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洪氏宗祠

(安徽省黃山市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洪氏宗祠,又稱世光第、敬本堂,位於安徽省黃山市歙縣三陽鎮葉村,總建築面積約540平方米,是清朝時期的古建築遺存。 [2] 
洪氏宗祠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坐北朝南,為洪氏支祠,分門廳、天井、正廳和寢室等。洪氏宗祠內梁頭、雀替、平盤鬥、梁駝均雕有花草圖案;享堂內保存有“進士”“貢士”“望重老傳”“五世同堂”等匾額。洪氏宗祠整體形制與室內陳設保存完整,構架宏大,結構精美,雕飾華麗,體現了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具有較高的建築研究價值。 [3-5] 
2013年5月,洪氏宗祠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洪氏宗祠
地理位置
安徽省黃山市歙縣三陽鎮葉村
所處時代
明朝至清朝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049-3-347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別    名
世光第、敬本堂
建築面積
約 540 m²

洪氏宗祠歷史沿革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始建洪氏宗祠(敬本堂)。 [4] 
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大修擴建洪氏宗祠。 [4]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再次重修洪氏宗祠。 [4] 
2023年3月~8月,歙縣文物事務中心對洪氏宗祠維修。 [2] 

洪氏宗祠建築格局

洪氏宗祠,又稱“世光第”,分門廳、天井、正廳和寢室等,坐北朝南,總建築面積約540平方米,為洪氏支祠。 [3]  [5] 

洪氏宗祠主要建築

門樓
洪氏宗祠(敬本堂)門樓 洪氏宗祠(敬本堂)門樓
青磚門樓作四柱三間五鳳樓式,歇山頂,中央高起,牌樓上三層瓦檐,4個翹角,其下有檐子和桃檐檁,檁下作兩層飛磚,由上而下依次為一方、一梟、一棍,下面各墊4塊坐鬥。上坊和下坊之間有磚雕,中央為字牌。字牌上淺刻“世光第”三字,為深綠色,旁有10餘行小字,漫漶不清。兩側門罩共四柱,不落地作垂花門式。 [5] 
門廳
門廳 門廳
門廳五間,約3米進深,3層挑檐,兩層挑檐之中置一磚雕,中間圓形圖案,兩邊長方形圖案,圖案為吉祥如意的花鳥魚善及流雲。門後木柱石礎,橫樑(坊子)上懸掛一深藍底色棕紅邊框匾額,上書“婺煥稀齡”四字,雀替和坊子出榫花巧透剔。門廳內外雖形制不同,但利用門屋內的板門和石牆屏障,不傷其完整統一。門廳後為天井,青石板鋪砌。 [5] 
正廳
敬本堂 敬本堂
正廳為五開間三進,正中懸“敬本堂”匾額,白底黑字,匾後尚存“大會堂”3字。人民公社時,為生產隊開會之用。“敬本堂”下方置一香案。梁坊、雀替等處均雕琢。 [5] 
寢室
寢室在正廳後一小天井若干台階後,亦為五開間,中央三間有小門,內有神櫥供奉洪氏祖先神位。寢室前檐有一藍底金框牌,上有“五世同堂”等字樣。廳內正中懸掛“神所憑依”匾額。廳右側有梯可登樓,朝南有窗可啓閉。 [5] 

洪氏宗祠文物遺存

匾額
匾額(2張)
洪氏宗祠內梁頭、雀替、平盤鬥、梁駝均雕有花草圖案;享堂內保存有“進士”“貢士”“望重老傳”“五世同堂”等匾額。 [4] 

洪氏宗祠文物價值

洪氏宗祠整體形制與室內陳設保存完整,構架宏大,結構精美,雕飾華麗,體現了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具有較高的建築研究價值。 [4] 

洪氏宗祠保護措施

遺址碑 遺址碑
2013年5月,洪氏宗祠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洪氏宗祠旅遊信息

洪氏宗祠地理位置

洪氏宗祠位於安徽省黃山市歙縣三陽鎮葉村。 [2] 

洪氏宗祠交通信息

自駕:自安徽省黃山市歙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洪氏宗祠,路程約56.3千米,用時約78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