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洪濟院

鎖定
洪濟院位於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東良鄉東良候村。創建年代不詳,元、明、清歷代曾多次修葺。現存主體建築正殿為金代風格,餘皆明、清重建。 [1] 
洪濟院坐北朝南,主建築正殿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雄踞於1.5米高的石基之上,飛檐斗栱,明柱彩椽,雕樑畫棟,氣勢宏偉;南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椽,懸山頂,門上有“永沐甘霖”匾額一塊;東、西兩廂各有廊房七間,使整個院落結構嚴謹。 [3] 
1980年8月1日,洪濟院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山西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2001年6月25日,洪濟院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洪濟院
地理位置
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東良鄉東良候村
所處時代
金至清
佔地面積
1036 m²
保護級別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5-252-3-58

洪濟院歷史沿革

元皇慶二年(1313年),《重修洪濟院記》記載:洪濟院重構南殿一所,七架三楹,壁畫十二圓覺釋迦彌勒。 [3] 
明成化六年(1470年),《重修洪濟院記》記載:孟秋之季,慨然愛心,重構正殿,一區七架五楹,內妝塑佛三身,紺像壁畫八十四龕。 [3] 
明弘治七年(1494年),《重修洪濟院記》記載:春結蓋南殿。 [3] 
清雍正元年(1723年),《重修洪濟院碑記》,“……武邑東良侯村落鼎足,右接銅城……舊有洪濟院一所……屢有修葺……風吹雨蝕……基圯垣頹,不惟無以妥神靈……至癸卯春,有信士程公培德者,倡義重修……各傾己囊……各依舊基,補葺繕完……經始於癸卯(1723年)之辰月,落成於甲辰(1724年)之酉月,百堵皆興……時大清雍正七年(1729年)歲次己酉三月吉旦”。 [3]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南殿壁畫上刻有“時大清光緒三十年九月闔社重修”字樣。 [3] 
民國三年(1914年),正殿,東山牆現存壁畫落款,為民國繪製。 [3] 
1958年,經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專家鑑定,洪濟院為金代建築,關於具體的創建年代尚未發現確切記載。 [3] 
正視 正視
2013年,洪濟院南配殿存放已揭取壁畫在實施保護修繕工程過程中揭取下來。 [3] 

洪濟院建築格局

遺址 遺址
洪濟院坐北向南,兩進院落,佔地面積1036平方米。正院有戲樓、鐘樓、鼓樓、南殿、正殿、東西配殿,偏院內主要建築為關公殿。寺山牆外有千佛塔一座。 [1] 

洪濟院主要建築

洪濟院南殿

洪濟院南殿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單檐懸山頂。東西兩側廊廡各七間,均為硬山式建築。 [1] 

洪濟院正殿

側面 側面
洪濟院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懸山頂。明間闢板門,兩次間均為直欞窗。檐下柱頭斗拱五鋪作,單抄單下昂,無補間鋪作。殿內樑架徹上明造,用材規整,梁枋斷面之比基本符合宋《營造法式》,金代建築特點明顯。 [1] 

洪濟院文化遺存

正殿和南殿內存有完整壁畫九十二幅,內容為人物、山水、建築等,共約120平方米,色調淡雅,為清代繪製。千佛塔,平面方形,高約2米、每邊寬0.8米,四面浮雕千佛。 [1] 
畫
正殿東、西山牆壁畫,圖案藝術頗為簡潔,白色打底,鮮用他色。正殿壁畫以連環畫的形式表現佛教典故,有“船子和尚”“立壇祈雨”“妙語桂花”“中師問道”等等。南殿東、西山牆繪製十二圓覺菩薩和十六羅漢,雖然筆法簡略,但技法精到,尤其十二圓覺菩薩,人物刻畫,表情各異,手持各類法器,或目視前方,或低頭沉思,畫面底部祥雲繚繞。 [3] 

洪濟院研究價值

屋
在正殿東山牆下部裸露出早期壁畫,色彩鮮豔。在南殿東山牆和後檐牆個別部位亦發現有重層現象,即在表層壁畫顏料層之下隱現早期壁畫顏色,可以説非常難得,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3] 

洪濟院保護措施

1980年8月1日,洪濟院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山西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2001年6月25日,洪濟院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洪濟院旅遊信息

洪濟院地理位置

洪濟院位於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東良鄉東良候村。 [1] 

洪濟院交通路線

北京市——京港澳高速——東呂高速——石故線——洪濟院
上海市——京滬高速——淮徐高速——連霍高速——二廣高速——洪濟院
鄭州市——晉新高速——二廣高速——權馬線——洪濟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