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洞井龍舞

鎖定
洞井龍舞,是湘派龍舞的傑出代表,當地農民代代相傳,始終保留了原始的藝術風格,並不斷髮展和演變,是長沙地區民間龍舞的縮影。流傳於洞井鎮各村及周邊地區。 [1] 
洞井龍舞作為獨特的中華傳統藝術,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是中華族民風民俗的典型載體,是湖南長沙地區人文文化發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洞井龍舞的種類有:布龍、三節龍、人龍、長龍等,各種龍有其不同的流派和風格,玩法不一。
中文名
洞井龍舞
流行地區
湖南長沙
種    類
布龍、三節龍、人龍、長龍等

目錄

洞井龍舞簡介

洞井龍舞 洞井龍舞
洞井龍舞作為中華獨特的傳統藝術,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是中華民風民俗的典型載體,是湖南長沙地區人文文化發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洞井龍舞的種類有:布龍、三節龍、人龍、長龍等,各種龍有其不同的流派和風格,玩法不一。
“布龍”是受羣眾歡迎的廣為流行的一種風俗集體舞。這種龍,龍頭小,分9節和11節兩種,每節相距為6尺。頭和第二把、尾和第八把相距為7尺,第六節為主把,長6尺(這個長是指龍衣的長度)。 [1] 
“人龍”係一種大型徒手舞蹈,這種“人龍”不借助任何道具,完全是由成人和孩子連接而成,起舞時動作簡單,主要是“S”形行走和起伏行進,造型動作主要是盤旋,不能做大的變換和調動。主要由成人和兒童徒手交錯搭建組成。 [1] 
“長龍”又稱“擺龍”,在長沙地區和洞井鎮都十分流行,這種龍龍頭重、大,龍身直徑粗,身長一般有13節至15節,不適宜做大的舞動,主要是展現龍的氣勢,表演展示主要是跑動。 [1] 
“三節龍”的表演主要是高台上的配合,人、龍不能相撞,不能掉下高台,舞步、動作、玩法與布龍差不多,由於人少,動作更為簡單。 [1] 

洞井龍舞特色

傳説龍能行雲布雨、消災降福,象徵祥瑞,所以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全國各地的一種習俗。湖南省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日前公佈,長沙市5個項目入圍,分別為:瀏陽文廟祭孔古樂、洞井龍舞、望城民間剪紙、火宮殿八大傳統小吃製作技藝以及長沙窯銅官陶瓷技藝。 而與第一批名錄相比,這次特意增加了傳統食品製作和傳統醫藥兩個方面的內容。

洞井龍舞相關製品

龍頭、龍尾:一般是用竹篾紮成,皮線糊裱,塗抹光油,着彩色。龍頭略大於龍把三分之一,龍尾稍大於龍把。龍頭、龍尾的大小尺寸無統一規定,可視情況製作,只求玩耍方便。 [1] 
龍衣:用較好而軟的布做成。以大紅、黃色等喜慶、富貴色彩為主,也可用深藍做成青龍,用銀色做成白龍,但頭上一定要有紅花點綴,龍衣上繪鱗片,成波浪狀花紋。 [1] 
服飾:舞龍演員的衣服,一般採用彩布鑲邊,綁腿,布襪套草鞋,頭扎三角巾。現在,一般採用更加時尚的演出服,要求顏色鮮豔、統一、美觀、大方,便於起舞。 [1] 
音樂:舞龍音樂沒有固定曲牌,一般採用民族打擊樂器加嗩吶,演奏一些民間熟悉的樂曲和小調。如《得勝令》、《十盞燈》、《望郎》等。新中國成立後也有演奏一些現代樂曲的。如《好日子》、《團結就是力量》、《社會主義好》、《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瀏陽河》等。打擊樂“點子”,一般採用長槌和溜子等。總之,舞龍音樂宜歡快、熱鬧,音樂節奏要輕快、明朗、乾脆、富有喜慶氣氛。 [1] 
舞龍的隊列:舞龍出動分前導隊、龍、後衞隊。前導隊設長喇叭、大鑼、大鼓、三角大旗6~8面、牌燈,牌燈上以前是書寫郡腳堂名,現在則寫上“恭喜發財”、“家庭幸福”、“新春快樂”等吉祥字句。民族打擊樂隊在前導隊或後衞隊均可。樂隊的排列沒有固定位置,可根據“龍”及表演要求而定。 [1] 
龍舞的基本動作:一般採用喜鵲步、跑(走)圓場、跑跳步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