金融機構的檔案資料,在7個月期間,沒有回過一次上海,一共獲得500多萬字的第一手資料。這為其後的研究與寫作奠定了重要基礎。 [5] 
從1977年至1984年,洪葭管擔任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其間,有一次離休“末班車”機會。但是想到在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查摘的資料還沒充分挖掘利用,他放棄離休機會,以把相關工作繼續推進。 [5] 
從1978年到20世紀90年代初的十餘年當中,他出版的專著,就有《上海金融史話》《金城銀行史料》《近代上海金融市場》《在金融史園地裏漫步》《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史料》和《金融話舊》6種。隨此而來,除了研究工作,他的行政工作和教學工作也不斷地加碼。 [4] 
1981年春,上海金融學會受中國金融學會委託,在無錫舉行有關中央銀行制度的座談會,為期十天。洪葭管不僅提供論文,而且牽頭執筆整理座談會綜合記錄,編成《中央銀行制度座談會資料彙編》。 [4] 
1984年12月,國務院調查組到上海調查以後決定重新組建交通銀行,並將它的總部從北京遷到上海。由時任上海市副市長阮崇武親自組織籌備組,負責文件起草的,還是洪葭管。 [4] 
1986年上半年,日本經濟新聞組團來滬考察,洪葭管作為上海金融學會秘書長,與上海市財辦一位副主任一起負責接待、介紹情況。日本參觀團回國之後對此報道較多。 [5] 
1979年開始,他擔任了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金融研究所副所長;1984年開始擔任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碩士研究生導師;1987年,被選為上海市金融學會副會長;1989年開始,相繼被聘為上海財經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管理學院兼職教授。 [4] 
20世紀80年代末期,中國人民銀行按照國務院和國家教育委員會的要求,由該行負責統一組織編寫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金融類專業教材的時候,特地聘請洪葭管作為《中國金融史》的主編和總纂。經過幾年的組織、編撰、審定,一部40萬字的《中國金融史》於1993年7月出版。 [4] 
1990年,洪葭管以金融學者的身份,被時任上海市市長朱鎔基聘為上海市政府參事。 [4] 
20世紀90年代初,時任市長的黃菊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開發開放浦東尚待解決的四個問題之一,是設立浦東發展銀行如何獲准問題。作為政府參事,洪葭管根據所掌握的信息和資料,立即就這個問題寫出了《為爭取設立浦東發展銀行的建議》。這一報告被有關方面採納,浦東發展銀行於1992年就開業了。 [4] 
1992年,加州伯克萊大學邀請洪葭管作為訪問學者,時間長達兩個月。他專門在紐約做了半個月美國金融的考察,也讓美國學者瞭解了中國改革開放之後發生的巨大變化。 [5] 
1994年,我國通貨膨脹加劇,洪葭管立刻全心投入研究這一現象的成因、特徵、演變過程,先後撰寫了《古今通貨膨脹述評》《“十年”通貨膨脹問題研究》《抑制通貨膨脹與發展金融》等一系列論文,並主持召開了“從中外金融歷史看通貨膨脹”學術研討會,然後親自起草“會議紀要”,將“會議紀要”以《金融研究報告》的形式,通過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研究所呈送中央政治局、國務院和有關部門的領導。這次通貨膨脹從1996年起逐步下降。 [4] 
1997年7月,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更引起洪葭管的警惕與深思,洪葭管在《上海金融》上發表了《試論金融、金融功能和金融危機》一文,對東南亞金融危機加以剖析,指出這些危機的成因、處理危機的辦法和應該吸取的教訓。他又撰寫了《從中國近代的金融風潮看當代的金融危機》一文,回顧總結了舊中國十次金融風潮,分析了信用風險與金融危機發生的關係,大聲疾呼必須搞好宏觀調控,抑制經濟泡沫。 [4] 
1998年8月,他應英國牛津大學亞洲研究院的邀請,參加“民國時期的銀行和金融”學術研討會。會上,他提供的《1941年前的上海銀行業》的論文,同樣獲得了各國與會專家和學者的熱烈肯定。一位專家在主持會議的時候,特地遞給他這樣一張條子:“洪老,您老真了不起!十萬分感謝您的精彩文章和報告,更期待下午四時之‘回顧’人民銀行研究經驗。” [4] 
曾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金融研究所副所長,上海財經大學和交通大學管理學院,兼職教授,現兼任交通銀行諮詢委員,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指導教師,中國金融學會金融史專業委員會主任。 [1] 
每天伏案寫作是洪葭管的愛好,單是2004年以來的一年多時間裏,就寫了四篇論文,三篇應三位作者之約而寫的序言,參加博士、碩士研究生論文答辯十餘人次,答電視台來客訪問七次,參加學術研討會六次。 [4] 
他擔任上海市金融學會副會長,直到2005年,其後改任顧問;另還擔任中國金融學會金融史專業委員會主任;在21世紀,依然承擔了不少研究和寫作任務,直到2019年才算告一段落。 [5] 
2011年在《中國金融》撰寫《金融史的魅力在於客觀真實》。 [5] 
2017年8月,美國亞馬遜用一個整版推廣洪葭管著作,分別是講述國民政府時期金融的《中國金融通史·第四卷》《中央銀行史料》(1928年11月至1949年5月)及《洪葭管論金融》《金融史的魅力》。把洪葭管在新世紀十年之間四本有質量的專著一次性地刊登銷售廣告,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國外學術界對於洪葭管研究成果的欣賞與肯定。 [5] 
2018年,上海銀行同業公會百年紀念的兩本文集,均以洪葭管為學術顧問;反映上海金融改革開放的《從外灘到陸家嘴》電視紀錄片第六集,以大量篇幅與鏡頭對洪葭管的採訪。 [5] 
2021年1月,洪葭管收到上海市市長龔正頒發的百歲生日紀念獎牌。 [5] 
2023年1月9日晚9時,洪葭管在上海中山醫院駕鶴西去。 [5] 

