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洋溪村

(浙江省台州市三門縣健跳鎮洋溪村)

鎖定
洋溪村歷史悠久。據《呂氏宗譜》記載:唐朝呂繞從福建遷入此地。行政隸屬與位置:洋溪村於1406年遷入,至2019已有613年曆史。坐落小浦線公路兩旁,位於福安市西部南大門,坐東向南。原名:洋金坪,因其緊靠穆陽溪畔,村前又有一塊地,故而得名。村落與居民:位於健跳港南東郭片。村民 165户,538人;全村耕地 561 畝,山林 1713 畝;村集體固定資產 70萬,2011年村集體經濟收入 1.4 萬,主要來源土地、養殖塘承包;村民主要務農,外出打工;2011年農民人均收入7776元。 [1]  耕地面積571畝,其中水田506畝,村落面積1平方公里。村風村貌:解放後,上級政府於1961年成立洋溪小公社,負責管理鳳洋、梧溪、金斗洋三個行政村,是洋溪靠近省道線的文化、行政區中心。全村村民自解放以來,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培養,被高等院校錄取博士1人、研究生2人、大專生10人;參加工作人員13人。自解放村民遵紀守法,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
中文名
洋溪村
外文名
Yangxi Village
別    名
洋溪小鎮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浙江省台州市三門縣城
地理位置
浙江省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65餘户 [1] 
車牌代碼
浙J
村落面積
1平方公里

洋溪村簡介

因村邊有洋溪,即以溪名村。村西有龍山,村東有虎山,可謂龍虎形勝,景色絕佳。《陳氏宗譜》載有洋溪八景詩,集玲巖、古廟、荷池、石筍、石首、古洞、雙澗、三橋為八景。雖經滄桑變遷,舊時八景猶存。其《玲巖詩》寫道:錯落玲瓏一座巖,半山堆疊勢空嵌。米家瘦石應如是,夏日奇峯亦大凡。屈曲原憑遊子憩,清虛都伏靈巨鏟。自來新雅題名勝,廟鎮崖前掛舊銜。洋溪村由呂、陳、管、蔡、秦5姓雜居,相處融洽。清屬寧海縣南鄉石橋莊,民國屬蛟龍鄉。1949年屬東郭鄉。1955年2月成立陳廣學初級社,1956年轉為洋溪高級社。1958年冬屬東郭管理區。1962年改為東郭人民公社洋溪大隊。1983年改為東郭鄉洋溪村。1992年改屬健跳鎮。2006年被中共台州市委、台州市人民政府評為第六批市級文明村。

洋溪村民風淳樸

洋溪村 洋溪村
洋溪村民風淳樸。多年來,該村從未發生過一起刑事或民事犯罪案件。也從未發生過偷竊、械鬥、賭博和破壞山林事件。村民雜物隨意放置在外,絕無人拿走。民間糾紛不出村,由村幹部就地解決。村幹部對鬧糾紛雙方,進行耐心細緻地勸説,直到雙方都心服口服,簽訂調解協議,在協議書上捺上指印,才算得到解決。一方水土涵育了一方人才,諸如原三門縣委副書記、現任副縣長管興鐲,沿赤鄉黨委書記葉劍,健跳鎮副鎮長管興妙等均為洋溪村人。洋溪村有5人考入大專院校,10餘人考入中專、師範,初、高中畢業生日益增多。
從1982年開始,村黨支部連續被評為縣級先進支部,這在全縣是絕無僅有的。1991年度被評為台州地區先進達標支部。書記陳元印、村委會主任蔡顯浪與村幹部秦朝釵、陳維齋、陳正夏遇事共同商量,團結一致,以身作則,廉潔奉公,深得村民信任。
村幹部除了開會有誤工補貼外,其餘都是盡義務工作。進出帳目每年都列支公佈,由各隊隊長組成清帳小組審核,得到村民好評。洋溪村,1985年就被評為縣級文明村。是當時三門縣7個文明村之一。由於舊村四面環山,坐南朝北,光照少,冬寒夏熱,而且零亂分散,佔地百餘畝。為了節約土地,改善村貌,有利建設,村特地請縣城建局繪製了新村平面圖,制訂出村區建設規劃。
舊村逐步向新村遷移,最後將舊村房屋全部拆除,百餘畝土地用於栽種板栗柑桔等果木,增加村民收入。規劃中的新村房屋成排,村容整潔美觀,而佔地只需38畝。緊傍機耕路,百餘棟磚混結構的兩層和兩層半新房拔地而起,形成新村。一條寬闊平坦的機耕路通向舊村,田疇沃野,壠壠麥苗,架架葡萄,片片桔場,一片興旺景象。四周羣山環抱,山上蒼松翠柏,茂林修竹,點綴着靈巖怪石,給人以一種深邃殷實的感覺。

