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洞官山

鎖定
洞官山脈位於浙江省南部、浙閩邊境,為武夷山餘脈,從福建省進入浙江後,向東延展,呈西南--東北走向。洞官山是洞官山脈的最高峯,海拔達1929米,也是浙江省境內的第一高峯山中風光旖旎,景色清幽,峯巒巖洞,秀拔奇偉,有奇峯異景49處,其中以“花橋、虹溪、怪圈”三絕稱著。
中文名
洞官山
外文名
Hole officer mountain
地理位置
浙江省南部、浙閩邊境
海    拔
1929 m

洞官山景區簡介

洞官山脈山勢較高,大部分海拔在1000~1500米之間.主峯在慶元縣境內的百山祖,海拔1856.7米,支脈向四周延伸,組成了洞官山,起伏綿亙在龍泉、景寧雲和、青田及蓮都等市縣區.在龍泉市龍淵鎮東南20公里處的黃茅尖,因峯頂高峻,遍長茅草而得名.它是洞官山脈的最高峯,海拔達1929米,也是浙江省境內的第一高峯.洞官山東西長約100公里,南北寬約30公里,成為甌江干流大溪與支流小溪的分水嶺。 洞官山位於政和縣楊源鄉境內,地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屏南鴛鴦溪上游,面積約10平方公里,最高峯海拔1459米。因山中一巨石呈“宮”字狀,奇山洞又有洞中宮殿之稱,故又名“洞宮山”,山中風光旖旎,景色清幽,峯巒巖洞,秀拔奇偉,有奇峯異景49處,其中以“花橋、虹溪、怪圈”三絕稱著。

洞官山保護區

洞官山是浙江第一高峯,麗水龍泉黃茅尖,海拔1929米。 百山祖自然保護區位於中國浙江省西南麗水市慶元縣境內,水平分佈南北跨近0.5緯度。最高峯海拔1856.7m,被譽為“百山之祖”,是甌江閩江、福安江的發源地,被稱為“三江之源”。 保護區位於有夏雨的熱帶——暖温帶(海洋性)羣落交錯區,是亞洲一個特殊區域。山巒起伏,溪流縱橫,氣候濕潤,雨量充沛,自然條件十分優越,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保護區的風景自然優美,環境幽靜,其雲海和日出在此和諧,讓泰山的日出自嘆不如,黃山的雲海自生羨慕。 鳳陽山、百山祖自然保護區:浙江省鳳陽山和百山祖是位於龍泉、慶元兩縣而又相互毗連的兩個自然保護區,1985年合併為鳳陽山、百山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47000公頃。
保護區屬於武夷山系分支,主峯黃茅尖為浙江第一高峯,海拔1929米;第二高峯百山祖海拔1856.7米,兩峯隔谷相望,距離僅20公里,為閩江和間有高山台地和山谷平川。
區內地形複雜,森林茂密,植物資源豐富,植被垂直分佈明顯,按海拔不同人靈七個類型。植物種類繁多,區系成分比較複雜,保存了大量的古老和珍稀的生物種羣。百山祖冷杉是中國特有的古老殘遺植物,被認為是第四紀冰川期,冷杉從高緯度的北方向南方遷移的結果,對研究植物區系演變和氣候變遷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科學價值。1987年被列為世界最瀕危的12種植物之一的百山祖冷杉,僅殘存於百山祖南坡海拔1760米小山岙,面積很小,林內現存百山祖冷杉僅5株,最大胸徑40釐米,高11米,最小胸徑9.1釐米,高5米。與百山祖冷杉同時保顧下來的古老植物白豆杉是一種灌木針葉樹,最先在浙南龍泉縣昴山採集定名,種子具有白色假種皮,十分美麗。其它珍貴植物還有南方鐵杉江南油杉長葉榧青錢柳鵝掌楸銀杏、福建柏、香果樹、鍾萼木、黃山木蘭、銀鍾樹、閩楠等。野生動物種類也較豐富,表現出南北交替的特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就有豹、雲豹獼猴短尾猴黑熊大靈貓黑麂水獺穿山甲黃腹角雉等。

洞官山景觀

洞官山自然風景

洞官海拔很高,不僅風景秀麗,而且氣候宜人。在南方很少地方在冬季能見到雪,而這裏卻幾乎每年都有下雪,下雪時間多在過大年的前後,為春節增加另一番景色。夏季清涼,睡覺蓋着厚厚的一層被子也不覺得熱,空氣清 [1]  新,四周都是森林、奇石,是個休閒避暑的好去處,值得一提的是,這裏所指的洞宮,實際是指洞宮村,而這種氣候,只有在洞宮村附近可以享受到,而相隔稍遠的地方卻迥然不同,雖然相隔距離不是很長,但氣候卻有着不小的差異。 洞官山景秀麗,水色也絕不差。這裏有座天然水庫,水很清涼,如果水性好的話,還可以下去游泳。而至今為止,這從未發生過事故,這也是一大奇蹟。在離這不遠的地方,還有一座水庫,那裏地勢險峻,站立於水庫之上往下看,不禁手腳打哆嗦,毛髮皆堅。洞宮山是個旅遊度假的絕好去處。

