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洪安澗河

鎖定
洪安澗河,古名澗河,也作洪安河,黃河支流汾河的支流。過去以安澤縣發源,流經洪洞,故名洪安河。洪安上游分南北二澗,以北澗為正源,發源于山西省臨汾市古縣境內,流經洪洞縣,至縣城大槐樹鎮北營村西注入汾河。84.9公里(一説59,7公里 [10]  ),流域面積1122.9平方公里(一説1149.7平方公里 [10]  )。多年平均流量為1.98立方米/秒,其中清水流量0.5立方米/秒。洪安澗河多年平均徑流量0.596億立方米,最大年徑流量1.79億立方米(1964年),最小年徑流量0.33億立方米(1951年)。 [5] 
洪安澗河是洪洞縣農業生產灌溉用水的主要水源之一。下游洪洞縣宋代即引洪安河水灌田眾議渠,下有長潤渠、通津渠、沃陽渠、南沃陽渠。建國後,沿岸蘇堡段建有潤源渠(又名八村渠)、澤垣渠。 [7]  洪洞縣也曾在洪安澗河上建設小水電站,利用水能。 [8] 
中文名
洪安澗河
別    名
澗河
所屬水系
黃河支流汾河的支流
地理位置
山西省臨汾市
流經地區
山西省古縣、洪洞縣
發源地
古縣北平鎮黨家山、寬坪溝
主要支流
南澗河、石壁河
河    長
84.9 km
流域面積
1122.9 km²
河    口
洪洞縣大槐樹鎮北營村西

洪安澗河幹流概況

洪安澗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洪安澗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據《水經注》記載:“澗水東出谷遠山西山,西南經霍山南,又西經楊縣古城(範村)北……流入於汾水”。又據《大清一統志·平陽府》記載:“澗水在洪洞南,有二源,一出岳陽縣安吉嶺,一出岳陽縣金堆裏,合二流西,至洪洞縣南入於汾”。 [5] 
現代地理認為:澗河正源為北支(北澗),源於古縣黨家山、寬坪溝,從北向南逐次彙集安吉溝河、凌雲河、金堆河、松木溝河、多溝河、韓母溝河、哲才溝河、龍王溝河、水峪河、來頭灣河、攔馬溝河,經北平、古陽、岳陽三鎮,至岳陽鎮五馬村與南支匯合處,長56.4公里,流域面積585平方公里。 [9]  在岳陽鎮偏澗村出境,至洪洞縣鐵溝,流程63公里(一説58.5公里 [9]  )。 [1]  古縣境內流域面積987平方公里。
北支(北澗)至洪洞縣東蘇堡鎮南鐵溝入洪洞境。流經蘇堡、曲亭、大槐樹3個鎮,8個村莊,在大槐樹北營村西注入汾河。洪洞縣境內流域面積238平方公里,流程21.9公里,平均寬105米。洪安澗河總流域面積1122.9平方公里(一説1149.7平方公里 [10]  )。 [5] 
洪安澗河古縣古陽鎮段 洪安澗河古縣古陽鎮段
洪安澗河古縣縣城段 洪安澗河古縣縣城段
洪安澗河古縣縣城南段 洪安澗河古縣縣城南段
洪安澗河洪洞縣蘇堡鎮尹壁村段 洪安澗河洪洞縣蘇堡鎮尹壁村段
洪安澗河洪洞縣縣城段 洪安澗河洪洞縣縣城段
洪安澗河洪洞縣縣城段 洪安澗河洪洞縣縣城段
洪安澗河入汾河處 洪安澗河入汾河處

洪安澗河水文特徵

洪安澗河流域內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東高西低,黃土荒地植被保護較差。流域屬暖温帶季風氣候,汛期雨量佔全年降雨量的72%左右,降雨量大多集中在七八月,同時由於地形原因,山區常出現局部暴雨,發生洪水。因此,該河具有暴雨型和山地型河流特徵,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由於無控制性工程,縣城流域面積較大,一旦出現暴雨,便可形成洪水。 [10] 
據東莊水文站1965年、1983年資料分析,多年平均流量為1.98立方米/秒,其中清水流量0.5立方米/秒。洪安澗河多年平均徑流量0.596億立方米,最大年徑流量1.79億立方米(1964年),最小年徑流量0.33億立方米(1951年)。最大洪峯流量達1690立方米/秒(1971年),但歷時較短,大都在5小時左右下降。洪安河河牀基本為砂礫卵石沖積而成。東莊以上為基岩河牀,入洪境內為砂礫卵石河牀。標高600米,入汾標高445米,平均坡降為8‰。 [5] 

