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洪惠鎮

鎖定
洪惠鎮,1946年7月出生。福建同安人,中國畫家兼美術史論家,廈門大學藝術學院教授,書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曾任福建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現為顧問。1965年畢業於廈門工藝美術學院。1979年入浙江美術學院攻讀美術史論研究生,1981年畢業獲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1985年調廈門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轉授山水與花鳥畫。
中文名
洪惠鎮
國    籍
中國
籍    貫
福建同安
出生日期
1946年7月
性    別

洪惠鎮藝術之路

洪惠鎮 洪惠鎮
山水畫創作致力於傳統文化精神與現代藝術形式的有機結合,富有哲理意境之美,在當代全國畫壇上獨樹一幟。代表作 有《故土》《舊榮》《幽谷》《心境》《禪對》《春曉》《天地悠悠》《歲月悠悠》《春雨初晴綠到天》等,被分別收入《中國現代美術全集》《今日之中國畫》《當代中國畫探索佳作選》《中國當代美術:1979-—1999》《百年中國畫集》等學術性畫集,併入選第七、八屆全國美展、首屆全國中國畫展、百年中國畫展,被邀參加中國藝術大展現代國畫展、首屆與第三屆全國中國畫邀請展、中國現代水墨畫大展、世紀之門中國現代藝術邀請展、第六屆中國藝術節國際中國畫大展、中國近現代書畫展(1840-2000)以及全國政協主辦的當代國畫優秀作品系列展等全國性與國際性重大畫展。在海內外數十種美術刊物上更有大量作品被髮表與介紹。傳記載入《中國大陸中青代美術家百人傳》《中國當代知名學者辭典》等傳書辭典,1997年被選入中國美術家協會主編出版的中國首部電腦光盤百人圖書《中國當代美術家》。花鳥畫繼承發揚詩書畫結合的文人畫傳統,力求反映時代生活與精神情感,冀望證明這一最具中華文化特色的藝術能夠與時俱進,不斷煥發新鮮活力。創作之餘,兼治史論,頗多著述。

