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洙水河

鎖定
洙水河,淮河流域南四湖支流。形成於宋朝。北宋時,黃河屢決,河決清豐縣,大溜東南行,經鉅野、濟寧,匯入泗水入海,就是洙水河(以及趙王河)的前身。
中文名
洙水河
外文名
Zhushui River
別    名
瀦水河
所屬水系
淮河流域南四湖支流
地理位置
菏澤
流經地區
鉅野,濟寧
發源地
定陶區西佃户屯(今屬菏澤市)
河    長
150 km
面    積
571km2
原    名
瀦水河
形成時間
宋朝

洙水河形成變遷

原有老洙水河上接菏澤、鄆城、定陶三縣客水,流域面積大,加之河道“十里九個彎”,河牀淤積堵塞,災情不斷,兩岸羣眾深受其害。 洙趙新河開挖後,將洙水河於毛官屯處截流,毛官屯以上部分仍稱洙水河 (也稱洙水河上段) 。 [4] 
洙水河 洙水河原名瀦水河。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浚治時改瀦水河為洙水河。瀦水河至鉅野得以停聚,而後又東流入南陽湖,故名。該河在定陶稱北渠河;過菏澤縣境,蜿蜒東流至鉅野,稱瀦水河;經嘉祥改名為台河;由紙坊入濟寧境為長澹河,亦名寬河,東行至老牛灣,分南北兩股,流入南陽湖。
清道光本《鉅野縣誌·山川》記載:瀦水河,西自菏澤縣河交界處,東至臨清衞止,綿長125裏,計17348丈,中跨馮家橋、安家橋、田家橋、蔡家橋,及瀦水口。又於馮家橋分流,東至嘉祥界,計長12裏為薛公岔。
1933年《中國建設》載:洙水河發源於定陶縣西佃户屯(今屬菏澤市)東北,流經菏澤、定陶、鉅野、嘉祥、濟寧五縣市,至濟寧王貴屯東,入南陽湖,全河長約150公里,是排泄菏澤、鉅野等縣坡水之最大河道。
洙水河形成於宋朝。北宋期間,黃河屢決,河決清豐縣,大溜東南行,經鉅野、濟寧,匯入泗水入海,就是洙水河(以及趙王河)的前身。 [5] 

洙水河幹流概況

洙水河 洙水河
洙水河上段洙水河:水系調整後的洙水河西起城東倉房走古奇河路線,至周海出境八鉅野至毛張莊入洙趙新河。全長54.99公里,流域面積450平方公里。境內自倉房至周海33.5公里,流域面積218平方公里。配套建築物有橋13座、閘1座。 [13] 
洙水河上段,為洙趙新河的主要支流,發源於菏澤城東倉房,由常樓進入鉅野縣境,經巴奄、尹平坊,朱煙墩,在毛官屯處入洙趙新河。全長55公里,流域面積450平方公里。鉅野縣境內長24公里,流域面積132平方公里。
洙水河在鉅野縣的主要支流有畢垓水溝、二支、木河等。 [4] 
洙水河 起源於鉅野縣十里鋪,流經嘉祥縣,於濟寧市郊區唐口鎮的路口村入南陽湖。全長48.5公里,流域面積571平方公里,其中嘉祥縣境內長28.5公里,流域面積75平方公里。河底寬9~29米。屬常流河。 [7] 
洙水河名稱出自《禹貢》“大野既瀦”。該河原為古河道濟水之分支,後疏導成河,名為“瀦水河”。1949年後,演為洙水河。因流經澹台山下,也稱澹台河。由長澹紙坊到舊濟寧縣段還稱長澹河。 [7] 
洙水河 源於鉅野縣毛張莊,流經嘉祥縣,於唐口鎮姜莊村南入境,至路口村南入南陽湖。全長121.6公里,段長15公里。 [11] 