洞官山景點簡介

虹溪:虹溪位於洞官山景區中心麒麟巖下,長10餘公里,寬約3米,令人驚奇的是,如此長度的儲赤色河牀,居然如刀削斧劈一般平坦。溪中全然不見河卵石和泥沙。關於虹溪的由來,還流傳着一段美麗的傳説:相傳當年龜蛇精為患洞宮山時還沒有虹溪。因此,旱災、澇災連年不斷,百姓輾轉溝谷,無以為生。上天為拯救生靈,便派兩位仙人下凡消滅了龜蛇精,並用神牛、神犁從洞宮山起沿環峽一直犁到屏南,造就了虹溪和鴛鴦溪。在虹溪新舊橋之間還屹立着一塊球狀山岩,人稱“風動巖”。幾人合力推之,能微微晃動。
怪圈:在洞官山霧中橋下峽谷中的8塊岩石上,佈滿了280多個形狀規則、大小各異的同心圓。令人不解的是,在這條數公里長的峽谷中,僅有這8塊岩石上有同心圓圖形,且這8塊岩石石質十分堅硬,風鑽在上面彈跳也不過留下些白點。因此,關於它的由來,人們眾説紛壇,或疑為外星人所為,或疑為火山爆發所致,或疑為滄海桑田時海生動物所為,或疑為古越族圖騰宗教信仰的遺蹟等等,撲朔迷離,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於是便將它命名為”怪圈”。一位作家曾生動地描寫道:“它如符咒,如密碼,如一頁頁讀不懂的天書,卻又使人隱隱感到,那是天工造化對人類的某種暗示,某種隱喻,某種呼喚。”
花橋:位於坂頭村,明正德辛末年(1511年)坂頭蘇坑人陳桓(進士出生,曾任北京户部四川清吏司主事員外郎、廬州知府、九江觀察、中憲大臣、尚書)衣錦還鄉後創建,距今481年。橋上建築先後於清咸豐元年,民國六年毀於水、火災,後於民國8年重修,11年完工,現存建築基本保留舊觀。橋上二、三層間掛有風動鈴,雨、晴各自動嗚響報訊;橋下方圓拱中間嵌有寶劍尖兩把,旱、澇自動伸縮5~20公分,為他處少見。
洞官山:相傳陳桓少年時即聰穎過人,十三歲時,在朝為太監的舅舅將其引薦給朱元璋,太祖聽説陳才十三歲時脱口説道:“是大人也!”陳當即跪謝皇恩,君無戲言,皇上一句失言,陳桓自此走上仕途,成了“大人”,並且逐步騰達,官聲頗佳。其後人陳文禮,曾任河南赤縣縣令。相傳文禮出仕前,其母為考其德才,故意把蛋吃掉而誣人家,要文禮查證。文禮用驗嗽口水的辦法驗證系母親所為,其母大喜遂允其出仕。文禮家教甚嚴,父子同登科,四子皆為仕,一時傳為佳話。
寶劍峯:位於洞宮山虹溪口兩巖,此峯正面頂端葉小而尖狀,形似劍峯,故而得名。相傳古時有蛇龜二怪在虹溪交惡塗炭生靈,其時有魏虞二真人在洞宮山修煉成仙,為了安民除害他們鑄成洞宮虹劍,劈開環峽造良田,從此使出現寶劍峯。
霧中橋及虹溪怪圈:位於九層瀑布五至六層間,長年雲霧繚繞故而得名。橋下不遠處的河谷中,在八塊巨石上有280餘個形狀、大小各異的同心圓,或疑為外星人所為;或疑為古越族人圖騰或宗教信仰的遺蹟;或疑為火山爆發所致;或疑原沉海底時,海生動物所為,眾説紛紜,撲朔迷離成為洞宮一奇從而吸引了眾多的遊客和研究者。
洞宮山:因山中一巨石呈“宮”字狀,其山洞又有洞中宮殿之稱,又稱琅環福地。據地方典籍記載,晉建州刺史張華遊洞宮,遇仙,石門大開,洞內三室陳書滿架,有二犬看守,告其乃天書,張欲借天書博覽,遭拒絕,洞中人送出並笑曰:“此琅環福地也。”石門即閉,張華出後回顧不知所處,琅環福地由此得名。
