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洪湖大閘蟹

鎖定
洪湖大閘蟹,湖北省洪湖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洪湖大閘蟹蟹殼成青泥色,平滑而富有光澤;臍部潔白晶瑩,如白玉一般,無瑕疵和污跡;蟹的附肢上剛毛長而呈金黃色,根據挺拔;蟹足金黃,堅實有力。體形及相關性狀:個體肥碩,頭胸甲相對較厚,肉質緻密,甲殼堅硬、豐滿、有光澤,蟹黃醬紫色或豆沙色,脂膏呈現乳白色。
2008年12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洪湖大閘蟹”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1] 
中文名
洪湖大閘蟹
外文名
Honghu hairy crab
產地名稱
湖北省洪湖市
品質特點
臍部潔白、蟹足金黃
地理標誌
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1] 
批准文號
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08年第147號
批准時間
2008年12月31日

洪湖大閘蟹產品特點

洪湖大閘蟹外觀特徵:蟹殼成青泥色,平滑而富有光澤;臍部潔白晶瑩,如白玉一般,無瑕疵和污跡;蟹的附肢上剛毛長而呈金黃色,根據挺拔;蟹足金黃,堅實有力。體形及相關性狀:個體肥碩,頭胸甲相對較厚,肉質緻密,甲殼堅硬、豐滿、有光澤,蟹黃醬紫色或豆沙色,脂膏呈現乳白色。 [1] 
洪湖大閘蟹 洪湖大閘蟹

洪湖大閘蟹產地環境

洪湖大閘蟹 洪湖大閘蟹
洪湖是湖北省第一大湖泊,其水質達到國家二類標準,洪湖活水性較好,水體清澄,透明度高,平均值為133釐米,含鈣、鎂、硅、鋁氧比值高。水域中有豐富的螺、河蚌、水蚯蚓等河蟹喜食餌料,還有大量生長挺水植物、浮葉植物、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等各類水生植物,能滿足補充河蟹餌料,也是河蟹棲息蜕殼、隱蔽的良好場所。 [2] 

洪湖大閘蟹歷史淵源

洪湖大閘蟹 洪湖大閘蟹
1991年,洪湖市漁民開始開展水產養殖。
2005年,洪湖市水產局在濱湖辦事處組織建立了大閘蟹養殖核心示範區。
2008年8月,洪湖市專門成立了水生動物疫病防治站,為大閘蟹養殖的健康發展提供了保障。
2008年11月,洪湖市邀請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專家負責大閘蟹養殖模式研究的試驗、示範工作,並對大閘蟹養殖水域、養殖技術進行全程監測和實地指導。 [3] 

洪湖大閘蟹生產情況

洪湖大閘蟹 洪湖大閘蟹
截至2016年,洪湖市養蟹農户3萬多户,從業人員近10萬人,面積超過62萬畝,產量接近5萬噸,產值30多億元,產品銷往全國31個省市區和港澳台地區。 [4] 

洪湖大閘蟹產品榮譽

洪湖大閘蟹 洪湖大閘蟹
2008年12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洪湖大閘蟹”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1] 

洪湖大閘蟹地理標誌

洪湖大閘蟹地域保護範圍

洪湖大閘蟹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為湖北省洪湖市所轄的大湖水域,總面積4萬畝。 [1] 

洪湖大閘蟹質量技術要求

種源
長江水系中華絨螯蟹(Eriocheirsinensis)。
養殖條件
水體透明度大於1米,PH值7.4至8.2,硬度6至8攝氏度,鹼度1.55米克/升至1.62米克/升,鹽度1‰以下,水深1.5米至2.5米,水温1℃至30℃,水草每平方米≥3000克,底泥厚度≥0.4米。
親本
繁殖用的親蟹體質健壯,附肢完整,行為敏捷,活動力強,無病無傷。雌蟹體重≥100克,雄蟹體重120克至150克。
苗種
規格整齊,體質健壯,行為敏捷,體表光滑,附肢完整,無寄生蟲。用於成蟹養殖的扣蟹規格為100只至120只/千克。
成蟹養殖
扣蟹投放:2月底前後投放扣蟹。每667米圍圈養殖面積放扣蟹450只至600只。
飼餵:以圈內天然餌料和人工投放的螺螄為基礎餌料,搭配投餵野生小雜魚和從圈外採集的優質沉水植物。全年動物性飼料佔40%左右,植物性飼料佔60%左右。具體要求為“兩頭精,中間青,精粗結合,葷素搭配。”投苗初期,日投飼量為蟹體重的1%至2%;春季投飼量為蟹體重的3%至4%;攝食旺季,日投飼量為蟹體重的5%至10%,上、下午各投餵一次,上午八、九點鐘投餵全天量的3%左右,剩下的飼料傍晚投餵。後期為蟹育肥,增重的重要階段,適當加大動物性飼料的投餵量。
環境、安全要求:飼養環境、疫情疫病的防治與控制必須執行國家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捕撈
捕撈時間:9月底,10月初開始捕撈。
捕撈規格:雄蟹160克/只以上,雌蟹150克/只以上。 [1] 
理化指標
項目
粗蛋白(%)
≥15.4
≥17.1
粗脂肪(%)
≥9.2
≥11.6
肥滿度(克/立方厘米)
≥0.82
≥0.74
天門冬氨酸(%)
≥1.4
≥1.4
精氨酸(%)
≥1.3
≥1.4
甘氨酸(%)
≥0.63
≥0.63
丙氨酸(%)
≥0.85
≥0.88
性腺佔體重比例(%)
≥3.2
≥9.6
安全要求:產品安全指標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

洪湖大閘蟹專用標誌使用

洪湖大閘蟹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仙桃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