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洛南東漢帝陵

鎖定
洛南東漢帝陵,位於河南省洛陽市伊濱區龐村鎮境內,是東漢時期的古遺址。 [2]  [6] 
洛南東漢帝陵在漢魏洛陽城的東南處,今河南省洛陽市伊濱區。考古人員推測這裏有6座帝陵,分別是明帝顯節陵、章帝敬陵、和帝慎陵、殤帝康陵、質帝靜陵、桓帝宣陵。白草坡村東漢陵園遺址屬洛南東漢帝陵,位於洛陽市龐村鎮白草坡村東北。園封土已被夷平。一號、三號陵寢建築單元均為院落羣式建築,外部有垣牆和排水渠環繞。建築單元內部的院落佈局規整,院落南北兩列為一組,背靠背對稱分佈,南側院落南向,北側院落北向。每個院落由房址、天井、廊道、門址、滲井、排水渠等構成。洛南東漢帝陵為研究東漢時期陵寢制度的內涵與演變,以及進一步探討各陵陵主歸屬等問題,都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 [3]  [6-7] 
2013年5月,洛南東漢帝陵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洛南東漢帝陵
地理位置
河南省洛陽市伊濱區龐村鎮境內
所處時代
東漢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612-2-096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洛南東漢帝陵歷史沿革

2006~2007年,配合鄭西高速鐵路建設過程中發現白草坡東漢陵園遺址,進行了初步調查和發掘。 [4] 
2008年,洛陽考古研究院對洛陽偃師東漢洛南陵區進行大範圍的調查,並對一些墓葬進行了勘探,明確了洛南陵區範圍及地勢。 [8] 
朱倉M722 陵園遺址1 號台基東部及內陵園東門址
朱倉M722 陵園遺址1 號台基東部及內陵園東門址(2張)
2012年~2017年,先後發掘了孟津縣朱倉村M722東漢陵園遺址和伊濱區白草坡村東漢陵園遺址。 [7] 
2017年~2022年,白草坡東漢陵園遺址發掘工作先後揭露內陵園北門址、東門址,以及“園寺吏舍”和“鍾虡”建築單元局部。根據出土的捲雲紋瓦當和“光和三年造”紀年石器,初步判定陵園始建年代為東漢晚期。結合文獻記載以及陵園的整體佈局,推測該陵園主人為東漢桓帝劉志。 [4] 

洛南東漢帝陵遺址特點

綜述
早期認識的東漢帝陵分佈圖
早期認識的東漢帝陵分佈圖(2張)
洛南東漢帝陵在漢魏洛陽城的東南處,今河南省洛陽市伊濱區。考古人員推測這裏有6座帝陵,分別是明帝顯節陵、章帝敬陵、和帝慎陵、殤帝康陵、質帝靜陵、桓帝宣陵。 [6-7] 
東漢帝陵排水系統
洛南東漢帝陵
洛南東漢帝陵(3張)
東漢帝陵陵園內的排水系統是經過統一規劃的,尤其是相鄰的陵園,其排水系統互相連通。排水系統的主要構成包括主排水渠、排水支渠和滲井。其中,排水支渠從院落等小型建築單元由內向外排水,注入主通道內的主排水渠。排水渠的一端、轉角以及交匯處均設置方便清理淤積物、防止排水系統堵塞的滲井,滲井上部由帶有滲水孔的石板覆蓋,裸露於地面之上,滲水孔平時用小石板覆蓋。排水渠在陵園的修建過程中為最先修建的,陵園內主排水渠一般與陵園內道路系統並行,且所有排水渠均為暗渠。 [6-7] 
白草坡村東漢陵園遺址
白草坡村東漢陵園遺址勘探平面圖 白草坡村東漢陵園遺址勘探平面圖
白草坡村東漢陵園遺址屬洛南東漢帝陵,位於洛陽市龐村鎮白草坡村東北。園封土已被夷平,封土原始直徑約125米。經勘探,陵園遺址總面積約1.5平方千米。考古發掘區主要集中在陵園東北側的一號、三號陵寢建築單元,內陵園東門、石殿東南建築基址等處。一號、三號陵寢建築單元均為院落羣式建築,外部有垣牆和排水渠環繞。建築單元內部的院落佈局規整,院落南北兩列為一組,背靠背對稱分佈,南側院落南向,北側院落北向。每個院落南北長約29米,東西寬約19米,由房址、天井、廊道、門址、滲井、排水渠等構成。 [3] 
“鍾虡”建築單元(上北下南)
“鍾虡”建築單元(上北下南)(2張)
白草坡村東漢陵園“鍾虡”位於封土和“石殿”的東南側,由一處台基式建築、一處房屋建築和兩列四排方形磉墩組成。台基式建築呈南北向長方形,夯土台基內部發現南北排列的大型石柱礎,柱礎邊長0.9米,距現存台基頂部約2.2米,故推測該建築為懸掛大型樂鍾所設,應為陵園內的禮制建築—“鍾虡”。另外還對“石殿”進行了局部發掘。根據勘探結果,“石殿”為一處邊長約80米的方形高台式建築。“石殿”的東南角,發現散水、門址、夯土、道路等遺蹟。在石殿東側發現一條東西向道路,與內陵園東門址內道路對應,應為內陵園向東通往外陵園的主幹道。 [4-5] 

洛南東漢帝陵文物遺存

綜述
東漢陵園出土瓦當
東漢陵園出土瓦當(2張)
白草坡村東漢陵園遺址內出土遺物以陶製建築材料為主,還有少量陶製生活用器殘片、鐵器、銅構件等。陶製建築材料主要為板瓦和筒瓦,瓦當均為捲雲紋瓦當。 [3] 
光和三年圓形石器
光和三年圓形石器 光和三年圓形石器
石器,外徑0.8米,內徑0.7米,通高0.2米,帶有“光和三年造”題記,為確定歸屬提供了有力證據,也是東漢帝陵地望問題的重大突破。“光和”為東漢靈帝年號。桓帝去世之後,漢靈帝劉宏於東漢建寧元年(168年)即位。白草坡東漢陵園因其位置為洛南陵區距離都城最近的陵園,結合文獻記載,前期推測為桓帝宣陵。雖然東漢時期存在皇帝在位時提前建造陵墓的情況,但是根據文獻記載,靈帝文陵位於邙山陵區,且基本確認劉家井大冢為靈帝文陵,因此這件靈帝時期製造的石器,應是桓帝陵園內使用。綜合出土遺物、文獻記載,基本確實白草坡東漢陵園為漢桓帝宣陵。 [2-3] 

洛南東漢帝陵研究價值

洛南東漢帝陵為研究東漢時期陵寢制度的內涵與演變,以及進一步探討各陵陵主歸屬等問題,都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 [3] 

洛南東漢帝陵保護措施

2013年5月,洛南東漢帝陵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洛南東漢帝陵所獲榮譽

2018年4月10日,河南洛陽東漢帝陵考古調查與發掘入選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

洛南東漢帝陵旅遊信息

洛南東漢帝陵地理位置

洛南東漢帝陵位於河南省洛陽市伊濱區龐村鎮境內。

洛南東漢帝陵交通信息

自駕:自河南省洛陽市伊濱區龐村鎮人民政府開車前往洛南東漢帝陵(白草坡村東漢陵園遺址),路程約5千米,用時約11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