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洋薊

鎖定
洋薊(拉丁學名:Cynara scolymus), 又名朝鮮薊、法國百合, 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地中海沿岸, 主要食用部分為花苞中肥嫩的苞片, 是一種名貴、高營養價值的保健蔬菜, 在國外被譽為“蔬菜之皇”。 [1] 
中文名
洋薊
拉丁學名
Cynara scolymus
別    名
食託菜薊
菜薊
朝鮮薊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菊目
菊科
菜薊屬
分佈區域
加利福尼亞、法國、西班牙比利時、地中海其他土壤肥沃潮濕地區
中文學名
洋薊
二名法
Cynara scolymus

洋薊形態特徵

洋薊(又名:菜薊)
洋薊(又名:菜薊)(8張)
根系發達。成株高1.2m左右。羽狀裂葉大而肥厚,密生茸毛,多分枝,6-7月間枝端生肥嫩花蕾,主莖花蕾最大,稱王蕾。一般每株有花蕾3-8個,呈紫綠色,內層約40%的苞片較嫩,一個花蕾可食部分約15-50g,種子似小麥種,扁橢圓形,裼白色,千粒重44g左右。

洋薊生長環境

喜冬暖夏涼的氣候條件,種子發芽適温20℃左右,植株生長最適温度13--20℃,高於34℃生長受抑制,低於3℃停止生長,能耐-2℃暫時低温,低於-7℃莖葉凋萎。花蕾形成期適温16--24℃;適宜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輕壤土種植。需肥量較多,宜氮、磷、鉀與微量元素配合施用;抽花莖現蕾期為水分臨界期,不能缺水,整個生長週期均不耐澇,不能澆水過多,雨後畦溝積水易引起爛根;要求較強的光照條件,尤其在抽生花莖時期,陽光充足能形成寬大肥厚的葉片,花莖粗壯數量多,花蕾就多。

洋薊分佈範圍

洋薊原產地中海西部和中部地區,在古代已傳到地中海東部地區。那時食用其嫩葉而非未成熟花頭。其花供食用的類型最早於1400年左右見於意大利的紀錄。洋薊廣泛種植於加利福尼亞、法國、西班牙、比利時、地中海附近各國及其他土壤肥沃、氣候温和潮濕的地區,在中國大陸的陝西省、山東省均有分佈。
洋薊適宜種植在海拔1 700~2 300 m的地區, 一般4~5 a更新種苗。株高1 m左右, 根系發達、肉質。抽苔前為短縮莖, 基部腋芽易發生分櫱, 現蕾後莖節伸長抽苔, 主莖上又抽生次級花枝, 花枝頂端着生花苞。一般每個單株保留總蕾數20~25個, 667 m2產800~1 000 kg。洋薊耐寒、耐熱性都不強, 營養生長期能適應5~28℃的温度, 現蕾生殖生長的適宜温度為15~18℃。洋薊需要一定低温春化階段方可現蕾, 需強光照, 需水量較大, 但不耐澇。在興安縣要求9月播種, 10~11月定植, 次年4~5月開花采收。

洋薊栽培技術

洋薊1 園地選擇

洋薊對土壤要求不嚴格, 但以深厚、肥沃、排灌方便的壤土、沙土為佳。定植地塊宜選擇在冬春乾旱季節有水灌溉、雨季排水良好、地勢相對較平坦、不低窪漬水的地塊為佳。

洋薊2整地及施基肥

前作收割後, 及時清除作物和雜草, 深翻曬壟, 細碎田土。做到田平土細, 墒平溝直, 分墒施基肥。本着以農家肥為主, 農家肥與化肥配合施用的原則:667 m2施生石灰15~20 kg、腐熟農家肥2 000 kg、過磷酸鈣50 kg、尿素10 kg混合均勻後條施於壟墒溝中, 起壟蓋土, 要求田平溝直壟高能灌能排。

洋薊3 定植

一般要求9月播種, 10~11月定植。幼苗具有4~5片真葉時移栽。定植時採用寬、窄行高墒獨壟式定植。寬行1.4 m, 窄行1 m, 株距0.6 m, 壟高0.25~0.3 m。每667 m2植850~900株。對空定植。

洋薊4 肥水管理

洋薊是一種需水需肥量較大的作物, 為了保證植株健壯生長, 提高花苞產量和質量, 必須加強植株生長髮育階段的肥水管理。
1 苗期
抓好苗期田間管理工作, 保證全苗, 力促其早生快發。及時查苗補缺, 有計劃地進行補苗, 以確保全苗, 做到每667 m2有800株左右健壯苗。幼苗定植成活後15~20 d施一次提苗肥。用1︰10無害化處理的清糞水或沼氣液或每667 m2用尿素5~8 kg兑水澆施。力爭做到春節前洋薊植株旺盛生長至窄行完全封行。
2 中期管理
此時洋薊生長已陸續進入現蕾採花期, 現蕾時重施1次“花蕾肥”, 每667 m2施洋薊專用肥20~30 kg或三元複合肥30~40 kg, 也可施尿素25~30 kg, 追肥後1~3 d放跑馬水, 做到水流壟溝尾即止, 忌漫灌浸泡澆水。
洋薊整個生長期內要求供給充足而均勻的水分, 保證土壤濕潤, 若畦溝積水, 易引起爛根死亡, 抽莖現蕾時遇高温乾旱天氣, 必須適時灌水, 保證水分供應充足才能獲得質量好, 產量高的商品花苞, 否則其花苞難以達到商品花苞的標準。 [2] 

