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洋橋

(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鎮)

鎖定
洋橋位於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鎮,曾是溪口鎮上的重要一景,是多部電影的拍攝地。
中文名
洋橋
地理位置
奉化市溪口鎮
原    名
藏山大橋
建成年代
1934年

洋橋概況

奉化溪口洋橋的原名為藏山大橋。為什麼叫洋橋呢,緣於橋為洋人設計、洋材(鋼材、水泥)建造,比起常見的木橋、石橋,顯得洋氣。橋位於溪口鎮上山村北側,江拔公路15K+890處,跨剡溪。橋建於1934年,主孔2個,跨度各52米,上承式鋼桁架結構,橋全長156米,寬9米,淨寬6米,是江拔公路上的主橋之一,也是寧波地區跨度最大、使用鋼結構最早的公路橋。橋的建成通車,大大方便了人們的出行和貨物的運輸。

洋橋歷史背景

洋橋景點

洋橋曾是溪口鎮上的重要一景。改革開放前,蔣氏故居豐鎬房曾作政府辦公用房,玉泰盟鋪成為住人的招待所,蔣經國的小洋房辦起了福利廠,文昌閣則是一片廢墟。唯有那佇立在剡溪之上的洋橋,氣派宏偉,值得一看。每有朋友、客人到訪,陪着到洋橋走走看看往往是少不了的節目。觀洋橋最佳景點當屬現在武嶺公園的龜山上。龜山臨剡溪,建有亭閣,山上樹木葱葱,山下碧波盪漾,向西眺望,洋橋如虹,羣山翠綠,白雲飄逸,一幅絕妙的風景畫。溪口街上的照相館曾專門推出在龜山上以洋橋為背景的照相服務。

洋橋電影拍攝地

溪口洋橋還曾是多部電影的拍攝地。1960年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故事片《奇襲》。影片以抗美援朝為內容,自始至終圍繞如何炸燬敵軍佔領的康定橋展開。而康定橋的所在地即為溪口洋橋及同期製造、風格結構相似、距洋橋西去十餘華里的康嶺橋。片中我偵察員用望遠鏡觀察敵情,呈現康定橋完整畫面的場景,就是在龜山上拍攝的。志願軍偵察員駕車在橋頭被敵軍盤查、司機下橋汲水及最後戰士們身背炸藥包淌過河流、攀上橋墩炸燬大橋等諸多場景均取自溪口洋橋。

洋橋古橋今昔

洋橋 洋橋
溪口洋橋經歷風雨和變遷。最初的洋橋是鋼桁架木面結構。橋面是一塊塊的枕木和木板。狹窄的木板路面供汽車行駛,行人則走在枕木上,枕木之間有間隙,低頭可見橋下的流水。
直到1969年才改建為500級鋼筋混凝土面板,同時在北岸增建了9米跨度四梁式鋼筋混凝土引橋2孔。上世紀80年代,江拔公路改道,溪口西去不再經過洋橋和康嶺橋,兩橋降為縣道,功能弱化,繁忙不再。隨着歲月的流逝,洋橋漸漸老去;隨着鎮上眾多景點的開發,洋橋被人遺忘。數年前,為了保護老橋,洋橋西不遠處新建了一座鋼筋混凝土公路橋,從此洋橋被棄用。
已經度過了80餘年的溪口洋橋,在寧波公路橋樑歷史上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在人們的心中留有不可磨滅的記憶,現在橋的基本結構依然完好。 [1] 
參考資料