洋溪村經濟發展

1949年前,洋溪地處窮山僻壤,交通閉塞,進村是一條九曲羊腸小路,四周荒山禿嶺,村民行路難、吃水難,收入菲薄,生活艱苦。1949年後,村幹部窮則思變,帶領村民用勤勞的雙手,逐步改變了貧困落後的面貌。1964年,綠化造林,在山山崗崗,栽種了松苗柏秧,使癩頭山變成蒼翠欲滴、濃廕庇天的林木基地。現有山林面積1500餘畝,平均每户10餘畝。500畝以自留山形式分給了村民,村裏統管山1000餘畝。由於幹部以身作則,制度嚴,村風好,周圍村莊山林幾乎破壞殆盡,而洋溪村的林木沒有被盜伐過,這在全縣亦堪稱典型,山林木材出售,已成為集體經濟的一項主要收入。1978年,大隊辦起了石料場,開採石板石條,促進了集體經濟發展。1978年1月,三門至東郭通車,而地處公路沿線的洋溪,進村走的還是九曲羊腸小路。俗話説:若要富,先修路。黨支部副書記陳廣生和大隊長秦朝信在領導班子內部統一了認識,於翌年動工建橋修路,造起了洋溪大橋,修築了一條寬5米,長800米的機耕路,直通村區。
洋溪村
洋溪村 洋溪村
1980年,為脱貧致富,由縣葡萄辦公室從安徽、山東引入北醇、玖瑰香、白香蕉、巨蜂等品種,在東郭全鄉栽種,面積達600多畝,致使東郭有三門的吐魯番之稱。洋溪境內建立了杭州酒廠三門縣葡萄酒分廠,投資100多萬元,與杭州酒廠聯營生產。廠區佔地面積9800平方米,生產工藝先進,自動化流水線作業。原料用的優質礦泉水,經省地礦廳有關部門檢測,各項指標符合生產標準。酒廠辦在村區,使村裏部分勞力得到了安排。1983年8月,經黨支部書記陳廣學、村委會主任管興暖等幹部努力,籌集資金,給全村裝上了電燈,使洋溪結束了點油燈的歷史。1985年,由集體籌資,接通了自來水,為村民解決了吃水難的問題。在實行生產責任制時,分地到户,大部分村民在地裏種植棉花,經濟效益差。如改種柑桔,收益將會成倍增加。而種植柑桔,在4年以後才有收入。好些村民只顧眼前利益,缺乏長遠規劃,不願改種柑桔。對此,黨支部、村委會商定,統一收回自留地,派工做桔墩,栽下柑桔,然後再分到户。平均每户分得一畝多。僅柑桔一項收入,每户就有二三千元。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有2 3勞力外出承包,或打工賺錢。有去寧波、慈溪、餘姚一帶做手藝的,有去紹興包桔場的;有去象山築蝦塘的;有去普陀包地頭的;也有去上海包種西瓜的。人均年收入幾千元,活躍了洋溪經濟。

洋溪村村級組織概況

村黨組織成員3人;村民委員會成員 4 人,女性 1 人;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3人;村經濟合作社成員4人。村民代表20人。村級後備幹部 2 人。
村黨組織成員平均年齡 49 歲。書記蔡顯浪,高中學歷 , 1985年5月入黨, 1961年 3 月出生,務農。
村民委員會成員平均年齡 48 歲。主任陳未華,中專學歷, 2011 年 8 月入黨,1957年 1 月出生,務農。
黨員 26 名,其中預備黨員 2 名。平均年齡 51 歲,60歲以上 18 人,35歲以下 6 人。任村委會成員 4 人,任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 2 人,任村經濟合作社成員 4 人,任村民小組長 7 人,任村民代表 9 人。種植養殖大户、經商辦企業 2 人。生活困難黨員 2 人。入黨積極分子 2 人。 [1] 
參考資料
  • 1.    洋溪村  .海天清風·三門廉線政府網站[引用日期2019-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