洙水河主要支流

木河,曾名高油坊水溝、郝莊水溝。發源於定陶縣大常莊,在張表鄉孟莊西入鉅野縣境, 在小郝莊北入洙水河。全長17.7公里,縣內長7.2公里,總流域面積55平方公里,縣境內22平方公里。擔負張表鄉北部排水,承接部分定陶縣客水。 該河1952年開挖,原稱後馬垓水溝,經過幾次治理,到1963年,共做土方87萬立方米, 工日31.5萬個。1966年改道,由原來在呂樓北向東流經王岸樓、後馬海入老洙水河,改為流經高油坊入新洙水河。1977年,又按三年一遇除澇標準,進行擴大治理,入洙水河口處邊坡1:3,比降1/10000,河底寬15米,口寬30米。鉅野河段有生產橋13座,涵洞4座,節制閘1座。 [4] 
二支河, 河長15公里,北端在太平鄉小集子,通洙趙新河,下游經畢莊、李集,在牛莊村南入洙水河。該河於1976年以原太平溜引水溝為基礎開挖,l983年又進行了清淤擴大治理。 底寬3米,挖深3.5米。因上游能引洙趙新河趙樓閘前水,並在小集子建有4組70泵楊水站,使該河成為鉅野縣北水南調的幹線之一,可解決太平、李集、龍固、田橋等鄉鎮的部分河灌用水。共建有生產橋15座,公路橋l座,涵洞4座,節制閘2座。 [4] 
老趙王河, 起源於馬村鄉楚營村西南,於馬集鄉東秦村出縣境,至濟寧市郊區棒李村入洙水河。全長44公里,流域面積94.5平方公里,其中嘉祥縣境內長26公里,流域面積60.9平方公里,河底寬5~6米。屬季節性河流。 趙王河前身為古灉水,屬濟水分支。北宋神宗年間(1068~1086),王安石變法,積極推行農田水利新法,曾予以開挖。因宋帝為趙姓,後人取名趙王河。今分新、老趙王河。 [7] 
新扭頭河, 起源於萬張鄉狄樓村東北,與新、老趙王河溝通,於袁王村東南入老趙王河。全長6.1公里,河底寬5米。屬季節性河流。 據考證:該河為明朝初年徐達所倡開,因老扭頭河在姜莊折向東南,故稱扭頭河。1951年進行改道治理,定名新扭頭河,也稱牛頭河。 [7] 
前進河 ,原為護山排水溝,起源於馬村鄉何店村西,向南流經梁海、護山、趙莊村西折向東南,繞縣城西南角護城河東南行,穿兗蘭公路於杜莊西入洙水河,全長16公里,河底寬10米,流域面積59.5平方公里。1964年,對護山排水溝下游進行改道,自趙莊西北起,向南穿兗蘭公路至嘉祥村北入洙水河。1974年冬至1975年春,對護山排水溝進行綜合治理後,改名為前進河。 [7] 
薛翁岔 ,起源於鉅野縣夏官屯鄉姚橋西,於大山頭鎮南馬官屯入洙水河。全長19.5公里,嘉祥縣境內長12.3公里,河底寬15米。屬季節性河流。 [7] 
牛官屯河, 起源於孟姑集鄉閻樓村南,於大山頭鎮蘇營村西入洙水河,全長12公里,河底寬9米,流域面積49平方公里。屬季節性河流。 [7] 
護山河, 西起護山村南,與前進河溝通,南於新挑河鄉南王村西入洙水河。全長6公里,流域面積21平方公里,河底寬5米。屬季節性河流。 [7] 
小王河改道, 西起紙坊鎮東紙坊村,東於王堌堆鄉徐莊入洙水河,全長8公里,河底寬5米,流域面積22.5平方公里。屬季節性河流。 [7] 
太平溜河(張垓溝):系1952年為趙王河分洪以保太平成河。因河穿過太平集而得名。建國前為一無名自然坡溜。 太平溜從安興鎮船郭莊至任樓入鉅野,全長28.11公里,流域面積145平方公里。境內長17公里,流域面積94平方公里。 建國後,曾4次進行治理。1950年春,全線疏浚;1957年,將上游公路以南截入洙水河,定名為張垓溝;1970年又進行治理;1976年春,從劉樓至任橋一段截彎取直,建配套橋16座、閘1座,達到3年一遇除澇(流量43立方米/秒)、10年一遇防洪標準(流量82立方米/秒)。 [13] 

