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洛河

(長江支流嘉陵江的支流)

鎖定
洛河,又名白水江、江洛河,古稱濁水, [1]  長江支流嘉陵江上游的支流。發源於甘肅省徽縣北部江洛鎮西秦嶺老爺山南麓,由北向南流,在下店子轉為西向東流,流至胡河又轉為北向南流。經江洛、泥陽,經成縣店村、紅川,徽縣慄川、大河店等地,於徽縣大石碑出甘肅省界進入陝西省略陽縣在白水江鎮匯入嘉陵江。河長102公里,流域面積1206.8平方公里。水力資源藴藏量1.77萬千瓦。
上游有伏鎮河、泥陽河兩大支流,是形成徽縣中部丘陵河谷總面積的52.3%,是徽縣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另一方面,由於洛河中上游地質構造及農耕地大量集中,加上某些不適應的人類活動,不同程度的影響了自然的生態平衡,發生一定數量的水土流失現象,是徽縣水土流失較大的地區之一。 [2] 
中文名
洛河
別    名
白水江
江洛河
濁水
所屬水系
長江支流嘉陵江上游的支流
地理位置
甘肅省東南部
流經地區
甘肅徽縣、成縣、陝西略陽
發源地
甘肅省徽縣北部境內老爺山南麓
主要支流
伏鎮河
河    長
102 km
流域面積
1206.8 km²
落    差
800 m
河    口
陝西省略陽縣白水江鎮小河村

洛河幹流概況

洛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洛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洛河,上游有兩支,即泥陽河、伏家鎮河,一般以西支泥陽河為正源。發源於徽縣境北部老爺山南麓(據《甘肅省志水利志》《徽縣誌》《略陽縣誌》) [3]  ,《成縣誌》記為西秦嶺南麓之糜樹嶺 [4] 
洛河上源泥陽河江洛鎮徐楊村段 洛河上源泥陽河江洛鎮徐楊村段
泥陽鎮段 泥陽鎮段
泥陽河流經江洛、泥陽、(中間一段經成縣)榆樹、游龍川、伏家鎮、慄川(境內合東支伏家鎮河)、銀杏樹、水陽、大河店等九個鄉鎮(村),自大河店鄉大石碑出境。徽縣境內面積953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35%。流域平均寬12.9公里。上游有伏家鎮河、泥陽河兩大支流,兩支流流域面積498.4平方公里,佔洛河縣境流域面積的52%,是徽縣重要的農業生產區。 [3] 
8.12暴洪來臨的成縣洛河 8.12暴洪來臨的成縣洛河
其中,在成縣境內,於店村峁上堡閏家溝口入境。後東經店村、紅川,自紅川之何家溝口出境。境內流程為21.1公里,佔總長的21.1%。甸河入境後,徑流所至,均在丘陵川壩之間,流域面積106.4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6.3%,流域人口 1980年約23206人,佔全縣總人口的11.5%,人口密度146人/平方公里。流域內丘陵平緩、土壤肥沃,稻穀飄香,是主要糧食產區。洛河在境內一段落差共98米,水利藴藏量0.22萬千瓦,可開發量0.08萬千瓦。 [4] 
洛河支流伏鎮河(天河)徽縣伏家鎮賀店村段 洛河支流伏鎮河(天河)徽縣伏家鎮賀店村段
下游進入陝西省略陽縣,於高家山進入陝西省略陽縣境,稱“小河”,在白水江鎮小河村注入嘉陵江。境內流程5千米,流域面積12.01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9.12秒立米。年徑流量2.88億立米,水力藴藏量1672千瓦。 [5] 
河流長度及流域面積,《徽縣誌》《略陽縣誌》記為全長81公里 [3]  [5]  ,流域面積1047.3平方公里;《甘肅省志·水利志》記為河長102公里,1206.8平方公里。 [2]  《成縣誌》記作全長約100公里。 [4] 

