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洪家大屋

鎖定
洪家大屋(又名曾國藩行轅),位於安徽省黃山市祁門縣城敦仁裏,地處東經117°43'21.3",北緯29°51'44.4"附近,其始建於清中期,既是晚清重臣曾國藩在祁門的行轅之地,又留有太平天國運動的遺蹟,是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2-3] 
洪家大屋存四組建築,門牌編號分別為敦仁裏8號、10號、12號、16號。主體建築均坐北朝南,佈局為二進二層式磚木結構,佔地面積1200餘平方米。該建築共有大小屋宇數十間。洪家大屋所有房屋均連成一體,房房相連,屋屋相通,設計巧妙。其平面佈局、構架、木作、磚雕都獨具匠心,為典型的清代徽派民居,是古代人們居住的較理想之地。 [3-4] 
2013年5月,洪家大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洪家大屋
佔地面積
約 1200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國務院
編    號
7-1736-5-129
所處時代

洪家大屋歷史沿革

洪家大屋始建於清中期,為洪氏祖先在廣州經營茶葉致富後回鄉閒居所建,此後一直由洪氏子孫居住。
2004年,與原安徽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太平軍題字"合併,定名為"洪家大屋"。 [3] 

洪家大屋建築格局

洪家大屋存四組建築,門牌編號分別為敦仁裏8號、10號、12號、16號。主體建築均坐北朝南,佈局為二進二層式磚木結構,佔地面積1200餘平方米。該建築共有大小屋宇數十間,承恩堂居中,後有養心齋,左有承澤堂、思補齋,右有荊奕堂、篤素堂,三世大夫第,前設谷廠和又新書屋。除三世大夫第、谷廠和又新書屋已不存外,其餘均保存完好。 [3] 
洪家大屋

洪家大屋建築特色

洪家大屋所有房屋均連成一體,房房相連,屋屋相通,設計巧妙。其平面佈局、構架、木作、磚雕都獨具匠心,為典型的清代徽派民居,是古代人們居住的最理想之地。 [4] 

洪家大屋文物遺存

洪家大屋內外分別留有湘軍題壁和太平軍題字,太平軍題字在承澤堂前外牆上,為“太平天國粵東前營葉高”10個大字,墨筆手書,面積約1平方米,仍清晰可辨,據考證是清咸豐四年(1854年)太平軍國宗石達英部葉高所題。而湘軍題壁在屋內承恩堂的左牆上,文字較多,內容涉及較多的古代人物與事件,多是對忠君之士的推崇。有人初步考證後認為,此字跡與李鴻章寫的字有相似之處,疑為其所題;也有人認為是胡林翼所題。敵對雙方的墨跡同在一處,實為罕見。 [4] 

洪家大屋歷史文化

  • 相關事件
咸豐十年(1860年)6月至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3月,清政府為指揮清剿太平軍,兩江總督曾國藩就將行轅設在後花廳“思補齋”之中。他多次在洪家大屋召開軍事會議,部署與太平軍的作戰方案。在洪家大屋他還親自撰寫了對聯“雖賢哲難免過差,願諸君讜論忠言,常攻吾短;凡堂屬略同師弟,使僚友行脩名立,乃盡我心”。要各州縣寫在官廳楹柱上自誡,又刊發《居官要語》和《曉諭江南士民》,以正時弊,表現了曾國藩的治國方略。曾國藩駐祁這段時間裏,吃住多在洪家大屋,這裏發生的眾多歷史事件使人深感神秘,據説,當年曾國藩在自己住的房間裏,磨利劍於帳中,準備兵敗即自刎。 [4] 

洪家大屋文物價值

洪家大屋既是晚清重臣曾國藩在祁門的行轅之地,又留有太平天國運動的遺蹟,是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3] 

洪家大屋保護措施

洪家大屋保護範圍為保護單位基線外東5米、南25米、西5米、北5米;建設控制地帶為保護範圍線外以東10米、南10米、西10米、北10米;保護標誌碑設立;建立系統的文物保護檔案,有專人管理;四有工作完備。 [2] 
2013年5月,洪家大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洪家大屋參觀信息

洪家大屋地理位置

洪家大屋(又名曾國藩行轅)位於安徽省黃山市祁門縣城敦仁裏,地處東經117°43'21.3",北緯29°51'44.4"附近。 [2-3] 

洪家大屋交通路線

自駕
北京——京台高速——蕪合高速——巢黃高速——京台高速——黃浮高速——237國道——洪家大屋
廣州——大廣高速——濟廣高速——黃浮高速——237國道——洪家大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