洙水河治理開發

該河道在1950年至1962年的治理,多為疏浚或歲修。其中1951年清淤工程完成土方185萬立方米, 工日41萬個。1963年進行了常樓至朱煙墩老河改道工程,全縣8個受益公社,出2.75萬民工,從11月21日開工,經33天,完成土方111.O萬立方米, 工日53.6萬個。時值寒冬,在施工困難的情況下,取直了流經窪張莊、馬台子的一段彎遭。治理後,擴大了巨龍河流域面積。1969年冬,又對該段按三年一遇除澇,廿年一遇防洪標準,進行了擴大治理。入洙趙新河處,設計比降1/9000, 邊坡1:3,底寬30米,堤內腳距120米。完成土方184萬立方米,工日73.6萬個,投資60.2萬元。 [4] 
洙水河中段 該河段於1960年春為老洙水河改道而開挖 (田橋鄉朱煙墩至夏官屯鄉安莊) ,1962年擴大治理,並和上段接通。1965年至1972年,洙趙新河和鄆巨河開挖,將其截為三段,中段指洙趙新河和鄆巨河之間河段。全長9.8公里,流域面積39.0平方公里。 1984年又按三年一遇除澇,廿年一遇防洪標準清淤治理。邊坡1:3.5,比降1/6000,河底寬4米,河口寬25米。共建生產橋6座,涵洞10座,門4鷹。 1983年,在鉅野鎮龐莊南,穿鄆巨河底修建倒虹吸,將洙水河中、下段接通,旱時可往夏官屯鄉送水,成為灌排兩用河道。 [4] 
老洙水河中段 洙趙新河、鄆巨河開挖,將老洙水河上、下游截流,兩河相間河段稱老洙水河中段。長15.5公里,流域面積74.0平方公里。上游由鉅野城西北處出洙趙新河,流經吳堂,康莊,在固堆廟東入鄆巨河。 [4] 
1931年,投資300餘萬元(包括地方自籌資金),對洙水河自菏澤佃户屯起至南陽湖湖口段長146公里及支流薛翁岔河段長18公里進行疏浚、築堤。組織定陶、菏澤、鉅野、嘉祥、濟寧五縣民工10萬人,工期9個月。嘉祥、濟寧施工河段自與鉅野交界處至湖口段長42公里,完成土方615.4萬立方米,建涵洞57座、橋23座。1933年黃河在冀屬二分莊決口,1935年農曆七月十日黃河自鄄城董莊決口,兩次黃水浸襲嘉祥,疏浚後的洙水河河道又被積淤。 [8] 
1951年3月,國家投資4.1萬元治理洙水河,由平原省湖西專署設計,按原河道疏浚、復堤,動員鉅野、嘉祥、濟寧三縣民工5萬人,自鉅野田橋至湖口河段長72公里。嘉祥、濟寧共出民工2.6萬人,負擔河段自與鉅野交界處至湖口段長45公里。是年4月完工,完成土方131萬立方米。疏浚後,流域內45萬畝耕地洪澇災害有所減輕。1957年秋季大汛,洙水河下游河堤損壞嚴重。1958年,對下游36公里長河段進行復堤,完成土方127.06萬立方米。1959年冬季和1960年春季,由山東省投資136萬元,進行洙水河改道工程和鉅野界至蘇營河段疏浚、退築堤工程。自崔莊改道至秦莊入老趙王河,改道段長5.6公里,按設計為洙水河分泄流量50立方米/秒,20年一遇防洪築堤,同年冬季還完成嘉祥南大橋至崔莊河段疏浚及北岸退堤工程。1962年4月由省投資38.39萬元對洙水河局部治理,菏澤專署設計,蘇營橋至李樓東河段長2904米,嘉祥縣出民工1954人,工期15天,完成土方3.98萬立方米。同年11月對洙水河舊河道自鉅野邊界至蘇營段長7.6公里,按3年一遇除澇標準的57%進行疏浚,出動民工5000人,12月完工,完成土方19.78萬立方米。