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洛南盆地舊石器遺址

鎖定
洛南盆地舊石器遺址,位於東秦嶺陝西洛南盆地,2011年4月到2013年1月,共清理發掘遺址面積1300餘平方米,新出土各類石製品2萬餘件。發掘出了舊石器時代 早期阿舍利工業器物,專家鑑定洛南盆地舊石器遺址的考古意義不亞於兵馬俑
中文名
洛南盆地舊石器遺址
類    型
遺址
地    址
洛南
內    容
舊石器

洛南盆地舊石器遺址簡介

洛南盆地舊石器遺址 洛南盆地舊石器遺址
洛南盆地舊石器遺址,位於東秦嶺陝西洛南盆地,距離西安100多公里。作為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遠在舊石器時代就有原始人類在這裏居住。從20世紀末,中國考古人員就開始在這裏探測古人類活動的遺蹟,連續18年的考古發掘目前有了新的進展。
考古人員在在陝西洛南盆地舊石器地點發掘中,出土石製品18000餘件,發現西方舊石器時代早期流行的阿舍利石器工業類型的手斧、薄刃斧和手鎬等工具組合,這是迄今在中國乃至整個東亞地區舊石器時代早期阿舍利工業器物最為集中的發現。
2013年1月25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發佈了洛南盆地舊石器遺址發掘考古最新重大成果。

洛南盆地舊石器遺址歷史背景

洛南:古為中國南北文化彙集地。在洛南發現流行於非洲和歐亞大陸西側阿舍利工業的手斧、薄刃斧和手鎬等典型器物組合,是迄今為止在中國甚至整個東亞地區阿舍利工業器物最為集中的發現,從側面反映了世界文化的大傳播。如此規模的遺址,也充分説明以往在洛南盆地發現阿舍利類型工具組合不是偶然的,洛南在中國歷史上處於南北文化彙集地,這裏保存着數量驚人的該類遺址。

洛南盆地舊石器遺址考古發掘

2011年4月到10月,考古隊對張豁口遺址的搶救性發掘,共揭露遺址170餘平方米,從遺址不同時代形成的黃土層中已出土各類石製品20000餘件,並在遺址周圍陸續採集到脱層石製品數百件。
2011年4月,在對孟窪舊石器遺址搶救性發掘過程中,在城關鎮中心村張豁口地點長20餘米、高約2米的黃土地層剖面上,採集到包括兩面修理刃緣的手鎬在內的數十件石製品。
2012年9至12月,考古隊新清理遺址面積1300餘平方米,新出土各類石製品18000餘件。
這些石製品既包含有手斧、手鎬、薄刃斧、砍砸器、大型石刀和石球等重型器物,又含有輕型的刮削器和尖狀器等。除了出土的數量和類型驚人,一些石製品出土時還可以在原地拼合起來。另外,考古人員還發現了原始人類打製石器時遺留的作業點。
秦嶺洛南石器遺址年代確定在70萬年至3到5萬年之間,手斧等石器現發掘能確定年代為25萬年至7萬年左右。它的數量之多,類型種類之完整,以及加工的手藝都是東北亞地區,包括西伯利亞在內最好的。在洛南盆地“四十里梁塬”地帶,舊石器遺址沿梁脊連片分佈、密度大,幾乎所有的梁脊上,都能看到散落在地表的石製品,發掘現場堪稱壯觀。
本次田野考古發掘再次從地層關係上證明了阿舍利工業類型的典型器物在洛南盆地流行的年代與第二級階地上部黃土堆積物形成的時代相當。以郭塬和張豁口周圍地點為代表的遺址年代學和古人類生活環境、石器工業特徵、石製品微痕和殘留物分析等研究工作正在進行之中,它對認識東亞地區舊石器工業面貌、東西方舊石器文化比較研究以及現代人類起源有關的技術行為等課題具有極為重要的學術價值。

洛南盆地舊石器遺址阿舍利文化

洛南盆地舊石器遺址 洛南盆地舊石器遺址
阿舍利文化是非洲、西歐、西亞和印度的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因最早發現於法國亞眠市郊的聖阿舍利而得名,也被稱為“阿舍利技術”,其石器工業以手斧為主要特徵。阿舍利文化的典型器物是手斧,其早期的手斧打製較粗糙,到晚期,打製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因採用雙面打製的技術,器形較為規整,加工精湛,是歐洲人的驕傲。除手斧外,還有薄刃斧、手鎬等石器。 [1] 
經過測年,此次出土的阿舍利文化的器物距今有25萬年至7.5萬年左右。在西方,大約在20萬年前阿舍利文化逐步消失了,而在中國緣何在7.5萬年前還有此類器物,專家推測可能與環境等條件有關,此次阿舍利文化的器物再次密集出現,這對認識東亞地區舊石器工業面貌、早期人類行為和技術交流與傳播、東西方舊石器文化比較研究以及與現代人類起源有關的環境變遷與技術行為關係等具有極為重要的學術價值。 [2] 

洛南盆地舊石器遺址證明形成年代

2011年4月,在對孟窪舊石器遺址搶救性發掘過程中,在洛南石器遺址發現了豐富的流行於非洲和歐亞大陸西部阿舍利工業的器物組合,並首次從地層關係上證明了阿舍利工業類型的典型器物在洛南盆地出現的年代不晚於第二級階地上部黃土堆積物形成的時代。這對認識東亞地區舊石器工業面貌、東西方舊石器文化比較研究以及與現代人類起源有關的環境變遷與技術行為關係等具有極為重要的學術價值,也為洛南盆地未來舊石器遺址的保護範圍提供了依據。

洛南盆地舊石器遺址考古意義

2011年9月10日至12日,洛南盆地舊石器發掘現場研究會在洛南縣召開,來自加拿大、澳大利亞和全國20多家文博考古機構、大學的40多位中國舊石器考古界的專家,認為洛南盆地舊石器遺址地位應與世界著名的肯尼亞東非大裂谷、法國阿舍利、南非舊石器遺址並肩,應與國內著名的河北泥和灣盆地、廣西百色舊石器遺址齊名。
2011年11月6日,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在洛南縣檢查了洛南盆地舊石器遺址發掘工作後,認為洛南盆地舊石器遺址的發掘,其意義絕不亞於陝西兵馬俑的發現。 [3] 

洛南盆地舊石器遺址遺址保護

從郭塬地點和張豁口附近幾個地點發現了流行於非洲和歐亞大陸西側阿舍利工業的手斧、薄刃斧和手鎬等典型器物組合。這裏保存着數量驚人的該類遺址。遺憾的是,在農田基本建設、城鎮化用地以及民宅建設中,洛南盆地舊石器遺址所面臨的保護工作形勢異常嚴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