洋薊5 病蟲害防治

洋薊的主要蟲害有蠐螬、地老虎、金龜子、蚜蟲等, 主要病害為根腐病。
1 地老虎和金龜子
人工捕捉:地老虎和金龜子一般夜晚到早晨出來活動, 可在上午9點之前人工捕捉。
藥劑防治:667 m2用90%晶體敵百蟲0.5 kg, 加5 kg温水與敵百蟲化勻, 用噴霧器噴在50 kg切成1寸小段的青草上, 翻動青草使其混合均勻, 製成毒餌, 在傍晚將拌有敵百蟲的青草捏成團放在植株附近進行誘殺。
2 蠐螬
藥劑防治:667 m2用5%辛硫磷顆粒1.5 kg與30 kg細乾土混勻, 均勻撒於植株周圍地面或667 m2用50%辛硫磷乳劑250 g加水10倍, 噴於30 kg細乾土上拌勻混成毒土, 逐窩撒施, 隨即淺鋤。
3 蚜蟲
蚜蟲以成蟲、若蟲羣聚於葉背、嫩葉、幼莖及生長點等處吸取汁液, 致使葉片捲曲、嫩葉形成皺褶、畸形, 並可傳播病毒病。藥劑防治:25%氰辛乳油3 000倍液、滅蚜菌2 000倍液、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等。
4 根腐病
症狀:洋薊植株早晚葉子正常, 中午時發生萎蔫。藥劑防治:應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多菌靈或20%農用鏈黴素可濕性粉劑150 mg/kg液灌根, 連續3次, 若已經發生, 應及時將病株清除出田塊, 在病株周圍地塊用生石灰消毒處理。

洋薊6 採收及後期管理

花苞生長中期, 苞片包裹堅實, 質地鮮嫩, 外觀清潔, 無病蟲危害, 花苞重量80~120 g時適時採收。用不鏽鋼刀具在苞片的基部齊口處切採, 並用清潔的筐、袋子盛裝花苞, 避免機械損傷。採收花苞須在上午進行, 當天採收, 當天交售。
花苞採收結束後, 儘早齊地面割除主莖, 促進分株早生快發, 清除田間殘膜, 中耕除草, 提溝、培土、施肥。每667 m2施尿素15~20 kg或腐熟農家肥1 000~2 000 kg, 做到田間清潔, 並及時統一防治病蟲害。每塘保留健壯分櫱2~3株。加強水肥管理, 確保二次花苞產量和質量。其餘分孽切除用作繁殖材料。二次花苞採收結束, 齊地面割除所有老莖, 加強水肥管理, 促發分株, 留足3~4個健壯分櫱, 為次年豐產打下基礎, 其餘分孽切除用作繁殖材料。 [1] 

洋薊生長習性

喜温涼氣候,喜濕潤,可耐短期輕霜,不耐乾熱。喜疏鬆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粘壤土。洋薊的地上部分每年花開後枯亡,翌年春季萌發新苗,長出蓮座狀基生葉叢,葉長達1公尺,深裂,有絨毛。其後發出強壯而分枝的花莖,花淺紫色。一般2、3年生的產量較高,4~8年後蓮座葉擠成一團,花序變小,質量也下降,所以,人工種植的大多在4年以後進行繁殖更新。要求陽光充足,尤以抽花時,天氣晴朗則花莖花蕾抽生粗而多。

洋薊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 洋薊
含量參考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48 千卡
蛋白質 2.3 g
脂肪 0.2 g
水分 85 g
碳水化合物 11.3 g
膳食纖維 8.7 g
可溶性膳食纖維 6.1 g
不溶性膳食纖維 2.6 g
灰分 1.1 g
葉酸 81 μg
αE 0.4 mg
胡蘿蔔素 6 μg
21 mg
50 mg
61 mg
430 mg
52 mg
0.19 mg
0.8 mg
0.05 mg
0.2 mg
維生素B1(硫胺素) 0.08 mg
維生素B2(核黃素) 0.1 mg
煙酸(煙酰胺) 1.2 mg
泛酸 0.51 mg
維生素B6 0.08 mg
維生素C(抗壞血酸) 15 mg
維生素E 0.4 mg
維生素K 2 μg
展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