1963年3月省投資40萬元,治理洙水河下游,由濟寧專署水利建設指揮部設計,按3年一遇排澇流量的57%及引湖灌溉標準開挖河槽,5年一遇防洪標準築堤,施工河段自紀橋起至崔莊分洪道止段長16.2公里。嘉祥縣出動民工1.18萬人,4月竣工,完成土方20.78萬立方米。1964年3月,由濟寧專署撥給河道年修經費9.45萬元,進行洙水河下游復堤工程,施工河段自趙屯排灌站至十二連橋北,段長12公里,河段左岸復堤,嘉祥出動民工5000人,4月竣工。1966年國家補貼資金7.12萬元,在原護山排水溝入口至湖口段長26公里,按低標準開挖引河,出動民工1萬人,完成土方40萬立方米。1968年11月至1969年4月,國家補助投資56萬元,縣自籌資金44萬元,對洙水河進行綜合治理,嘉祥縣水利局設計,按20年一遇防洪標準築堤,3年一遇排澇及返引湖水標準開挖河道,將原河槽加深加寬,加高河堤,背河復土,河底高程至30.5米,河底寬度自湖口段31米漸窄至楊樓橋為9米,河堤加高1~1.5米,施工河段長41公里,出動民工4萬人,完成土方269.01萬立方米。1978年國家投資65萬元,在洙水河嘉祥村北,建攔河節制閘,6孔,單孔淨寬6米,閘底高程30.5米,閘的結構型式為倒拱底板帶駝峯堰,堰頂高程31米,裝2×63噸規格電動起閉機,設有機架橋、工作橋和生產橋。設計流量124立方米/秒,防洪流量234立方米/秒。閘下水位36.68米,閘上水位36.71米;防洪水位閘下38.36米,閘上38.42米;蓄水水位35.62米,閘門高4.5米。自1978年3月築壩、清基,1979年12月竣工。 [8] 
洙水河經過治理及多年行洪考驗,河槽表現穩定、積淤較輕。1988年,除澇能力接近5年一遇,平槽泄水量115~160立方米/秒,防洪能力接近20年一遇,安全泄洪量430~99立方米/秒。沿河建成揚水站39座,灌溉面積7.6萬畝。由於河道全線已開挖成深河,對鹽鹼地改造有一定作用。1988年建成嘉祥抽水站與嘉祥村節制閘配套,能抽提上級湖水和攔蓄黃河尾水,可灌溉25萬畝農田。同時縣境洙水河航道30公里,嘉祥港可泊200噸貨輪,年貨物吞吐能力20萬噸。 [8] 
洙水河 1931年11月至1932年12月,由濟寧、嘉祥、鉅野、菏澤、定陶5縣出工10萬人,疏浚治理入湖口—佃户屯,全長146公里。其中濟寧、嘉祥兩縣境內段長42公里,完成土方615.6萬立方米,工日385萬個。1934年濟寧、嘉祥兩縣完成幹流排水涵洞43處,橋樑23座。1951年3月~4月,由濟寧、嘉祥、鉅野3縣出工5萬人,疏浚治理入湖口至田橋,段長72公里,其中濟寧、嘉祥完成入湖口至嘉祥、鉅野縣界,段長45公里,完成土方131萬立方米,工日53.7萬個。1958年3月5日至5月25日,進行自高孟莊村南東行至棒李村南截老趙王河匯流於東北村南入湖改道工程,段長7.5公里。按3年一遇除澇,20年一遇防洪標準開挖河槽,河底高程31.5米,底寬20米,堤中心距240~100米,頂寬4米,高程38米,由滋陽縣出工5000人完成土方工程,濟寧縣修建棒李、韓莊兩處涵洞,共完成土方59.12萬立方米,工日28.06萬個,投資39.5萬元。1964年3月30日至4月20日,自入湖口到廉屯排灌站進行復堤工程,段長7公里。濟寧縣出工3300人,完成土方12.42萬立方米,工日9.04萬個,投資6.41萬元,補助糧食7.93萬公斤。 [12] 