洪葭管榮譽貢獻

洪葭管先生長期致力於中國金融史研究,共編著出版金融史書籍20餘部,被譽為中國金融史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此外,洪葭管先生還撰寫了大量有關金融史和金融理論方面的文章,在金融界和學術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1981年年初,中國金融學會在廣州召開貨幣理論研討會。洪葭管提交了兩篇文章,一篇是闡述人民幣也要受貨幣流通規律的支配,另外一篇講述如何認識和對待通貨膨脹。時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鴻儒主持研討會,誇獎文章寫得好。 [5] 
1991年,他主持在青海西寧召開的“三北”修志工作座談會。洪葭管所寫的會議總結,中國金融學會將其轉發全國各地參考執行。還有一次,洪葭管參加在浙江的座談會,與會發表了關於抑制通貨膨脹的見解;中國金融學會把會議紀要轉報中央政治局。 [5] 
1994年,洪葭管先生獲“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 
正當大家關注浦東新區功能如何進一步開發的時候,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了。儘管中國政府妥善地對待這場危機,但一定的衝擊與波及仍然不能避免。當時,如何消化在浦東已建成的巨量空置大樓,成為上海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洪葭管再次深入浦東,對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開發公司、陸家嘴金融中心區(即佔地1.7平方公里的俗稱小陸家嘴區)以及竹園商貿區一些大樓租售情況作了詳細的調查研究。他覺得,在所有可考慮的對策中,讓小陸家嘴先繁榮起來,形成熱點效應,然後以點帶面,帶動浦東地區大樓的消化可能是最有成效、最值得采取的方法。如果上海選擇小陸家嘴這一塊1.7平方公里土地作為金融中心所在地,既是建設金融市場中心的最佳選擇,也是解決這一地區二三十幢高樓出租出售問題的最有效辦法。於是,由洪葭管牽頭,並由他執筆,以楊小佛等六位參事署名,寫出《關於制定小陸家嘴“先繁榮”方針的建議》,除了闡述小陸家嘴地區必須和貫徹建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戰略緊密結合的觀點,還提出了一整套如何“先繁榮”的具體措施。 [4] 
在上海市政府參事崗位上,洪葭管牽頭並執筆撰寫的《為爭取設立浦東發展銀行的建議》《關於制定小陸家嘴先繁榮方針的建議》 《關於統籌上海社保工作的建議》等,影響更大。因其是內部文件,未公開發表;洪葭管認為這是集體勞動成果,堅持不編入自己的專著。 [5] 
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室編印的《參事工作信息》,曾經對歷屆參事對歷屆《政府工作報告》(徵求意見稿)所提意見被採納的情況作過統計:1999年,被採納54條,其中洪葭管的有26條,佔48%;2001年,被採納49條,其中洪葭管的有20條,佔41%。 [4] 
90歲高齡的中國金融史學奠基人洪葭管先生18日在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榮獲2011年度“中國金融學科終身成就獎”。 [3] 

洪葭管人物觀點

洪葭管認為,金融歷史、金融理論、金融實踐三者之間是一種彼此促進、相得益彰的關係。搞研究、做學問,首先要認真學習並善於運用辯證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其次是掌握大量有價值的第一手史料,透徹瞭解歷史事件、人物、機構等相關問題。 [5] 
在研究金融史和金融現實問題的過程中,洪葭管一直關注金融安全的問題。他覺得要解決好三個問題:一是慎對虛擬資本,嚴控資產泡沫。洪葭管列舉馬克思、理查德.波斯納以及民國銀行家、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總經理陳光甫等人的看法,擔心過度投機不利於金融穩定。二是要正視通貨膨脹的危害。三是正確保持人民幣匯率水平,妥善使用外匯儲備。 [5] 

洪葭管人物評價

洪葭管也是《當代金融家》雜誌編委之一。雜誌首席經濟學家劉鴻儒在2011年劉鴻儒金融教育基金會為洪葭管頒發“中國金融學科終身成就獎”的致辭中表示,從洪老身上,可以看到學術研究應有的學風,即埋頭苦幹,勤奮刻苦,應該向洪老學習,加強金融研究,大力培養符合國際化需要的金融人才。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