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洪劫

鎖定
《洪劫》是梧州“抗洪作家”林一翔的精短小説,獲廣西新聞學會報紙副刊研究會廣西第三屆全區報紙副刊好作品獎,被收入《新時期廣西文藝創作叢書·炳蔚之光》,作者根據本小説改編的同名廣播劇獲得梧州市首屆廣播劇本大賽唯一的一等獎。
作品名稱
洪劫
作    者
林一翔
創作年代
現代
作品出處
《新時期廣西文藝創作叢書·炳蔚之光》

目錄

洪劫作者

林一翔,本名林柱昌,男,1968年10月生,漢族,廣西蒼梧人,律師、政工師、工程師,蒼梧九十年代知名作家,14歲開始發表在公開刊物作品,是梧州市作家協會會員,曾任梧州蒼梧縣文協副主席,《梧州法制報》採訪部主任,擔任過廣西法制報、監察之聲、梧州日報、梧州電台、梧州電視台、西江都市報等新聞單位特約記者、特約通訊員、專欄作家,被梧州日報聘為特約評論員(報人稱之“梧州微音”),在省級以上刊物有文藝作品近50萬字,多部作品獲得省級以上獎勵。林一翔被梧州文藝界稱為“抗洪作家”,其描述梧州洪災及梧州人民抗災精神的紀實文學《嗚咽的下小河》獲廣西新聞工作者協會梧州分會、梧州新聞學會1994年度“梧州新聞獎”榮譽獎 ,曾被各大報刊轉載,一些學校列為範文,被譽為“梧州抗洪史詩”。還著有《洪劫》(獲廣西新聞學會報紙副刊研究會廣西第三屆全區報紙副刊好作品獎,被收入《新時期廣西文藝創作叢書》,改編的同名廣播劇獲梧州市首屆廣播劇大獎賽一等獎)、廣播劇本《孤島大營救》(與陳強等合作,獲廣西廣播電視優秀作品廣播文藝類三等獎)、《熱血寫忠誠》(反映蒼梧一名老共產黨員在山洪來襲時冒死營救羣眾脱險的紀實作品)等。

洪劫原著

《洪劫》
洪水一寸一寸地往上澆。再過半個鐘頭,洪水就會漫過新堆起的土圍,淹沒這座四百多人的村莊。
村莊裏騷亂起來,女人的哭叫和男人的呼喊此起彼伏。而村東大壩那邊卻顯得非常平靜。兩年前,從牢裏出來的阿三借了十幾萬元,包下這片荒澤,築起一條石頭水泥大壩,把荒澤變成百畝魚塘。洪水剛泛,阿三就下了閘門,儘管外面洪水不斷上漲,大壩卻巍然不動,塘面魚歡蝦躍,風平浪靜。
“篤篤篤”,大壩邊那小塘樓的木門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叩開了。老村長用急切的目光望着阿三。“三,打開壩閘泄洪,救一救村裏的鄉親吧!”淚從他蒼老的面頰上流了下來。
阿三半晌沒吭聲。五年前,他偷了村裏一台電泵,就是被老村長帶人抓住送進了號子裏,捱了一年半徒刑。
“轟隆隆!”一陣雷聲滾過,烏雲又壓了下來。老村長模糊的淚眼焦灼地望着阿三。
阿三望了望被汪洋包圍的村子,象是思忖什麼。終於,他默默地轉過身,一言不發地關上了小塘樓的木門。
老村長失望了,他拖着沉重的步子慢慢地走過大壩。
就在這時,只聽身後一聲巨響,一股飛流從壩閘口撲進清清的池塘。一個人影也被巨大的浪頭捲進了池塘裏。
“阿三!”老村長連忙轉身飛跑過去。
那落水的人霎時被洪浪淹沒了,既沒有呼救,也沒有掙扎。
“阿三!——”老村長悲痛欲絕。
村莊得救了,大壩邊卻多了一座新墳。
有人説,阿三壓根兒就不想上來,壩閘一打開,他東挪西借的十幾萬元血本就全完了,但誰都不相信這種説法。
從此以後,每年清明,都有很多人來這座新墳上香。
(發表於1992年8月11日梧州日報·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