洪安澗河主要支流

洪安澗河南支,也稱舊縣河。發源於安澤境內,東起安澤縣草峪嶺,從古範寨依次彙集茨林河、草峪河、堯峪河、淤泥河、錢家峪河、韓村河;北支由高城河、上治河匯成石必(壁)河;在紫砂,南北兩支河流匯合統稱舊縣河,至五馬與澗河北支匯合,流程46公里,兩支合流量為0.888立方米/秒,年徑流量為8980萬立方米。 [1]  [5] 

洪安澗河治理開發

洪安澗河蓄水工程

滲水崖引水蓄水工程。位於古縣古陽鎮凌雲村葫蘆巴自然莊。設計澆地2000畝。解決11個自然村,1840口人。700頭牲畜的吃水。1972年動工,修建蓄水池兩座,古陽1萬立方米1個和野湖川3000立方米1個,防滲渠10公里,共投資30萬元。1983年後因管理不善,停用。 [2] 
古縣原北平鎮1963年竣工使用的陶瓷管道引水工程,總長30公里,流水量17公升通少,途經123個自然村,連續28年暢流。1984年建成的古陽蓄水池,是全縣最大的蓄水工程,總容量1.17萬立方.有效容量1萬立方米。 [4] 

洪安澗河防洪設施

上游古縣境內,有:岳陽城壩。自古洪水為害.以北澗河為最。明成化二年(1466),城南沖壞。歷代都有修建。清道光五年(1825)始創修護城堤百餘丈,道光二十九年(1849)修補河堤60餘丈,光緒二十一年(1895),石砌護城牆9丈。
古縣城壩。從1973年開始,用3年時間,築高2米至2.5米、寬約1米、長3500米的防洪壩1條,建築石方共8050立方。1982年至1987年再次築起內石壩,高3米.頂寬1米,總長2280米,石方為6840立方。新中國成立後,堤防工程尤為重視。北平、古陽、下冶、城關等鄉鎮把治理澗河作為重點,致力於堤防工程。至1975年修築主要堤防15公里,護地2350畝,一般堤防7.1公里,護地1470畝。1978年主要堤防增為39.7公里,護地8700畝,比1975年分別增長1.65倍,2.7倍,一般堤防增為29.8公里,護田6800畝.分別比1975年增長3.19倍,3.62倍。 [3] 
歷史上汾河和洪安澗河,每遇大的洪水都要侵入城內,危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宋仁宗時,洪洞縣令李周開始在澗河北岸築堤。明弘治十四年(1501),南門外澗河發水,洪水沖塌東城牆數堵。弘治十七年(1504)知縣鄭選在澗河北岸築堤護城,長200丈,高一丈有餘,後堤浸毀。嘉靖二十二年(1543),知縣陳宗仁重新修築,改土堤為石堤。清順治八年(1651)和順治九年(1652)兩年連遭洪災,知縣金貴設法補修。同年,洪洞城邑紳劉衷與其族人光晉、繩伊、光最、方薄共任其役,全力築堤,東至梗壁村西南八字堰,訖城西南隅止,堤長575丈,高8尺,寬5尺,石其外。同治八年(1874)六月,雷雨暴作,洪水衝破毀壩堤進城,城內街道以舟代步。光緒元年(1875),知縣與縣紳募捐錢12900緡,補修115丈,增建85丈,全修265丈。石壩基寬為0.6~1丈,上寬3~5尺,高0.5~1.3丈不等,全長462丈,從梗壁至橋頭共用破石2000餘方,用石灰220萬斤。1975年澗河洪水曾漫過石堤壩危及城內。石塔、人民劇院一帶水深一米。1977年,根據洪洞縣人民政府安排,縣城建局在石橋一段以石料加高堤捻一米。 [6] 