洛河水文特徵

《成縣誌》載,洛河多年平均自產水0.38億立方米,在出境處多年平均流量2.49立方米/秒,年徑流0.79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最大流量241.8立方米/秒,百年一遇洪峯流量1256立方米/秒。 [4] 
《徽縣誌》載,洛河年平均流量8.97立方米緲,年徑流總量2.83億立方米,其中自產水2.58億立方米,入境水0.25億立方米。年輸沙總量93.24萬噸,水力資源藴藏量1.77萬千瓦。由於洛河中上游地質構造及農耕地集中等原因,加之人為活動,出現了水土流失現象。伏家鎮河、泥陽河年侵蝕總量達58.7萬噸,侵蝕模數931噸平方公里,年平均侵蝕深度0.62毫米,是徽縣水土流失較重地區之一。 [3] 

洛河自然災害

2010年8月12日,以成縣黃渚鎮為暴雨中心,雨帶東移及徽縣洛河流域,徽縣麻沿河鄉磚灘、屈蘭及江洛鎮殷家溝連續遭遇暴雨襲擊,發生泥石流,河水大幅上漲,部分羣眾院子進水。徽縣境內國道316線2488+200米處(徽縣江洛螞蟎溝段)發生山體塌方,塌方土方面積1000多立方米,造成400餘台車輛滯留。此次暴雨洪水災害造成徽縣7人遇難、1人失蹤、1262人受傷,316線公路多處沖毀,交通中斷, 各項經濟損失4.9億元。 [6] 

洛河主要支流

洛河水系有伏家鎮河和泥陽河兩大支流,一般以泥陽河為正源,即幹流。
伏家鎮河,發源於徽縣江洛鎮,上游原路河、游龍河等幾支,南流至伏家鎮合而為一,稱伏家鎮河。至慄川的慄亭下店子與泥陽河匯合。較大的支流有山王河、瓦茨河、沿川河、雪水河、吊溝、安家河、黑灰溝、斜溝、周家溝、曹家峽、架山溝、耿寺溝、西溝等13條;
泥陽河較大的支流有元龍河、殷家河、老水溝0茶樹溝、陶家溝、尾子溝、喬王溝。另外有白塔河在成縣紅川斜家坪匯入,龍王洞水在慄川草壩村匯入,全河有大小支流9條。
洛河到慄川的慄亭下店子與伏家鎮河在雙河口匯合,經李家河、胡家河、小河廠、大河店、白水峽流至陝西略陽白水江鎮小河子入嘉陵江。沿途匯入的支流有馬池峽、羅家河、胡家河、棒棒巖溝、西溝、松溝河、張溝、黑溝、聞家溝、李家溝、老君店溝等河流33條及溝溪233條。 [7] 

