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洛厄爾

(美國詩人)

鎖定
羅伯特·洛厄爾,美國當代詩人。 [1] 
中文名
羅伯特·洛厄爾
別    名
洛厄爾
國    籍
美國
職    業
詩人

洛厄爾人物經歷

洛厄爾出生於新英格蘭著名的文化家族,早年求學與哈佛。出於對新英格蘭文化傳統的不滿,他離校南下,到肯庸學院投於蘭色姆門下,此後又到路易西安納州立大學求師於羅伯特·潘·沃倫和克林斯、布魯克斯,並與艾倫·退德結交。在這期間,他改宗天主教。
洛厄爾早期充分顯示他是新批評派最得意的****,他的詩精緻、細密,充滿反諷和宗教象徵。1946年獲得普利策獎的詩集《威利老爺的城堡》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
洛厄爾反對美國加入二戰,並且由於拒絕服兵役,被監禁半年多。
五十年代末洛厄爾戲劇性的轉向,是當代美國詩歌史上的一個關鍵點。1959年他出版詩文集《生活研究》,一反愛略特-新批評派的“非個性”詩風,以驚人的方式描述個人的體驗和家庭問題,從而揭開了 60年代自白詩運動的序幕。可以説,自白詩就是受開放屍衝擊的學院派,而《生活研究 》成為整個美國當代詩歌的支點,兩種潮流的匯合處。
六十年代洛厄爾是羣眾運動的積極參加者,曾因參加示威而被捕,他這時期的詩對美國社會的剖析極為犀利。

洛厄爾主要作品

“他放棄了一切,為共和國服務。”
古老的南波士頓水族館如今站在
一片白雪的沙漠中,他的破窗户釘上了木板。
那青銅製的鱈魚形的風信標一半的鱗片剝落了。
貯水池幹了。
我的鼻子曾經象蝸牛般在玻璃上爬行:
我的手曾經癢癢地
想捅破那些馴服、順從的魚鼻孔
冒出來的小氣泡。
我的手縮了回來。我還是常為
下邊黑糊糊地繁殖着的魚和爬蟲的王國嘆息。
三月裏一個早晨
我緊捱在波士頓廣場上
一個新修的、有尖刺、鍍鋅的圍欄。
在囚籠後面,巨龍似的黃色挖土機吼叫着
把成噸的雪泥和草掘起,
挖一個地下車庫。
存車場閃閃發光,就象
波士頓中心的一堆堆沙子。
橘色的、潔淨的南瓜色的樑架象一根腰帶
緊緊圍住那咯咯作響的州政府大廈,
它因掘土而搖晃,
對面是聖·桑登斯的驚人之作內戰浮雕上的
肖上校和雙頰鼓鼓的黑人步兵團
靠一根木頭支撐着抵擋車庫的震動。
進軍波士頓後兩個半月,
團隊一半人已經陣亡,
在豎紀念碑的時候,
威廉·詹姆士幾乎可以聽見黑人銅像呼吸。
他們的紀念碑象一根魚刺
卡在這個城市的咽喉中。
它的上校象羅盤上的
針一般清瘦。
他有一種憤怒的鷦鷯的警惕,
一隻獵犬的温和的緊張;
他似乎害怕尋歡作樂,
卻又被孤獨所窒息。
他如今不受束縛了。他為人們所可愛的、
在生死之間做出抉擇的特殊力量而歡呼——
當他率領黑人士兵奔向死亡。
他的腰桿是不能彎的。
新英格蘭綠原上成千個小鎮裏
古老的白色教堂保持着精幹而誠摯的
叛逆神氣,磨損的旗幟
覆蓋着共和國大軍的墳地。
抽象出來的聯邦戰士的雕像
一年比一年消瘦和年輕——
腰桿束得細細的,他們靠着毛瑟槍假寐,
在他們的絡腮鬍子中沉思。
肖的父親不要紀念碑,
除了一個小壕溝,
他兒子的軀體扔在那裏
同他的“黑奴們”一起丟失了。
那壕溝靠近了。
這兒上次戰爭可沒留下什麼雕像:
在波亥爾斯頓大街上,一張廣告照片
顯出了廣島沸騰
在一個摩勒斯牌保險箱上,那“永恆的巨石”
在爆炸中保存了下來。空間是更近了。
當我彎下腰去看電視
黑人小學生枯槁的臉象氣球般升了上來。
肖上校
如今騎在氣泡上了。
他等待着
那幸福的崩裂。
水族館不見了。到處有
長着大腮的汽車魚一般游過去;
一種野蠻的屈服
塗滿滑潤油溜了過去。
1964
(袁可嘉譯)

洛厄爾人物評價

洛厄爾被公認為當代美國最重要的詩人,他的創作經歷典型地反映了當代美國知識界思想的變化。
參考資料
  • 1.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1.01,第20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