洪安澗河灌溉工程

潤源渠,又名八村渠,位於洪安河北岸,渠口設在蘇堡村東紅砂嘴處,引洪安河水灌田。渠道設計流速0.84米/秒,流量2.5立方米/秒,渠底寬2米,水深1米,渠深1.5米,縱坡1/750,長6公里。該渠始建於宋天聖四年(1026),是時,上有眾議渠,下有長潤渠、通津渠、沃陽渠、南沃陽渠,渠道紊亂,在用水管理上各自為政,每到用水緊張季節,上霸下偷,打架鬥毆時有發生。新中國成立前後,蘇堡二區組建水利機構,建立了潤源渠水利委員會。洪安河以上s渠統一供水,用水情況有了明顯好轉。1951年發動羣眾清理潤源渠,擴大了斷面,增加了水流量。1956年對潤源渠首次動工擴建,新增建了引水壩、進水閘、泄水閘工程,幾條古渠統稱潤源渠。同年又進行截彎取直,廢舊立新,做到清洪兩用,引水流量增加到2.5立方米/秒,全長5.45公里,澆地0.46萬畝。1958年虎頭山工程竣工後,霍泉北水南調,由於洪安河水源不足,將蜀村以西劃歸霍泉灌區管理,潤源渠水地面積僅剩1988畝,引水流量縮小到1.5立方米/秒。 [7] 
澤垣渠,是縣域較大幹渠之一,1951年5月開工,1952年12月31日竣工。渠首座落在蘇堡鎮的東尹壁村東,引洪安河清洪水源,流量達13.7立方米/秒,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新建的較大水利工程。全渠由總、南、北、東4大幹渠組成,總乾渠從渠首至師村分水閘,全長6.548公里,渠底寬6米,渠道深度2.4米,共動土石方49.88萬立方米,投工29.08萬個,灌溉曲亭、甘亭、馮張、淹底等4鄉鎮0.59萬畝土地。南、北、東3大幹渠從1951年5月興建至1952年2月底竣工,歷經10個月,共完成土方83.278萬立方米,砌石2.76萬立方米,完成建築物118件,其中:橋33座、跌水40座、斗門28座、涵洞2座、進水閘1座、魚頭1座、渡槽1座、分水閘1座、滾水壩1條、衝沙閘1座,共計投工37.66萬個,投資76.56萬元,灌溉曲亭、甘亭、馮張、淹底、城關5個鄉鎮的6.71萬畝土地。1957年新開曲亭片鬥農毛渠工程,1958年10月新開淹底片鬥農毛渠工程,1959年進行建築物配套,1960年澤垣渠東干曲亭以上由躍進渠取代,橋泗以南由水庫南幹建成後代替。 [7] 

洪安澗河水電工程

洪安澗河上,洪洞縣曾建有小水電。蘇堡七頭水電站,1959年建,1960年春完工,裝機75千瓦;尹壁水電站,1959年建,裝機19千瓦;蘇堡水電站,1959年建,裝機19千瓦。 [8] 
參考資料
  • 1.    古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古縣誌:陝西人民出版社,2001:38
  • 2.    古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古縣誌.:陝西人民出版社,2001:157
  • 3.    古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古縣誌.:陝西人民出版社,2001:160-161
  • 4.    古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古縣誌.:陝西人民出版社,2001:159
  • 5.    洪洞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洪洞縣誌:山西春秋電子音像出版社,2005:91-92
  • 6.    洪洞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洪洞縣誌.:山西春秋電子音像出版社,2005:421-422
  • 7.    洪洞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洪洞縣誌.:山西春秋電子音像出版社,2005:424-425
  • 8.    洪洞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洪洞縣誌.:山西春秋電子音像出版社,2005:551-552
  • 9.    王秋珍. 談談洪安澗河楊莊村和澗上村段河道治理 .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 2019年12月第4期:30
  • 10.    張冠羣 . 京昆與青蘭高速公路大橋跨洪安澗河防洪影響分析.《山西水利》 2014年第11期16-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