近年浙江省內有人撰文論述,洞宮為炎帝族北上住足處,從而留下了遺蹟;也有人分析,從傳説中的“人言”和“二犬”似乎手穩示洞宮或為外星人囚押人犯場所,因傳説中“二犬”中加“言”即“獄”字,天機不可泄露,乃寄真情於字謎中矣!
古虹溪中,相傳當年魏虞二位真仙斬殺蛇精點龜成石時,曾把自己變為一隻仙鷹,大功告成後,這隻鷹也隨之點化為石,以永鎮妖孽。
觀音望南海:位於原洞宮村東百餘步的山坳裏,因其山一巖突立形似披紗玉立的觀音故曰觀音巖。傳説魏虞真人大戰蛇龜時,金童玉女曾引觀音來助陣,功成後觀音大喜,便將自己形象點化為石,以做紀念。又因該處南面常有云霧翻滾,好似萬傾波濤,故又有觀音望南海之雅稱。
風動巖:又稱車子巖、微動巖,位於洞宮虹溪新舊橋之間,如球形立於山崖之上,無論幾人推之皆微晃動。傳説此巖也是在龜蛇交惡年代,洞宮一帶遭百年不遇大旱,噴火塗炭生靈,玉帝為拯救生靈,遂降一大石於此間,此石日則如巖,夜則為水車,從此石下清泉汩汩,旱象全解。不料被壞人道破天機,致使石再不能為車,遺蹟雖傳至今日,任你幾人、幾十人搖晃,惟輕輕晃動而已,卻再也不出流泉!
八仙石:位於洞宮仰頭後門的八仙崗,離村一里左右。崗上有一石案,稱仙人棋案,案上刻有田字棋盤,案邊又有一石名仙人凳,凳上至今有座位痕跡。更奇異的是,石案一側有一個五指分明的掌印,據傳是當年仙人輸棋生氣拍案所致。
仙姜河:位於八仙崗右側,山坳裏有一巨石高聳,頂上有條天然河道,傳説為仙人種姜所在,因而得名仙姜河。河上有一樹,樹根雜土甚微,也無根入石,然此樹枝繁葉茂,蒼勁挺拔,實為罕見。相傳古時有一老翁,偶見崖上生有姜,便挖了一擔回家,次日往看,又見姜生滿崖,遂再採而歸,連採如是,知是仙姜緣故。因老翁夫婦起貪心,雙雙出動狠挖,從此仙姜絕跡,然姜河尚存,只是人們再也挖不到姜了。
帝皇洞天:位於珍珠岩礦後門,上部巨石凌空,峯頂草木簇生。峭壁間懸一奇洞,洞寬五丈高四丈,深近六丈,呈喇叭形,可容600人。相傳清光緒年間,仰頭九孔巖下有一鄉民,其子自幼聰穎過人,又兼長相俊俏,因算命先生胡説八道,卜其日後必成皇帝,此事傳開,方圓10裏,百姓信以為真,把其奉作未來天子,以其日後登基有靠,並稱之為蒙天皇帝,對其三呼萬歲,並相繼有36村寨鄉親投靠,於是開始招兵買馬,擴大勢力,以謀推翻滿清王朝。清王朝得悉,派兵十萬鎮壓,把帝皇峯圍個水泄不通,一則“蒙天皇帝”寡不敵眾,二則“帝皇”父母信奉道教,為使“帝皇”早日登基讓其喝“迷魂湯”,致使其中毒待斃,枉送性命。此時其母悔恨交加,遂撞死在巖壁上,腦漿塗壁,連眼珠也濺在石壁上,至今洞頂有宛如眼珠似的石丸,據説便是其母的一雙眼珠;洞顯丹色,即是其母血濺所致。
三生亭:位於洞宮山庫(上庫)中的一個小山頂,此亭原靠三塊石柱支撐。據説撐亭的三柱分別代表人的前生、今生與來生,靠柱入夢,可見人的前生逸事,知曉今生哲理,預兆來生兇吉。歷史上不少名人學士曾往一試,可惜年久失修,今僅留遺蹟。
仰頭革命紀念碑:1936年2月葉飛率領的閩東獨立師和黃立貴率領的閩北獨立師在仰頭會師,從此閩東、閩北兩革命根據地遂連成一片。同年四月閩北——黨領導人黃道、閩東——黨領導人葉飛在仰頭會談,統一成立閩贛省委,黃道為書記,葉飛、黃立貴、曾鏡冰為委員,揭開了閩東、北革命鬥爭歷史的新一頁。此碑即為此而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