洙水河橋樑涵洞

揚河口揚水站揚河口揚水站,位於城東北2公里處,老洙水河與鄆巨河交叉處。1985年興建,站內裝有28ZLB-70軸流泵5台,配有5台立式電動機,315千伏安和200千伏安變壓器各l台, 10千伏的高壓線路2公里。設計提水能力為5立方米/秒,設計除澇面積l9.8平方公里,灌溉面積2.1萬畝,年平均揚程4米。負責城區排洪和城關、 田莊、丁官屯等鄉鎮的部分農田用水。設有乾渠1條,4公里,建築物1座,漿塊砌石防滲渠150米。 [6] 

洙水河航道

嘉祥境內河流,因多源缺水線,故通航的不多。只有梁濟運河與洙水河兩條通航河道,縣境航程45.2公里,其中洙水河航線30公里。通航來自梁山、徐州、南京、蘇杭諸地客輪、貨駁、木帆船。 [9] 
嘉祥港。1983年4月,在武城路南端距城0.5公里處,洙水河北岸,建設嘉祥港。1984年10月竣工。1985年5月1日首次通航。碼頭南北長100米,東西寬60米,存貨面積6000平方米。建有100噸級泊位、200噸級泊位各1個,可同時停泊百噸級貨輪10艘。設計年貨物吞吐量20萬噸,是嘉祥航運貨物集散中心。裝卸設備有3噸吊車1台。 嘉祥港運出的物資主要有棉花、糧食、煤炭、木材等;運進的主要物資有大米、竹貨、百貨等。1987年,共運出物資37184噸,其中運出糧食8000噸,棉花3000噸。1988年,因河水斷流,航運業務轉至江蘇,嘉祥港業務量甚微。1990年,貨物吞吐量10545噸,其中運出煤炭8000噸,棉花2545噸。貨物週轉量803萬噸公里。 [10] 

洙水河概況

洙水河,原名瀦水河。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浚治時改瀦水河為洙水河。瀦水河至鉅野得以停聚,而後又東流入南陽湖,故名。該河在定陶稱北渠河;過菏澤縣境,蜿蜒東流至鉅野,稱瀦水河;經嘉祥改名為台河;由紙坊入濟寧境為長澹河,亦名寬河,東行至老牛灣,分南北兩股,流入南陽湖。

洙水河書籍記載

清道光本《鉅野縣誌·山川》記載:瀦水河,西自菏澤縣河交界處,東至臨清衞止,綿長125裏,計17348丈,中跨馮家橋、安家橋、田家橋、蔡家橋,及瀦水口。又於馮家橋分流,東至嘉祥界,計長12裏為薛公岔。
1933年《中國建設》載:洙水河發源於定陶縣西佃户屯(今屬菏澤市)東北,流經菏澤、定陶、鉅野、嘉祥、濟寧五縣市,至濟寧王貴屯東,入南陽湖,全河長約150公里,是排泄菏澤、鉅野等縣坡水之最大河道。

洙水河通航

2003年開始了洙水河航道的前期工作。經過了一系列漫長的審批,直到三年後的2006年,省交通運輸廳、省發改委聯合對洙水河航道部分進行批覆。洙水河航道改造工程2005年6月份開始實施,該工程濟寧段包括航道開挖工程、橋樑工程、嘉祥船閘工程三部分,概算總投資4.67億元。濟寧市航道全長44.897千米,建設標準為內河Ⅲ級航道,嘉祥船閘上游已全部完成土方工程,下游計劃2014年年底完成,施工期間可限制性通航。所有12座需改造的橋樑主體工程、引道工程均已完成並實現通車,舊橋及臨時道路均已拆除,橋下已具備通航條件。 [1]  工程完工後將打通嘉祥、鉅野至南四湖的水上航道,使洙水河嘉祥、鉅野航段與京杭運河相連,貨物可以直接通過京杭運河運到全國各地,極大地降低貨物外運成本。洙水河航道改造工程是一項綜合性航道治理工程,航道設計標準為單線三級航道。工程疏浚長度為51.849公里,從鉅野縣向東經嘉祥縣、任城區,最後接入京杭運河主航道。工程3年內完工,將以1000噸級駁船隊為主,500噸級駁船隊和500噸級至1000噸級機動船舶為輔作為航道代表船型。洙水河航道的建設就在2007年12月正式開工,一年後航道疏浚全部完成。該航道開通後,連接淮河、長江、錢塘江和蘇浙水系,洙水河腹地的煤炭可以經洙水河和京杭運河運抵這些地區,緩解煤炭供求矛盾,而華東地區的工農業產品以及沿江下來的硫、磷礦石可沿運河轉入洙水河運往各地。
2008年12月,省交通運輸廳和省發改委對洙水河航道改造工程橋樑部分的初步設計進行了審批。2010年6月底,洙水河航道上3座橋樑已全部完工。鉅野港區於2006年11月經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核准建設,港池北岸工程共設計1000噸級裝卸泊位13個、待泊位2個及工作船泊位1個。三年前,洙水河航道菏澤段就具備了通航運營條件。2014年7月24日,洙水河菏澤段正式通航,結束了菏澤無內河航運的歷史。 [2] 

洙水河建設歷程

2021年11月消息,洙水河航道鉅野麒麟作業區、新萬福河航道鉅野萬豐作業區已投入運營。 [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