洛河治理開發

洛河引河灌溉

古代,慄亭、伏家鎮河水環流,居民就以河灘地種稻,後延及泥陽、江洛、游龍川等處,約有可灌田三四千畝,但既得水利又怕水患。至清代,稻田漸增。民國16年(1927),徽縣伏家鎮和江洛有可灌田4000畝、泥陽村150多畝、顏所村100餘畝、峽口村70餘畝、索羅村50餘畝、慄亭小河村50餘畝。 [8] 
灌渠民國23年(1934)12月,徽縣建成水渠(今伏家鎮西岸)1條,灌溉面積達3000多畝。 1953年,全縣有自引灌渠13條,長28公里,保灌面積3184畝。1960年底,新增23條,灌田面積2830畝。1966年達57條,保灌面積9026畝。1979年,底累計82條長91.55公里,保灌田面積13570畝。1982年,保留32條長41.99公里,襯砌8.5公里,有效灌溉面積7295畝。
躍進渠,原名伏家鎮渠。自伏家鎮峽門至慄川杜公行政村,流經7個行政村。 1956年3月開工,投資5000元,投工兩萬個。 5月,竣工通水,可灌面積1800畝。1958年,改名躍進渠,並清淤拓寬了渠道。1962年和1963年兩次投資25000元、投工4000個,整修乾渠9000米、維修渡槽2處、水閘20個,完成土方6450立方米,灌溉面積擴大為3000畝。1965年後。渠道多處塌垮淤塞,水流變小。
永豐渠,屬躍進支渠,修於1975年春。從伏家鎮峽門張家底自然村流經的躍進開閘起水至伏家鎮渠入伏家鎮西河,渠長4公里,流量10立方米/秒。水泥預製砌襯,渠道上建築物5座,有效灌溉面積500多畝。
團結渠,1977年修。起源於伏家鎮北禪寺山腳下,經賀店、河灣兩行政村,渠長8公里,流量1.2立方米/秒,水泥塊砌襯4公里,渠道上建築物17座,有效灌溉面積2400畝。
西乾渠,1956年冬動工,1958年10月竣工,原名聯合渠。起源於泥陽鎮鄭家埡瓦窯口,經泥陽鎮至成縣店村的下店子,流經9個行政村,全長9.5公里,投資2000元,社隊投工1.6萬個,在泥陽境內有效灌溉面積300畝。
東干渠,修建於1977年3月。在泥陽河東苟莊行政村起水至王窯村的閻門下莊頭入泥陽河,全長2.5公里,流量0.5立方米/秒,水泥預製塊砌襯,有效灌溉面積1200畝。
東風渠,1981年建。從銀杏樹峽門行政村起水至宋溝、胡家溝入銀杏樹河(西河),流量0.3立方米/秒,千渠全長6.3公里,水泥塊砌襯,灌溉面積700畝。
雪水河引水工程,1957年冬,縣上調集萬餘人,在海龍山一帶開山炸石,將平均流量僅有0.6立方米/秒的榆樹雪水河改道引水上山,主渠道總長8.3公里,流經4鄉84村,繞越大水梁幾十個。到1985年6月,投工50萬個,移動土石方4251319立方米,只完成了工程總量的五分之一,因水量小,渠道滲漏而停工。 [9] 

洛河水電工程

1960年代起,徽縣在高橋、麻沿、江洛、伏家鎮等河興建了6處小型水電站。解決了沿河農民的用電問題。國家電網接通後,多數小水電站停機。 [10] 

洛河河谷交通

古道白水路,在青泥路的基礎上改線而成,北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修建。自河池驛(徽縣銀杏村)到長舉驛(陝西略陽縣白水江鎮轄地),長50餘里。徽縣境內經十里墩、照碑崖、大河店、王家河、大石碑、白水峽順洛河至白沙渡,較青泥路縮短33裏,其間修閣道2309間,郵亭、營屋、綱院389間,(大石碑懸崖上宋代雷簡夫撰寫的《新開白水路碑記》中有記)。清光緒十七年(1891),陝甘總督楊昌浚對此路進行了整修,兩年完工。計程50餘里,內修橋樑14處,“昔之狹僅尺許,如循蟻垤者,今可並轡而馳矣”。 [11] 
參考資料
  • 1.    周侃.洛河.《甘肅水利水電技術》. 2015年07期 . P343
  • 2.    甘肅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甘肅省志·水利志.:甘肅文化出版社,1998:45
  • 3.    徽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徽縣誌.:陝西人民出版社,2003:153
  • 4.    成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成縣誌:西北大學出版社,1994:260
  • 5.    地表水 .  .略陽縣誌[引用日期2014-01-17]
  • 6.    徽縣誌編纂委員會.徽縣誌 (1990—2015):甘肅文化出版社,2020:274
  • 7.    徽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徽縣誌:陝西人民出版社,2003:154
  • 8.    徽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徽縣誌.:陝西人民出版社,2003:302
  • 9.    徽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徽縣誌.:陝西人民出版社,2003:302-303
  • 10.    徽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徽縣誌.:陝西人民出版社,2003:318
  • 11.    徽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徽縣誌.:陝西人民出版社,2003:37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