洪惠鎮主要專著

《中西繪畫比較》《戴逵》《吳道子·王維》《題畫詩寫作》《中國美術通史》(合作)、《世界美術史》(合作)《試論中國畫筆墨傳統及其現代化》《中西繪畫要拉開距離》《走向未來的中國畫》《水墨寫實人物畫應當復興》《現代院體畫》《現代文人畫》《十國畫不能全盤視覺化》《保護文人寫意花鳥“詩書畫兼能”的創作傳統刻不容緩》
評介
先生人生多坎坷。他畫山水出於一種內在要求,一種超越塵俗、尋求淨土的精神渴望。其結構畫面,總是拈出一個“淡”字:淡的雲山,淡的原野,淡的月色,淡的荷塘柳色,淡的心境畫境。這淡的境界又總是簡約的,朦朧空曠而孤寂,有時採取近乎對稱的構圖(如《舊榮》等),坐忘般的靜謐畫面,流溢出一種思緒如縷、天地悠悠、忽然解悟的詩意。在形式上,他弱化線描與皴法,突出造型與積染,而宿墨的遲留沉澱效果,也與作品的婉約風格和幽玄境界相一致。畫家對南方文人畫傳統有諸多取鑑,但作品的風貌不乏現代感。洪惠鎮的探索表明,傳統與現代是緊密相連的,但溝通它們需要能力。筆墨不是孤立的存在,用它來創造現代風格、表現現代人的精神世界,需要相應的技巧,更需要相應的精神與文化素養的支持。
天地悠悠
——讀洪惠鎮的山水畫
初識洪惠鎮是在10年前。那也正值盛暑,我和諸師友為考察古代宗教藝術,滯留在四川大足。恰好惠鎮也在那裏,並在集中研究寶頂山摩崖石刻。他的細緻的觀察、不凡的談吐、文雅的學子風度給我以深刻印象。後來,他返浙江,我回北京,由書信往還成為千里之交。獲得碩士學位後,他留浙江美術學院教授美術史。五年後,他忽然回到家鄉福建的廈門大學美術系教山水畫去了。我感到惋惜。他的雕塑史研究已頗有成績,改弦更張,結果如何呢?沒多久,我看到了他的山水畫,併為之一震。其起點之高,完全出乎意料。爾後,他每有一批新作便寄照片給我,至今已積累數十了。
一個人中途改行是常有的事。不過惠鎮由治學術而易為創作,卻有些偶然,也不盡出自愛好的遷移。這些年,他改革了知識結構,增強了思維能力,學問大進。但他也充分感受了大千世界的複雜和人生道路的坎坷,對生命歷程中的悲喜劇亦有了更深的體驗。當理性的學術治理不能使他獲得精神上的充分自由以排解某種內在壓抑的時候,選擇藝術創作也許是最恰當的方式。有兩件事促成了惠鎮的這一重新選擇:一次難以容忍的義憤,一場感情上的風暴。一憤一哀,改變了他的心態。原來那種寧靜的、以知性思考為中心的情境被粉碎了,他被拋入內心激動的、移情和幻想瀰漫胸襟的另一種情境。
藝術思維的閘門打開了,他的素質中屬於詩人的“原型”活躍了起來。原先那些業餘的愛好如音樂、詩歌等等,都聚攏來成為他創造圖像的助力,而他的多方面的文化修養——尤其是傳統文化的修養,這時也轉而變作他結構畫面的無形的根基。
惠鎮作品的最大特色是具有一種內向性——內在的精神性。面對它們,感受到的不只是山川自然的優美壯麗,還有一種説不出的東西。這東西敲擊心扉,喚起遙遠的記憶,飄飄緲緲,恍如孤清又親切的夢。如《日暮鄉關何處是》,蒼茫中的山色在轉暗,慢慢變得幽深、濃重,明朗的天空也混濁起來。一條筆直卻空漠的小路通向山腳,可以望見那裏的一棵泛着寶石般綠色的小樹。這是思鄉的作品麼?不是。它似乎暗示着一種去向,那去向既親切熟悉又空渺神秘;它那麼誘人,又那麼孤獨。再如《心境》,扁圓的小池塘,一個小山丘,一棵粗壯的樹,一片淡遠的雲,空無人跡。居中的圓與弧型的正面重疊,給畫面以安定和平衡感,使溢於圖像之外的孤寂心境顯得自足和靜穆。這似禪似道的心境後面,不正是中國式的思想智慧嗎?它容納了自己,也容納了宇宙。觀賞這樣的作品,好像品味“繁紅一夜經風雨,是空枝”、“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詞意,於清談迷離中勾出無限的情思,又得到某種解悟。
惠鎮山水畫在藝術上的首要特質是意象意境的獨出。山頭多為圓形,空間多為平遠,主體物象多置於畫面中央,主體物象的色彩和光線多不知所由來——神奇如幻景。有時燃雲如血,有時月落幽谷;夜山中忽而跳出一株反射着輝光的樹,慘淡的朦朧裏兀立着一座古塔…..。沒有山水畫中常見的重巒疊嶂、瀑布飛泉、小橋流水、林壑煙靄;也不見山路樵夫、耕牛梯田或小店山村、曳杖隱逸。空氣是濕潤的,雲霧是飄香的,樹木、湖沼、牌坊、古塔、小路乃至日月、大地,都是孤零零的,同一畫面上往往再無一相似物。體量不大而位置居中的景物都十分清疏簡略,似乎神聖,又很平淡。《舊容》《古輝》《輝煌的尾聲》《桃李無言》《禪對》以及上面提到的《心境》《日暮鄉關何處是》等,都是這一類作品。畫家不特別注重感知真實,而是潛心描繪心理真實,略有超現實主義的幻覺意味但毫無西方現代繪畫的刺激與荒誕。它們仍屬於東方的“冥漠恍惚之境”,表現着“在可言不可言之間”、“可解不可解之會”的寄託。
洪惠鎮 洪惠鎮
就形式語言而論,惠鎮脱胎於傳統水墨畫。他強調墨韻和造型,有意弱化線描。多層次的、富於光感的墨韻賦予作品以傳統詩情;單純的、比筆墨形式感佔據更重要地位的造型性則顯示了現代性。在多數情況下,他總是以決定畫面意象特徵的造型形象為主,讓墨韻居於稍次要的地位;即他首先追求的是造型的表現力,墨韻及筆線服從於造型與意象意境的需要。這是畫家對傳統文人畫筆墨至上主義在現代的困境作了深入思考和批判後作出的變革,他找到了使自己的山水畫既保留傳統精神又有別於傳統樣式的途徑。
從風格看,惠鎮山水畫透着鮮明的南方奇秀氣質,即不是雄渾、悲慨、豪放或沉鬱,而是清麗、憂鬱、婉約、微茫和蒼涼。他的某些作品如《大地之淨化》《幽谷》《明暗交響》《雨晴》等,用空間分割、組合和墨色渲染諸種手段表現空闊、遼遠、混茫諸般恢宏境界,但方正的構圖、細膩的墨韻和局部性的細節刻畫,仍顯現出畫家清明的理性、對微茫慘淡之境的留意,以及心理選擇上的清幽奇秀本色。我想,他可以由清奇而入神秘,似難以由雋美而崇高,儘管神秘也與崇高相通。古人云“畫,心畫也”,信然!
天地悠悠,感性無窮。山水畫的魅力,最深層的根源乃在於天人感應中的人生觀照,而這亦是中國山水畫最深刻的傳統之一。惠鎮以他細膩的感情、豐富的無意識和廣博的文化素養澆灌出的山水作品,正承繼並拓寬了這一傳統。“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惠鎮之憂思哀詠融於悠悠天地,亦其樂乎?
原載《迎春花》1992年第4期

洪惠鎮作品賞析

曉寒 曉寒
請欣賞:
梅 [1]
大美無言自在春 大美無言自在春
天地悠悠 天地悠悠
幽谷 幽谷
禪對 禪對
歲月悠悠 歲月悠悠
何當滿目碧如玉 何當滿目碧如玉
春雨初停綠到天 春雨初停綠到天
千字文長卷部分 千字文長卷部分
心境 心境
墨蘭 墨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