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洪紱曾

鎖定
洪紱曾(1932.08~2012.04.08),男,漢族,1932年生於江蘇南京,1949年10月考入復旦大學農學院農藝系,1953年瀋陽農學院農學系畢業。中國農業科學家,農業部原副部長,九三學社第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第十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中文名
洪紱曾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32年08月
逝世日期
2012年04月08日
畢業院校
復旦大學
出生地
江蘇南京

目錄

洪紱曾簡介

洪紱曾 洪紱曾
洪紱曾(1932.08~2012.04.08),男,漢族,1932年8月生於江蘇南京 [1] 安徽涇縣人。
1949年10月,考入復旦大學農學院農藝系。1953年由瀋陽農學院農學系畢業。
1953年至1989年,歷任東北農業科學研究所實習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吉林省農科院副研究員、研究員,副院長、院長。
1989年至1997年,任國家農業部副部長。
1998年至2003年,任第十一屆北京市人大副主任。
2007年8月洪紱曾(前右二)在四川考察 2007年8月洪紱曾(前右二)在四川考察 [2]
1983年,加入九三學社,歷任九三學社第一、二屆吉林省委員會常委、副主委,九三學社第九屆北京市委員會主委,九三學社第十屆北京市委員會名譽主委。九三學社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在2005年12月8日九三學社十一屆四中全會上辭去副主席、常委、委員職務,在九三學社中央十一屆十三次常委會上被聘為顧問。
曾任中國農學會會長、名譽會長,中國草原學會理事長、名譽會長、名譽理事長,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
洪紱曾是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第十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洪紱曾逝世

2010年6月洪紱曾(右一)在西南大學考察 2010年6月洪紱曾(右一)在西南大學考察 [3]
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我國農業戰線傑出的領導幹部,著名農業科學家,農業部原副部長,九三學社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顧問洪紱曾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2年4月8日1時15分在江蘇省蘇州市逝世,享年80歲。

洪紱曾相關

洪紱曾(右)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考察 洪紱曾(右)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考察 [4]
草學會名譽理事長洪紱曾做客人民網科技頻道“理事長談學會”系列訪談。
[洪紱曾]:但是從科學來講,中國在草業科學,雖然發展得比較晚,比起西方的先進國家、發達國家稍微晚一點,就是作為一個產業來講。
洪紱曾説,通過今天的活動,我看到也感受到了奈曼旗在發展沙產業上所取得的了不起的成就。作為長期在農業戰線工作的一名老兵,我覺得奈曼旗的沙產業有三點最值得肯定:一是通過對沙地的整理開發,把沙地變成了發展高效農業的沃土良田;二是利用沙子資源,開發研製工業產品,發展工業經濟;三是利用沙地,建設工業新區,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推進城市化進程,做到了耕地的零佔用。  洪紱曾指出,18億畝是我國設置的耕地紅線,這條紅線是保證我們泱泱大國糧食安全的根本性設置,突破了這條紅線,就談不上糧食安全,更談不上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當前,不少地方亂佔耕地的現象依然很嚴重,我們必須警醒,必須嚴格履行徵用耕地的審批手續,堅守住18億畝的耕地紅線。如果我們的地方黨委、政府都像奈曼旗那樣,把瘠薄的壞地開發建設成好地,把過去看來不能利用的資源通過科技手段利用起來,把城市建設建立在不徵用耕地的原則之上,我們就會守住18億畝的耕地紅線,也一定能夠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我衷心祝願奈曼在總結現有經驗的基礎上,堅持創新理念,堅持科學實驗,尊重科學、尊重自然、構造人與自然的和諧,造福於奈曼,造福於全國,影響全世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